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昱果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化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青睞,一些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自身的教育教學服務。信息技術集中了諸多的優勢于一體,打破了原有教學枯燥性的現狀,讓教學更具趣味性。基于小學數學學科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展開探討,分析了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興趣;小學數學;創新;信息技術;協同提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現代化的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采用較多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如何激發信息技術的協同提升作用,是教師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將其作用發揮好,才能給學生營造更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生性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生更加喜歡這門抽象、晦澀的數學課。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
教師應以現代技術作為載體,為學生創造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互動環境,通過對多媒體音頻、視頻、文字等的利用,將網上的資源和信息實現共享,進而促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優化,使學生在聽課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還能實現思維的拓展,這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1.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小學數學學科相對其他學科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有些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借助信息技術圖文并茂的優勢,讓學生將視覺、聽覺融合學習,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能力,這是傳統黑板+粉筆教學無法相比的。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能夠將抽象的難點內容轉化成直觀的視頻、動畫形式,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活,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2.有利于多種教學方法的協同使用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實現知識的同步傳輸與異步傳輸,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分層導學、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方式。特別是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其交互性強,是對傳統授課模式的創新。在開展探究性個性化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教學信息資源,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的協同使用。
二、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興趣濃厚
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主要方式。此種方式能夠讓小學生擺脫原有的被動型接收模式,倘若師生能夠更好地形成互動,學生的學習將更有動力。
比如,對于“認識鐘表”的相關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PPT課件,讓學生了解關于時間的時、分、秒的單位換算內容,并在觀看PPT課件的過程中加深印象。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舉例:“現在時間是下午14時30分,請問同學們,1小時30分鐘后是幾點鐘?”這個例子考查的是學生的時間觀念,1小時=60分鐘,60分鐘+30分鐘=90分鐘,14時30分鐘+90分鐘等于16時,因此答案是16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大量的感性素材被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靈活,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2.讓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形成協同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在課堂上制造懸念,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通過合作學習探究模式,促進學生的協同發展,進而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例如,教學小學數學“長方形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與長方形有關的物件,并分別用尺子量一下長方形的周長或者邊長,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自主交流,讓學生從實物感知中體驗長方形具備的特點。之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解答長方形周長的動態過程,如提出問題“長方形的長與寬以及周長是怎樣的關系?”讓學生思考,在教師的演示下,學生清晰地看到長方形的周長是兩條長+兩條寬,即(長+寬)×2。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使靜態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如此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會變得更加豐富,借助課件中的音頻、視頻以及圖像等方式,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生動形象的動態展示圖像,如此學生能夠節省學習時間,并且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強數學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徐博.小學數學課堂活力與生機: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新課程,2019(13).
[2]楊國輝.關于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