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鳳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生的識字量將直接關系到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加強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助于調動小學生識字熱情,幫助小學生思維轉化,提高小學生識字效率。本文將對小學生識字教學的特點加以探討,并提出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據統計數據顯示,小學階段學生需要認識的漢字大約為3000個,會寫的漢字大約為2500個,而小學低年級階段就需要認識漢字1800個,會寫的漢字為1000個。由此可見,識字教學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至關重要。
一、小學生識字的特點
(一)情景化特點
小學生年齡尚小,認知事物趨于感性,受到教學情境的影響較大。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通過圖片、音樂等創設識字情境,小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場景中,與普通教學方式相比,識字情感會大幅度提升。
由此可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需要具備情景化的特點,一方面,通過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識字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上識字教學;另一方面,利用教學情境輔助小學生形象化記憶,提高小學生識字效率。
(二)趣味化特點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感知比較敏銳,教師通常根據小學生這一認知特點,在識字教學中融入許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比如:游戲化教學、謎語教學等,旨在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在識字中獲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識字過程越有趣,小學生對字的記憶深刻。
(三)生活化特點
漢字是古代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明出來的表情達意的符號,和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將漢字和生活聯系起來,實現無意識記憶。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注重培養小學生識字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識字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形成學習自覺性,主動探索漢字的規律。單純的識字教學是索然無味的,將漢字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到一起,讓小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了解更多文字演變的知識,將會調動其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小學生對識字更加感興趣。
例如:在學習“木”字是,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學,展示樹木的圖片,向小學生講述“木”字的演變過程。在甲骨文中,的上半部分代表著生長茂盛的樹冠,下半部分著代表著樹埋在地下的樹根,直到金文和小篆字體出現后,“木”字還殘留著最初造字時的形態,隨著楷書的逐步發展,“木”變成了現在的書寫形式,如(圖1)所示:
一個“木”代表了一棵樹,兩個“木”字,就表示多棵樹聚在了一起,形成了“林”,而樹木眾多、層層疊疊地出現就成了“森林”,于是出現了“森”字。
教師在小學識字教學中,不是單純的就字論字,而是將識字與文字演變過程結合起來,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富有文化性,從而激發小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也對中國文化產生和文字的起源有著更深刻的了解,進而讓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二)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
教師培養小學生識字興趣很重要,但是,小學生只有學習熱情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還要教會小學生識字的方法。
1.利用基本的字記憶字形。小學生在接觸漢字的初期,會掌握一些基本的漢字,這些漢字可以作為識字教學的基礎,逐步向識字的寬度和廣度拓展,讓小學生利用基礎字,掌握其他字的自行。
2.在生活加強生字的記憶。小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文字記憶深刻,會形成一種無意識記憶,學習的效果也更加扎實、穩固。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引導小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應用的場合,從而增加識字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三)加強小學低年級漢字歸類
漢字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可以分為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多種類型,教師可以定期引導學生將所學漢字進行匯總,進行漢字的分類,找出漢字的發音、字形和字義規律,從而豐富小學生對漢字的認知。
三、結束語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基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了解小學生的識字學習的特點,注重小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豐富識字教學方法,讓識字教學生活化、趣味化,從而提高小學識字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葉星星.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效率策略研究[J].儷人:教師,2015:53.
[2]肖婷,高珊,梁淑儀.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效策略研究[C].2018.
[3]李曼麗.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8: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