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雅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多地重視對班級學生素質的培養工作,學生處在小學階段,而這一階段正是他們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如果學生從小形成了不良的心理,那么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不利影響。小學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策略,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正確、積極的思想與價值觀念,讓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心理問題;矯正策略
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還應該考慮到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步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主見日漸強烈,伴隨著學習方面的壓力,十分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地發現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那么學生的心理得不到很好的疏導與排解,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一、當前階段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與社會、家庭以及學校有密切關系。具體而言,可以將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成以下三點:第一,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喜歡表現自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出風頭”,一些學生羨慕那些被老師看重的三好學生,但是自身學習以及各方面不夠好,無法在班級中成為焦點,因此部分學生采取了錯誤的方式,為了體現存在感做出一些影響他人正常學習的事情。第二,小學生由于心理不夠成熟,個人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還沒有建立,因此,他們喜歡模仿其他同學的做法,而并不會主動區分自己模仿的是不是正確的行為,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很容易就被錯誤的觀念帶偏。第三,一些小學生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且他們的家長無法每天都陪在他們身邊,因此有的學生出于自我保護的心理,在學校中表現出一副自己是壞學生的狀態,讓其他同學能夠懼怕自己,同時自己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實際上這是想要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種類還有很多,學校教師務必要根據本班學生存在的實際心理問題進行具體矯正方案的設計,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促進健康成長。
二、新時代背景下矯正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案
(一)營造積極自由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一個好的班級環境會帶動整個班級學生積極向上發展。因此,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首先要使班級整體氛圍積極向上。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管理,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借助開班會等時機,維護好班級整體的環境氛圍,培養學生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教師需要多在班級中開展集體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有效減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只有班級整體氛圍是陽光向上的,學生在班級環境的感染下才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二)對個別學生進行重點關注,積極與問題學生溝通
小學教師需要切實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并且積極尋找和思考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應對措施,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導。一旦教師在班級中發現了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應當立即向該學生了解情況,如果發現該學生已經有心理疾病,應當立即向校領導反映。總之,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免出現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不及時的情況。
三、結語
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出現問題,小學教師要幫助學生矯正心理問題,確保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校園中自由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俊霞.小學生心理問題矯正教育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89-190.
[2]左培宏,漆貫生.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矯正策略[J].教育藝術,2009(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