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鵬
當前,我們國家的新課改工作正在穩步展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關注的焦點。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閱讀教學是不可忽視的。為了使教學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在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名著閱讀教學必須要予以重點關注。依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既可以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大幅提高,也可以使其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學生對名著展開深入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更為豐富的語文知識,閱讀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2.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學生接觸到的閱讀材料是非常多的,這對其語感的提升能起到促進作用。學生語言能力得到鍛煉,語言應用自然也就會更為熟練。
3.可以使學生掌握的閱讀知識更為豐富。對中外名著展開閱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師只需要適當引導就可促使其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并且能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審視。久而久之,學生會儲備大量的語文知識,語文素養也會逐漸形成。
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1.深入教學名著文化內涵。為了使得名著閱讀教學能夠順利展開,教師必須要對名著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了解其采用的藝術手法。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以確保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實現“將傳統理念中的弊端予以消除,選文理解可以交由學生獨立完成”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教學前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對作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閱讀,課堂教學中也要通過適當引導,使學生能對“名著如何運用語言”深刻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運用的實際能力就會得到提高。當然,教師不能寄希望于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能力,此時應該按照既定計劃展開教學,難易程度逐漸加大,確保學生可以接受。教師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對名著展開更為深入的閱讀,將文中含有的哲理、意境切實挖掘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會逐漸增強,鑒賞能力也會大幅提高,這為其將來的學習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閱讀經典。從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名著閱讀是關鍵所在,其教學難度也是較大的。對于教師而言,如果采用的指導方法存在問題的話,甚至會導致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若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要依據教學內容、學生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方法,使得名著閱讀順利展開。閱讀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是比較多的,常見的包括辯論法、故事法、演繹法等。但每種方法的應用要靈活,也可以對多種方法予以整合應用。比如,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理解時,可通過演繹法展開教學,以確保學生對故事脈絡有清晰的認知。比方說,在展開《草船借箭》一文教學時,學生已經通過不同的渠道對《三國演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對故事進行學習時呈現出較為強烈的意愿,此時就可利用演繹法來展開教學。教師將學生編入到合適的學習小組中,讓其對演繹情節進行準備。小組成員一起完成劇本的策劃,并確定所要扮演的人物。在演繹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證與基本情節相符,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適當進行創新。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學生投入程度高,才能對選文內容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閱讀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教師必須要做好方法選擇工作,只有教學方法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時,學生對選文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
3.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開展口語實踐活動。現階段,國內的教育體系改革正在持續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予以適當變革,確保學生發展需求能夠真正得到滿足。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營造適宜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展開閱讀,使其學習意愿變得更為強烈,進而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保障教學的整體質量。比方說,在對《晏子使楚》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投入學習的狀態更為積極,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口語實踐活動。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進入到文本設置的情境之中,對晏子的能言善辯形成真切的感知。最后再對文本進行回顧,效果自然就會更為理想。
4.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意識,滿足學生閱讀需求。名著閱讀教學必須要圍繞既定的目標展開,簡單來說就是要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確保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自主意識予以重視,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可以按照個人的興趣來展開名著閱讀。當然,學生對書籍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予以指導,確保選擇的書籍是綠色健康的,能夠對學生的文學素養提升起到促進作用的。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網絡中充斥著大量質量低下的小說,如果學生沉迷其中就會導致學業荒廢,而做好名著閱讀教學則可使此方面問題得到切實緩解。
學校要將自身的作用發揮出來,加大圖書室、閱覽室的建設工作,班級中也要建立讀書角,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實際需要得到滿足,也能對書籍類型予以必要的管控,進而保證閱讀的整體質量大幅提高。另外,交流平臺的構建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平臺中可以對閱讀所得進行展示、交流,遇到問題時也可直接和教師進行探討,這對于名著閱讀質量的提高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引導學生針對名著展開閱讀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閱讀觀進行培養,具體可以依據學生閱讀現狀進行名著推薦。名著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推動其將來的健康成長。
5.引導學生閱讀梗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正式展開名著閱讀教學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名著大概內容進行了解,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接下來的閱讀更具針對性,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對此,教師要提前完成名著的閱讀,并對故事進行梗概,使學生在閱讀前只需要閱讀梗概就能夠對整本書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指導,尤其是要促使學生對內容進行梳理、匯總,以此切實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比方說,對《木偶奇遇記》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妨將故事梗概直接呈現出來,學生閱讀后就會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采用此種方式展開名著閱讀教學,除了可以使學生切實增強自身的閱讀能力外,同時還會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
6.嘗試名著通篇接觸。針對名著選文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將其和原著結合起來,采用可行的方法使學生對閱讀名著產生強烈的意愿。教學中可以選擇的方法是比較多的,教師要敦促學生對課外時間加以利用,比對選文、原文間存在的異同。完成選文教學后,引導學生展開拓展閱讀,比如,教師完成《猴王出世》這個故事的教學后,可以要求學生對原著展開閱讀,關注故事的后續發展,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產生閱讀原著的意愿。為了使得學生的理解更為深入,我們可以將青少年版名著作為主要的閱讀對象,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從而使學生對名著的印象更加深刻。
7.養成記錄閱讀筆記的習慣。再好的記憶力也不如用筆寫出來的詳細和準確。在閱讀過程中,針對閱讀進行記錄,做好筆記,不但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正確引導,還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準確理解,使學生可以高效地判斷出閱讀的重點,從而使得學生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南城舊事》的閱讀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自己喜歡或者是較為精彩的語句進行摘抄,并且在閱讀結束之后進行讀后感的編寫。在學生閱讀完一個故事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故事進行總結,并且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通過故事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涵有深刻領會。利用閱讀筆記,不但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內容有深刻印象,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在小學階段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學鑒賞能力,這在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繼承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教師在實際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綜合選文與名著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將選文作為引導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在實際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為我們全面提升名著閱讀教學質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張川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