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從小學升入初中需要做好中小學銜接的教學工作。對數學教學而言,如果二者在銜接過程中出現問題,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讓學生在初中無所適從。
關鍵詞:數學教學;中小學銜接;學習內容;教學方法
一、在小學階段做好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由于學生的學習內容比較少,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細膩,而進入初中后,由于教師主要以講授為主,造成很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無法適應教學方法的轉變,逐漸產生厭學情緒。
1.關于課堂教學講解,要做好銜接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多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經常在課堂上安排一段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很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將知識消化吸收。然而,由于初中階段課業繁重,需要面對更多的教學任務,教師教授的方式多以傳授講解為主,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比較少,講課節奏較快,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及時吸收教師講授的知識內容,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困難積壓。對于這個現象,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師需要與初中教師交流互動,在教學方法上進行轉變,逐漸讓學生適應初中的教學方法,初中教師也應該在課前做好與小學階段知識的融合。
2.做好課后輔導工作的有效銜接
在小學階段,由于課堂教學任務比較少,很多數學教師都是在當天完成作業批改,發現作業中的問題會直接給學生做出指導,并指導學生進行改正,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實施一對一輔導。而在初中課堂上,時間比較緊張,學生做練習和作業的時間都是在課后。因此,在小學階段,畢業班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盡量在課后設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初中的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適當開展課后輔導。
3.客觀地開展作業、考試的點評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考試成績實施點評時,采用的方式多以贊揚、鼓勵為主,學生喜歡這種表揚方式。但是到了初中,很少有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表揚,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因此,小學畢業班的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點評時,要盡量采取客觀嚴格的方式,促使小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防止到初中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落差。
4.多加強學生解題思維的訓練
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時期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直接思考方式,到了初中,則需要學生從更加深層的角度拓展解題思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高年級階段開始,多訓練學生的解題思維,通過主題形式的啟發,引導學生在舉一反三中學會獨立解題,逐漸適應多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二、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轉變學習方法
1.幫助小學生養成溫故知新的習慣
小學數學相對初中而言比較容易,淺顯易懂,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而初中數學則增加了教學難度,更為抽象難懂。例如,小學數學中的“數”被當作運算的結果,主要代表的是實物的個數;而初中數學中的“數”主要使用字母來代替,從常量變成變量,學生要掌握更多的字母、代數式方程。因此,為了做好小學到初中的科學銜接,小學高年級教師在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之后,可以指導學生針對相同類型的題型進行練習,并根據第二天的新課講解做好提前預習,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先適應新課,之后標出重點、難點。當教師在第二天進行新課講解時,學生準確地代入難點和疑點,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要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就讓學生學會溫故知新。
2.及時地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態度
小學時期的數學學習,很多是在教師的教授下被動地學習,由于初中階段科目比較多,不能完全依賴數學教師的督促。因此,小學畢業班的數學教師應該給學生做好思想指導工作,當其在做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首先要學會自主思考,之后再尋求教師的指導,要轉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視角,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教師要針對教學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完成過渡。
參考文獻:
黎棟材.基于小學視角探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J].數學通報,2019(33),42-43.
作者簡介:劉興武(1982—),男,漢族,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中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銜接之行動研究——基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視角”(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274)之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