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華
◆摘? 要:師德不僅關系到教師的個人發展與個人品質,還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現如今,師德師風建設已經成為國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衡量因素。本文對化學教師師德教育的創新模式展開探究,從教師的再教育、師德教育內容創新與發揮互聯網作用三方面入手,為教師師德的提升提供助力。
◆關鍵詞:師德;教育;創新;提升;教師
一、高中化學教師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
教育以教師為本,而教師則以師德為本。師德是指教師體現出來的道德追求、道德感與思想行為規范的總和。通常來說,教師的師德主要為教師的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愛生愛校、勇于進取、樂于奉獻等。
首先,一名有仁愛之心、道德情操與理想信念的高素質化學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許多教師拋棄城市學校優厚的工資待遇而選擇到邊遠地區教學,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與奉獻精神,學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教師最核心、最基礎的個人素養就是愛,愛讓教育更加美好;對學生的責任心是教師素養中的一個最基本要求,責任心讓教育更加豐滿。良好的師德對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可引導學生追尋正能量、樹立正確三觀。
其次,化學是一門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實驗教學占據重要的地位。而實驗教學對教師的師德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化學教師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樂于奉獻與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做好繁雜且安全系數要求高的實驗準備工作做鋪墊;還要關愛學生,做學生進實驗室的安全把關者等。總之,化學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以及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科研創新等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創新化學教師師德教育模式的路徑
目前,我國師德教育存在教育課程不完善、教育資源不均衡、教學模式固化、教師對師德教育不重視、被動學習師德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創新教師師德教育模式的幾個路徑,以便有效提升教師師德。
(一)重視對化學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培訓
首先,化學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為人師表的自律意識與職業素養,這是加強化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學校在招聘教師時嚴格把關,爭取將業務能力強、思想素質好的高素質人才吸引到化學教師隊伍,在生活工作中起到身正為范的作用。其次,學校要重視對化學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學校的培訓與再教育不應當只重視化學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教師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確立以及思想道德觀念的提升,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例如學校可定期舉行教研學習活動,內容主要是師德師風等,日常還可積極在教師平臺上發布正能量知識,這些對于堅定化學教師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另外,高校應結合師資隊伍的結構特點,針對不同職責、不同崗位的教職人員應制定相應的職業道德操守準則與職責規范,并完善師德素養的評價機制,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責任感與榮譽感。例如化學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處理普通教師基本的價值觀正確外,還要對其實驗教學中要求的責任心、嚴謹性、安全意識等進行規范。
(二)創新師德教育內容
新時代的教師要塑造美的師德典范。首先,教師品格美是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就是悅納的精神與博大的胸懷,對一些調皮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以自己的情、才、德給予學生終身受益的感化與影響。其次,師德教育模式的內容還要注重教師的語言美。學生敏感的心靈可以準確感受到教師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對此,教師要掌握“動之以情”的情感美,學會用美的語言來承載美的品德,用豐富的教學語言來激活學生的熱情,使學生信其道、敬其行、親其師。例如化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化學教師用詞要盡可能地準確精煉、規范嚴謹,表現出自然科學的語言美。另外,教師的形象美、板書美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總之,新時代的化學教師師德教育內容不應只局限于對教師品格的教育,還要關注教師的語言、板書、形象等美的塑造,塑造美的師德典范。
(三)借助互聯網創新師德教育模式
首先,傳統的師德教育主要依賴于教材,而教師對教材中的內容缺乏二次創新和加工,無法適應新時期師范生對師德教育創新性、時代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師綜合道德品質的提升。互聯網的開放性為教師的師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可結合師德教育的實際現狀選擇最新的教育資源。例如2020年6月貴州碧峰中學的正安老師在特大暴雨中,不顧個人安危從山洪中救出29名學生,是師德教育“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運用互聯網資源,學校可將更多最新發生的典型事例作為教師師德教育的資源,展開二次加工,以達到師德教育素材的創新。其次,在互聯網時代,師德教育平臺從傳統課堂轉移到網絡互動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可由多所學校聯合打造師德教育教師團隊,互相合作研究,打造精品師德教育課程,并將課程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供各高校教師共享、學習。總之,互聯網時代創新了師德教育工作的教學形式,通過全媒體時代的QQ、微信、微博等全天候全覆蓋的互動,并利用傳媒圖片、視頻等對教學工作中的德育難點、時事熱點等的跟蹤分析指導,可培育出“以人為本”的師德教育文化生態圈,讓師德的旗幟在校園中高高飄起。
三、結語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創新與探索師德教育的實踐路徑,促進師德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不斷改進師德教育的方式與手段,是有效提升教師師德整體水平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郭鈺銘,左香華.教師核心素養對學生“學會學習”的影響機制探析——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34(10):48-59.
[2]袁厚群,鐘宇菲,賀雪梅,等.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背景下無機化學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化工設計通訊,2019,45(11):175+190.
[3]智楊,王紹寧,張偉,等.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及其實現途徑研究——無機化學黨支部立足教學加強師德建設[J].高教學刊,2017(08):152-15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新時代縣域師德養成教育載體與方式創新研究”(編號XJK20CJC056)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