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蕓
摘 要:寫作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讀和寫都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很多學生總覺得寫作太難了,看著題目,拿起筆不知道寫什么。因為腦中沒有材料,自然筆下無墨,寫不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寫作興趣,“談寫色變”。興趣是學習一切的動力源泉,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興趣;培養
一、從身邊的生活著手,養成觀察習慣
在小學語文寫作中,觀察是很重要的環節,要學會寫作首先要學會觀察。觀察什么?觀察物品的大小、形狀、特征;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以往,教師只讓學生機械化地觀察,枯燥、乏味、單一,學生自然沒有興趣。
其實,觀察也可以很有趣。比如在寫“我的爸爸”時,筆者設計了觀察游戲活動:“同學們,你們的爸爸長什么樣子的?帥不帥?高不高?有什么性格特征、愛好呢?”“回去以后請你們認真觀察,然后給全班同學進行介紹”。
接著筆者又安排了“這是我的爸爸”活動,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介紹自己的爸爸,形式不限。學生非常喜歡這個環節,紛紛舉手、爭先恐后。有的學生畫了自己爸爸的自畫像,向全班同學展示。“這是我的爸爸,高高的身材,小小的眼睛,大大鼻子,你們發現了嗎?他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頭發有點少,我的爸爸是個幽默的人,他說的笑話可好笑了……”有的學生來了一段小段子:“這個男人其貌不揚,‘小老頭子是我的爸爸……”有的學生則自豪地說起來:“我的爸爸是個真男人,他長得可真帥啊……”
就這樣,在這樣活潑有趣的分享活動里,學生自由自在地分享自己觀察得到的結果,寫作起來就有了“料”,也在一定程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感受到進行語文寫作的樂趣。
二、在游戲中豐富學生的字詞積累
經常聽到學生在寫作時抱怨:“這個作文太難了,我都不懂怎么寫。”“這個作文我想了老半天,不知道怎么下筆。”“這個作文,我頭疼。”遇到作文就不懂寫、不會寫,覺得很難,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寫作的興趣。其實究其原因,和學生腦子里積累的字詞太少有關系。如果積累的字詞多了,那么就會“筆下有墨”,不會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寫。因此科學地、有效地字詞積累很重要。
以往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進行字詞積累,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學過的課文或者是從課外書中尋找文章進行背誦。誠然,多讀多練有助于學生的字詞積累,但前提是理解為什么用這個字詞,好在哪里,不然就只是機械記憶,不僅達不到積累的效果,還會讓學生失去興趣。
筆者的做法是設計比賽式游戲,設計“我的每日小積累”板塊,學生自己把今天讀到的好詞好句(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的都可以),放在這個小板塊中,然后看哪個學生積累得多,每周進行一次課內評比,積極參與的給予“我是積累積極之星”稱號,積累多的給予“我是積累字詞小能手”稱號。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比賽式游戲活動,每天都主動貼上自己在讀書時積累的好詞、好句,久而久之就成了自己的寫作“寶庫”。方法生動有趣,又能達到效果,深受學生的喜歡。
筆者還經常開展讀書分享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歌、跳舞、繪畫等等,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好文章,每周開展一次讀書分享課,由學生自己組織,沒有了太多的束縛,學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紛紛主動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我在周末讀了《西游記》這本書,里面的打斗場面很精彩,推薦同學們看。”“我昨天讀了《淘氣包馬小跳》,很有趣,很好笑,推薦給大家看。”“我前段時間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學到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值得一看。”
就這樣,學生在一個豐富、有趣、生動的環境中積累字詞,感受寫作的樂趣。
綜上所述,教師要告訴學生“寫作”并不是什么讓人頭疼的事情,掌握了方法,寫作也是很有樂趣的,它可以鍛煉各方面語文能力、語言思維能力等,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包括創設情境,包括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如何積累寫作需要的材料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原來寫作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件十分有趣又好玩的事情,以此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高巧妮,孫海燕.如何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J].讀寫算, 2020(12).
[2]楊麗娟.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J].語文課內外,2020(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