陳利馥 申之峰 劉寧
江蘇省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助力江蘇加快實現由外貿大省向外貿強省的轉型。本文收集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和貿易發展數據,分析投資與貿易的規模、區位分布和產業布局等特點。再次,選擇合適的指標,收集2010-2017的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數據并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從出口方面進行論證。最后從政府與企業兩個層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推動江蘇省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
最早研究雙邊貿易和直接投資關系的學者大多支持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存在替代關系,即兩個國家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多會導致雙邊貿易的不斷較少。蒙代爾(1957)的研究結果表明,國際貿易與對外直接投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Adler 和 Stevens(1974)的研究結果發現,海外子公司的銷售和母公司的出口出現替代現象。Belderbos 等(1998)認為,企業產生貿易替代是由于選擇對外投資這一方式來規避貿易壁壘,進而解決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各種問題。姜巍,傅玉玢(2014)進行協整分析并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得出中國內向 FDI長期對對出口貿易有積極影響;王恕立, 向姣姣(2014)從本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角度進行了實證分析,進一步認證了明顯的創造效應,并得出結論:反向進口效應大于出口引致效應。胡兵,喬晶(2013)的研究結論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明顯促進了出口貿易。周強(2017)認為東道國市場規模、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地理距離同樣是對外投資的影響因素。王蘇炎陳元清(2015)認為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直接投資均產生貿易創造效應。鄒嘉齡等2015)縮小范圍從省市區分析,認為沿海省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增長顯著。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對于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貿易效應研究比中國要早很多,主要部分包括三個方面:貿易替代效應、貿易互補效應和對外投資產生的其他影響。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國內學者關于“一帶一路”的研究已經越來越豐富,涉獵面越來越廣,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突破。“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省對外投資產生的貿易效應同樣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變量界定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兩個指標進行模型回歸,OFDIfit代表流量,OFDIsit代表存量。GDP代表東道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來自“世界指標發展數據庫”。
模型設計

其中,α1、α2為常數項,ε為隨機擾動項,β1、β2、β3為直接投資對出口的彈性。如果β系數大于0,表示江蘇省對沿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具有創造效應,且β越大,說明創造效應越強;如果β小于0,表示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具有替代效應,且β絕對值越大,說明替代效應越強。
1.從本研究實證結果分析,β1>0,β2>0,這說明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產生了創造性影響,即江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對這些國家的出口起到促進作用。但是這種影響不同類型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總之,如果投資存量的出口彈性大于投資流量的彈性,說明出口貿易投資的長期促進作用更為顯著。
2.實證結果中還顯示蒙古,卡塔爾,埃及,俄羅斯聯邦和白俄羅斯等國家的投資流量出口彈性均β1>0.5,證明資源尋求型的直接投資具有很強的出口促進作用。而江蘇省對這些國家的直接投資主要針對的是能源和自然資源開發領域,這樣可促進江蘇省內中間產品,機械設備,技術和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出口創造效應。
3.另在實證結果中,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老撾等東南亞國家投資流量的出口彈性為β>1,說明效率尋求型的投資在促進出口方面也發揮著作用。這些國家的主要優勢就是地理和低勞動力優勢,這些國家的政府也制定了各種稅收政策和措施來吸引外資。尤其是與中國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來,中國企業對該地區的投資發展空間日益擴大。通過對這一地區的直接投資,江蘇省外貿企業擴大了對機械設備中間產品的,出口貿易具有很強的創造效應。
4.最后實證結果中還顯示,新加坡,土耳其,以色列等國家的出口彈性是β1<0.3,此結果證明市場尋求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出口創造效應相對較小。與資源和尋求效率的類型相比,江蘇省對新興經濟體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出口的促進效應相對較弱。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使“一帶一路”必然是時代發展的焦點,今后,其一定是中國貿易發展的重點關注。從上文的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江蘇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對進出口貿易具有創造效應,但依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本文將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確保我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政府層面的對策建議
1.因地制宜,差異化定制發展戰略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65個沿線國家,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文化因素都是不盡相同的,正如以上的實證結果分析,對不同的國家投資不同的產業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投資效應。因此,在實施戰略時,調整對外投資的領域,實施具有差異性的戰略。
在東南亞區域,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深化雙邊經濟合作,爭取在亞太合作中占主導地位;在西亞北非地區,加強開發其油氣資源,深化雙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發揮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在高素質人才和技術優勢的中東歐地區,加強如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合作。
2.加強“五通”建設,提高貿易便利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都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的情況,大大影響了對其的直接投資和貿易往來,因此,完善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極其重要。五通建設即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發展程度不均衡,整體有較大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注意關鍵環節的建設,拓展新的交通運輸通道,鐵路運輸、海路運輸等交通基礎設施都有待完善。
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對雙方發展合作同樣是一個很好的發展點。對于已有的沿線國家自貿區建設,不斷加強自貿區建設的鞏固與創新,對于其他未開展自貿區建設的國家地區,加快建設保稅區來促進貿易的有效推進。在海關政策與通關手續方面消除煩瑣手續帶來的重復工作、資金、時間的消耗,可充分利用兩國存在的人力物資源。
企業層面的對策建議
1.加強應對投資風險能力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復雜,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許多潛在的危險埋伏在企業對其直接投資時。對沿線國家投資環境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是完成項目投資的前提。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應對機制是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重要支撐點。簽訂合同之前,加強對經營風險的評估,簽訂合同時,謹慎閱讀各個條款,并且嚴格履行合同。企業應加強應對投資風險的能力,與合作國政策溝通,共同做好風險應對措施,這樣才能準確選擇投資項目,并獲得可觀收益。
2.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自身實力是在海外投資時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面對經濟全球化與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企業需要制定戰略性的計劃,擁有特有競爭優勢,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國際市場逐漸壯大,自主創新品牌的地位越來越高。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對技術方面的支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從而擁有核心技術,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本文系基金項目:此研究得到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一帶一路”倡議下江蘇中資企業出口信用風險規避及轉移策略研究》(18GLD001)的階段性成果。]
(江蘇理工學院 商學院)
參考文獻:
[1]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47( 3) : 321-335.
[2]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190-207
[3]Adler M. & Stven G. The Trade Effects of Direct Investment[J]. Joural of Finance, 1974,29(2):655-676
[4]Belderbos R,Sleuwaen L.Tariff Jumping OFDI and Export Substitution:Japanese Electronics Firms in Europe[J].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8, 16(5):601-638.
[5]Kojima K.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apnese Model versus American Model[M].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1978:8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