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玲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有關小學數學教育的相關研究層出不窮。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關計算的教學展開論述,首先分析存在的問題,然后以此為基礎,結合具體的計算教學案例,探究出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計算;教學提升;策略探究
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不僅有利于推動現階段的數學學習,還能夠為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提供新的思緒,同時也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但是,在當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準,首先應當明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析出恰當、合理的教育方略,提升小學數學計算課堂的成效。
一、當前小學階段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枯燥,興趣缺失
當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仍然受到陳舊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數學教師秉承著傳統的教育模式,“填鴨式”照本宣科,導致課堂乏味無趣。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薄弱,面對枯燥無味的課堂,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興趣引導,對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嚴重阻礙,同時影響課堂成效。
(二)不重視數學思維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帶領學生探索問題,從問題的整體到細節進行逐一分析,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灌輸,不需要自己費心思考。這個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也沒有讓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這對小學生今后進一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造成阻礙。
(三)教育脫離生活實際
當前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大部分以理論教學為主,脫離生活實踐,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略有疏忽。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的同時沒有將數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不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課本上,脫離生活實際。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活用實驗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僅僅進行習題訓練是不夠的。大量的習題在增加學生課業壓力的同時,也會讓學生對數學喪失興趣。而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提起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最直觀的鞏固,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緒。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紙和剪刀進行三角形的臨摹裁剪,用制作出的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去拼接,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進行除法運算,從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積。這種創新性的計算方式,不但幫助學生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學到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通過實際動手來解決數學問題,提升計算水平。
(二)聯系生活
雖然數學是非常抽象的,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可以說也是非常緊密的。將數學計算題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將邏輯性數學思維體系踐行到日常生活中,實現數學思維的實際應用、知行合一。
例如,在學習“百以內的數值計算”時,可以讓學生結合逛超市的生活實例進行數學運算,假如學生在超市買了2盒牛奶、3個面包、5支鉛筆,根據課本上給出的物價,計算這些物品的總價格。課程結束之后,引導學生主動去超市買這些物品,看看實際價格是怎樣的,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三)導學互動
在數學計算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水平,形成數學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導入導學互動的教育方略,以學生為本,重視小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小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和探究,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確保學生利用數學思維高效、快速地解決數學問題。在互動方面,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生生之間的交互可以培養整體的數學思維、提高計算水準,同時樹立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大家集思廣益,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從他人的思維模式中獲得啟發,在數學計算上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當中計算學習是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延展學生的思緒,加強對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升數學水平,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牛平平.分析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與思考[J].新課程,202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