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珩
摘 要: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需要常創設成功的喜悅來換取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而屢試屢敗的消極情緒可能成為將來遠離繪畫的根本原因。如果開發一種學具,用來保證學生作品的質量,不但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還能在實踐中完成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學具;繪畫類;工藝類;雕塑類
一、學具的開發意義
學具就是輔助或規范學習材料軌跡的工具。它與工具的區別在于不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但有時也較難界定。
學具的開發意義大于教具,教具解決知識重點,學具解決學生學習操作中的難點,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的,這正是我們美術學科教學中長期被忽略的部分。時至今日,學生的美術學具也只是普通畫具和一些數學工具,如尺子、圓規,是被設定在專業模式下的學習,甚至高于專業模式——要在20分鐘內完成專業訓練
可能四五年都完不成的任務。學生在本能下完成作業,沒有成果,哪有興趣呢?
二、學具的歷史與今天
用透紙描印名家的作品,體驗繪畫元素(透紙就是初學者的學具)。魯迅先生就玩過這樣的描紅游戲。古典畫家的諸多輔助工具,如起穩定作用的手杖等也都是畫家特別的學具。更過分的是小孔成像技術幾乎是不折不扣的肖像寫生的“作弊”器具。九宮格、定位尺、戒尺、懸垂等通用于繪畫與工藝雕塑、建筑中,起放大、定位、修正的重要作用,它們雖不能舒展完全的心意,但七八分匠心之作足以迷倒百分之九十九的俗眾,以至于眾人皆知: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兒。
現代工業制造貌似是我們培養學生的終極目標,其中工具、“學具”的使用隨處可見,小到鉗工的傳統工具,大到現代數控技術,無不體現人類偉大之處全在于工具之中。如果超前一步,未來偉大工具的制造者,如今都潛伏在咱們的學生之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三、學具的分類制作
1.控制線性軌跡
控制線性軌跡主要解決繪畫輪廓問題,常以尺子、圓規為主,操作簡便,無須贅述。如果造型難度較高,可以利用卡紙、塑料瓶壁加工造型成人物、動物、植物、物品等,甚至裝上鉚釘成活動的特殊尺子,使用時可以調節造型,如人物的關節動作等。若需頻繁縮放大小,可以根據作業紙的大小制作大、中、小三套模型。這看似是累贅的做法,實則制作本身就是以后很好的工藝鍛煉,但工藝難度大,適合高年級教學。
比較先進的自然是平板或手機的運用:先用PS將圖片變成白描稿、剪影等置于手機中,同時將作業紙覆于手機上描摹。
2.控制面性軌跡
控制面性軌跡主要應用于工藝雕塑制作。以幾何形體為主,有正反向之分。正向幾何體模具用于輔助里面成型,譬如我要做一頂帽子,外面隨意伸展,里面都保持光滑的圓形,模具球體的運用即是如此。反向模具運用相反,也最常用,但一般只是部分造型,以方便填充料的進出,如兩半球合成整球等。
四、學具的實際操作
很顯然,這是師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譬如兩條十多米長的飛龍,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則龍架由教師用金屬管焊制而成,用于約束下一步敷肉的學具?!褒埲狻闭垖W生用定寬、定長的海綿材料依次捆綁以保證龍身比例。學生制作過程中還提出防止海綿卷轉動的方法——填充以前用過的泡沫膠,后由師生共同加固、修飾。青龍的龍鱗用青石打制成片,肌理如水墨畫的筆觸,由大、中、小及碎石構成。其中,大號貼于龍身腹部,中號貼龍身兩側及中部,小號接鰭,碎石蓋龍鰭。這也使學生樂于完成“任務”,細節調整由高手和老師完成。
龍頭面積小,不能用人海戰術,為滿足大家的興趣,改用車輪戰。組裝由老師鉚接到墻上,學生做副手,體驗過程學習。學生最終于潛移默化中獲得本門知識中較有深度與廣度的感受。
這樣的學具基本無再生性,一次作業一個學具,不可重復使用。這看似匠人行為,正揭示美術學習就是一種行為活動,通過約束行為獲得成功,再感悟生活幸福需要約束行為,如此走向品行優雅的人生。
與我們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一樣,學具的使用也是為了不用。中高年級以后,隨著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的發展,可以逐漸擺脫學具。在學具使用的慣性作用下,要引導學生利用材料表現印象中的高質量作品,并允許間斷使用學具,以修正不足之處,維護完整的高素質形象,直至第二信號系統的建立,有一天能下意識地表達出自己滿意的效果才算成功。
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給學生幾個學具,稍加示范,難點不攻自破。學生在玩得開心的同時,動手、思維能力還能得到一定的鍛煉,我們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