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本文從河北省制造業發展現狀出發,基于制造業仍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但高新產業發展尚且滯后的前提,結合國際形勢和國內環境分析未來“十四五”時期河北省發展先進制造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既是國家新時代的戰略部署,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十四五”時期,河北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應著重促進智能制造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構建服務型制造發展良好生態、發揮大企業技術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和建立全省優質企業培育計劃等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制造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相對于傳統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是通過不斷吸收計算機、網絡、機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術,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制造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實現高效、清潔、低耗、質優的生產過程,進而獲得經濟效益。同時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實現關鍵在于提高制造業的發展質量,近年來河北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當前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點,用先進的技術去改造傳統制造業將極大助力于河北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程,并有效提高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制造業仍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但第二產業占GDP比重下降較快
河北省作為制造業大省,比重大、就業多、帶動力強的傳統制造業一直是省內的優勢產業,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同時河北省制造業顯示出良好的韌性,行業復蘇的效率相對更高,充分體現傳統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保持制造業基本穩定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20年,河北省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從2015年的49.1%降至37.6%,分別較山東、浙江低了1.5%和4.5%,GDP全國排名在近幾年也出現明顯下降。為警惕出現產業空心化風險,應在夯實根基的基礎上增強內生動力,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促使制造業結構不斷改善,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
新產業加快成長,但新舊動能轉換尚未有效實現
近年來河北省堅持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的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產業、新動能發展不斷提檔增速,呈現出了較快的增長態勢。但目前河北先進制造業發展還處于成長發展時期,同時又受限于體量,對整體的經濟拉動力相對有限,還沒有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2020年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6%,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的4.7%,其中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信息智能、新材料產業分別增長了15.0%、13.7%、6.1%和6.2%。另外目前還未形成較為完善的先進制造業的統計調查體系,現根據2020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中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省高技術產業企業數670個,占全國總數的比例為1.9%,在全國排名為第16位;營業收入達1576億元,占全國總數的比例為1.0%,在全國排名為第18位;利潤總額189億元,占全國總數的比例為1.8%,在全國排名為第17位。可見雖然近幾年來河北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在全國范圍來看發展仍處于中等水平位置,與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重大機遇
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國際制造業分工逐漸深入,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布局日益細化,通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產業創造新的增長點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伴隨著制造業的發展技術、理念、模式的變化,河北省制造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國家層面來看,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未來產業的重點,隨之出臺的一系列相關舉措帶來的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將為河北先進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從省內環境來看,在“十四五”時期內受“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戰略機遇的積極影響,同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京張冬奧會籌辦這全省三件大事的帶動下,河北省先進制造業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充分利用北京、天津優勢資源的同時也將獲得更多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重大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日益復雜,不確定性因素也不斷增多,全球制造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世界上不少國家將發展重心重新轉向制造業,并積極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尤其要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在提高各方面支持力度的同時加大了對先進技術和相應市場的壟斷控制,對河北乃至全國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都將帶來嚴峻的挑戰。同時2020年9月中國對外宣布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因此可以預見“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大政策力度實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提出更強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標,推動煤炭清潔的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經濟社會加速向低碳方向轉型。那么制造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門,未來也必將受到一定影響。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與智能制造相結合,擴大先進制造業占比
河北省作為制造業大省,比重大、就業多、帶動力強的傳統制造業一直是省內的優勢產業,并且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因此“十四五”時期河北省應在夯實實體經濟根基的基礎上增強內生動力,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借助河北豐富的工業數據支持,把握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促使制造業結構不斷改善。建議一是借助全省范圍內大力發展是數字經濟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技術、5G+智能制造等的融合應用,深化大數據在鋼鐵、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等制造業的創新應用,進一步打造若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千億至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基地。二是加大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機器換人”工程,打造數字工廠(車間)、智慧園區(建筑)示范項目,建設培育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融合的重量級未來產業園區,提升區塊鏈、AI等高新技術成果在省內落地應用的效果。
構建服務型制造發展良好生態,加快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
構建服務型制造發展良好生態,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既是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必然選擇,又是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建議一是針對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而出現的交叉領域,構建專門的服務機構與管理部門或從產業政策與監管上打破壁壘,由政府牽頭做好統籌謀劃,從土地、金融、財稅等多方面政策進行引導,協調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并著重做好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二是依據《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盡快出臺一系列推動服務型制造的行動指南、實施方案等專項文件,形成涉及省區市多個層級,覆蓋范圍廣泛的政策體系,實現跨部門、跨層級全方位的對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扶持。三是鼓勵制造業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改變一些企業仍然滿足于產品利潤而忽視服務價值的觀念,結合企業特點支持企業發展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模式。
發揮省內大企業技術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
調研中發現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自發根據市場環境和需求的變化進行產品的創新研發,但是由于缺乏一些人才、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撐,需求對接不夠順暢,難以實現關鍵技術的創新。大企業轉型升級走在前列,未來“十四五”時期應充分發揮大企業技術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把握好關鍵核心技術,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建議推進工業合作化模式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以大企業為核心主體,共同建設先進制造業的共性技術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中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通過相互合作推動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企業實現共同發展。同時盡快成立省內制造業重大創新項目專項基金,集中用于鼓勵引導大企業主動牽頭建設省級或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建立全省優質企業培育計劃,對大中小型企業實施梯度培育、差異扶持
區域內企業的整體綜合實力可以說是當地的產業發展狀況的一種體現。未來河北應通過建立和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對大中小型企業實施梯度培育、差異扶持,不斷提升省內優質企業的數量。建議一是大力發掘潛在大型企業,重點培育獨角獸企業。有重點的針對一批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科研創新能力的高成長性企業進行優先培育,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助力企業快速融入新經濟,實現新型技術、產品、模式、資源等導入。二是加快挖掘和培育單項冠軍企業,充實省級單項冠軍儲備庫。河北省目前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與浙、魯等省份差距較大,省級單項冠軍企業在2020年初才確定首批名單,比山東省晚了三年。河北省應盡快對全省企業進行深度調研分析,構建“制定評審標準、全社會發動、實地走訪調研、專家評審公示、全媒體宣傳、授牌總結”的挖掘認定工作鏈條,建立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同時對新認定的企業,除了省級的獎勵政策外,各地市也應出臺差異化鼓勵政策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