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創,李清艷,朱小霞
(1.湖北省興山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湖北 宜昌 443700;2.湖北省興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湖北 宜昌 443700)
肝硬化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慢性彌漫性肝病,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靜脈曲張、肝性腦病、原發性肝癌等并發癥,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通常是由于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引起淺靜脈周圍組織缺損,發生破裂出血,從而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其曲張程度與肝功能損害程度密切相關[2]。目前針對該病尚無根治辦法,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現,通過內科保守治療阻止病情發展,如注射垂體后葉素、酚妥拉明、特利加壓素等藥物,能有效緩解臨床病癥,減少出血,但長期服用藥物會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影響康復速度[3]。有研究[4]顯示,胃鏡套扎治療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止血效果顯著,改善其肝功能,還能防止出血復發。本研究選取本院80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內鏡下序貫套扎輔助治療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對血清胃泌素(GAS)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內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32~65歲,平均(46.76±12.53)歲;體重指數(BMI)20~25 kg/m2,平均(22.46±1.87)kg/m2;輕度曲張15例,中度曲張13例,重度曲張12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33~66歲,平均(46.89±12.61)歲;BMI 21~26 kg/m2,平均(23.17±2.12)kg/m2;輕度曲張16例,中度曲張14例,重度曲張10例。兩組性別、年齡、BMI、曲張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斷標準[5];臨床資料完整;均符合內鏡序貫套扎手術要求[6];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其他原因導致食管胃底出血者;對本研究藥物嚴重過敏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吸氧、抗感染、降血壓等治療,對照組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垂體后葉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638,規格:6 U×10支)聯合酚妥拉明(福建永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232,規格:50 mg×3片)治療,取垂體后葉素100 U,將酚妥拉明20 mg混合于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以每分鐘25滴持續靜脈滴注,24 h后停藥。觀察組給予內鏡下序貫套扎輔助治療,具體操作如下:①術前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后開始實行內鏡套扎,局部麻醉后應用電子內鏡觀察靜脈曲張情況,確定套扎部位后退出內鏡,并保持靜脈通道;②在內鏡上安裝套扎器,在食管胃結合部上下呈螺旋形開始套扎,套扎點距離為1~2 cm,連續4~6個套扎;并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出血面,若患者出現大出血現象,及時給予碘化油與組織膠注射治療;③術后靜脈滴注抗生素4~5 d,并術后禁食2 d,第3天進食流質食物,然后根據恢復情況改為軟食,待臨床癥狀基本穩定、病情改善后,改為口服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后3 d止血效果及住院時間,止血成功標準[7]為胃內出血停止,引流管胃液呈無色透明狀。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 d及7 d空腹抽取外周血采用腫瘤標志物[8]測定血清胃泌素(GAS)水平。③比較兩組惡心嘔吐、腹脹胸悶、低熱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止血效果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止血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止血效果及住院時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effect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止血效果及住院時間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effect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例數 止血成功率(%) 住院時間(d)觀察組4037(95.50)6.45±2.65對照組4030(75.00)13.34±4.38 χ2/t值4.5018.512 P值0.034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GAS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水平比較(±s,μ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gas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μg/m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水平比較(±s,μ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gas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μ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3 d治療后7 d觀察組40132.85±23.45118.65±20.13a98.05±14.23a對照組40133.21±22.98128.37±21.05a112.63±16.78a t值0.0692.1114.191 P值0.9450.038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由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胃底腺體被破壞,導致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細胞分泌GAS,使得血清GAS水平升高,所以其主要治療方法需以止血、降低門靜脈壓力及GAS、預防并發癥為主,通常可采取內科保守治療降低門靜脈壓力,如特利加壓素、垂體后葉素等藥物聯合H2受體阻滯劑,可有效抑制胃酸合成,提高胃液酸堿度,有助于止血;同時,根據不同患者的出血情況還可局部注射去甲腎上腺素鹽水加強止血效果[9]。但長期服用藥物往往會出現某些不良反應,或部分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采取內鏡止血,如內鏡下序貫套扎術、胃底靜脈組織膠栓塞等,以降低門靜脈壓力[10]。采用內鏡下序貫套扎治療,通過內鏡觀察食管胃底的病變部位、大小、程度等,可提高套扎部位準確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采取序貫療法還可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11]。劉素麗等[12]指出采用內鏡序貫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可有效減少出血及再出血的風險,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止血成功率為95.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內鏡下序貫套扎輔助治療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止血效果顯著,與胡華[13]的研究結果一致;治療后,觀察組血清GAS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內鏡下序貫套扎治療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能顯著降低血清GAS水平,與肖俊等[14]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27.50%(P<0.05),表明與藥物治療比較,內鏡下序貫套扎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但內鏡下序貫套扎手術操作難度較大,需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與張亞輝等[15]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內鏡下序貫套扎輔助治療對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較好,能有效改善血清GAS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