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不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學習型家長。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思想,掌握正確教育方法,配合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同步開展家校共育數字化進程,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家校共育數字化應用意義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的運用,加強了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
每周一直播課后,家長和教師就在班級群中針對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探討。剛開始,有家長不理解,認為觀看直播、寫觀后感、交流討論占用了大量時間,堅持觀看了幾期直播后,抱怨的聲音越來越少。
這個過程中,家長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教育學生時輕松多了。如今,家長們都養成了習慣,每周一不用班主任提醒都能自覺收看直播,參與學習。
2.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家校共育不是給學生施加壓力,不是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疲于奔波,而是為了讓學生持續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并通過家長的有益引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比如有的學生內向,在課堂上不敢發言,教師很難對其表現密切關注,家校共育的數字化聯動,就能有效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課堂表現,并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和針對性訓練,引導孩子勇敢表達想法。
3.優化學習資源
家校共育數字化的實施,讓教師和家長借助互聯網搜索并獲取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不一定與課本知識銜接,但能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比如,教師可分享適合當前年齡段閱讀的書籍,培育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從獲取的內容里形成自己的見解,引導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4.線上線下有機結合
家校共育數字化的作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體現得淋漓盡致。由于無法正常開學,學生只能線上學習,但家中的學習氛圍無法與教室中的學習氛圍相提并論,這就需要家長監督孩子。
教師布置作業,需要家長及時反饋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學校線上學習與家庭線下督促的聯動方式,保證學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二、家校共育數字化的實施對策
1.提高家長的重視度
在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實施中,每位家長要提高認識,樹立培育孩子良好人格的正確教育目標,努力形成教師指導、家長參與、學生為主的共育格局[2]。
比如,學校每周發布一次不同年級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家長應配合、督促、協助孩子完成并將照片反饋到平臺上,為教師的指導、點評、建議提供依據;家長應每周積極收看家庭教育或健康教育專家視頻直播,努力提高家長勝任力,運用平臺的輔助功能,切實配合學校促進孩子全面成長。
2.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
采用數字化手段促進教育同步,以質性評價方式促進教育教學,是保證家校共育有效性的關鍵。依靠數字化手段,教師與家長能及時交流溝通,既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又讓教師掌握學生回家后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線上解疑釋惑學生不懂的問題,解決家長在教育上遇到的問題。
3.注重因材施教
很多時候,教師無法對學生全方位關注,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克服在學校時遇到的困難,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勇于挑戰的積極心態[3]。
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學習方法未必適合所有人,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幫助,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比如,大多數學校的早讀或午讀都要求大聲朗讀,但有些學生習慣默讀,認為默讀能加深印象,這就需要學生將自己的習慣向教師說明,而教師也要適時理解,做到因材施教。
4.加強實踐鍛煉
實踐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平臺,也是檢驗家校共育實施成果的舞臺。
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專家針對學校教學內容,按照低、中、高年級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通過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向家長傳達,低年級學生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化親子關系。
這個過程,能夠讓家長直觀發現孩子在解決問題時出現的問題,讓家長思考如何改進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借助數字化平臺將問題反饋給教師,讓教師為如何更好促進孩子成長出謀劃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建設與實施,并不是強化學生的管理和壓制學生的成長空間,它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促進家長發展來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只有家庭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讓學生在幸福輕松的環境里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艷艷.數字化對促進教育技術發展的探討[J].新校園,2017(4):47.
[2]賴曉英.家校共育,讓宅家學習的腳步不停息[J].四川教育,2020(4):34.
[3]張繼明.四化協同家校共育[J].基礎教育·教研,2017(5):140.
[本文系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家校合作的國際化經驗與本土實踐研究”子課題研究項目“家校共育數字化對家長家庭教育主動性的影響”(課題編號:AHA180015-0205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