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龍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開始上課時,用較短的時間集中學生注意力,把他們帶入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的成敗有著關鍵作用。運用信息化手段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感到新穎,達到開啟思維、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的作用。筆者在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新課。
一、視頻導入,調動學習興趣
運用信息化手段導入新課,能使學生們看到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的畫面,改變了過去學生們只看黑板、聽教師講授的單調模式。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生動,使學生們置身于一個直觀而有趣的學習情境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根據科學課教學內容的需要,采用富有情趣的小視頻來導入新課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光”這一單元時,為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設計“光和影”這一課的課件時,在網上找到一段名為“符號中國”的影子舞放在課件里作為導入,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雖然這個小視頻只有1分43秒,但有趣的影子舞蹈和音樂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調動了起來,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猜謎導入,激發探究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靈活地設計導入方法,有效調動學生們的探究精神,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為達到這個目的,我采用讓學生們猜謎語的形式作為導入。謎語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學生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是我常用于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在教學“讓燈亮起來”一課時,首先在PPT上出示謎語:“屋里有根藤,藤上有個瓜,一到太陽落,瓜里開紅花。”讓學生們猜猜看,舉手回答謎底是什么。又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時間在流逝”一課時,我用PPT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不長腳,跑得快,只見它過去,不見它回來。”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學生們的探究精神被充分調動起來。
三、實驗導入,培養動手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們的思維達到最佳狀態,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科學課有它自身的特點,即要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因此,開展實驗教學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我在教學“造一艘小船”一課時,首先介紹:船是人類的偉大發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行駛,可以把貨物運輸到遠方。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橡皮泥來造一艘小船,然后進行橡皮泥小船承重實驗。接著,我再用PPT出示實驗要求。以實驗導入,開門見山,直接進入這一課的實驗內容,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用于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驗能力。
四、圖片導入,引發情感共鳴
圖片直觀形象,學生們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內容。在教學“橋的形狀和結構”一課時,我首先用PPT出示家鄉一條小河的圖片,提問:“如果我們在小河的這一岸,要到小河的對岸去,有哪些方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看到圖片,聽到問題,馬上被調動起思維積極性,回答各種不同的過河方法,如坐船、游泳、架橋等。我順勢提問:“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學生們回答:“是架橋。”我馬上引導:“今天,我們來學習‘橋的形狀和結構一課。”學生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橋的形狀和結構的學習中。又如,我在教學“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一課時,首先用自己拍攝的“我們的家鄉——沅江夕照”讓學生們觀察,用熟悉的風景來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通過出示“考察洪江桃李園溪流水質現狀”的實景圖片,讓學生們了解家鄉的水域現狀,激發學生們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當然,科學課的導入方法遠不只這些,關鍵是要因人、因時、因地而變。但不論采用什么方式,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有的放矢,言簡意賅,讓學生得到審美情趣上的滿足,快速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中來,為后續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