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黨的領導,與校內各部門形成育人合力。對此,大學就需要將協同育人的思想理念運用于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創新教學思路。立足實際教學,不斷完善教育機制,使其占領主流意識形態陣地。本文主要論述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探究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措施
在當前教育形勢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堅持黨的領導,在協同育人機制的指引下,與各部門形成資源統籌以及育人合力。尤其是在當前對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社會技能的培養,重視道德素質教育,讓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使他們能夠具有奉獻精神、德才兼備。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當前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探究高效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多維路徑,從而實現教書育人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協同效應,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各部門缺乏溝通
當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建立完善的制度。但是,當前所建立的制度不夠穩定、高效。在協同育人機制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共青團干、黨政、教學部門的共同協作,但實際上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難以形成教學合力。也就導致學校選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認知停留于理論層面,沒有將其達到發展的高度來對待。也就導致理論與實際相脫節,不能夠促進整體實踐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完成,發揮他們部門獨特優勢。若是由一個部門來推動思政工作的開展,其效果十分薄弱。然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應該是一個整體,各個子系統應當不斷地進行協同合作,才能夠形成合力。例如,輔導員在負責大學日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經費方面會十分有限。心理咨詢部門也只是需要學生主動咨詢,才能夠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若是每個部門都只是關注自己部門的事物,那就導致整個資源十分分散,各部門也無法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個協同機制,導致資源出現浪費。
(二)學校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高校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是思政學科的教師,其次是輔導員。然而,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還肩負著負責學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此外,思想政治教師并沒有對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因此在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中與社會脫節,雖然學生們具備了較高的專業能力,但不能夠很好地適應就業環境,違背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呈現邊緣化的趨勢,形同虛設。
(三)教育之間不能有效銜接
當前高校教育展開展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學生的職業化、專業化教育。同時,還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但是,很顯然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并不能夠形成協同育人的目的,不能夠讓各部門之間形成高效的配合和銜接。這就導致學生在教育管理的工作中表現出專業化程度不高,對學生的思想輔導認同度也不高,這主要是在理念上存在誤區。同時,不完善的信息資源配備也會導致各部門的協調性出現問題。
二、思想政治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馬克思的合力理論進行合理的利用。合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關鍵部分,無論是在哪一歷史時期,他們都非常重視合力的問題,并且在不同角度和方面對合力進行深入的探究,形成了很多理論。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和理論,進一步將其應用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研究過程中。其次,需要對系統進行進一步的進行,按照系統論的創立者觀點,表明萬事萬物不能脫離系統,需要按照一定的結構和層次來組成,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其構成要素相互聯系、作用、滲透,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系統論。利用全局和整體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教育,避免在育人的過程中出現系統割裂、脫節問題。
(二)現實意義
通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道德素質實踐能力的提高。就大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一個與外界交流增加的時期。在當前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環境中,他們的思想容易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對此,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各個子系統應當相互配合、協調,為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共同努力。其次,這一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也有利于向政治教育學科的不斷發展。當前,黨和國家越發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高等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完善其育人機制,真正地讓協同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讓各個部門能夠相互協同。改善當前的現狀,提高整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協同育人保障體系
在當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學校應當不斷完善協同育人隊伍建設。在選擇隊員的過程中,應當公平、公正、嚴格地挑選出適合的隊伍人員。在對隊伍結構配置的過程中,應當確保中、老、青隊員協調,讓隊伍中具有經驗豐富的人才同時還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此外,高校在建設的過程中,應當用各種方式來強化對隊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讓他們能夠與時俱進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開展之前需要做好培訓,其中包括道德素質、技能理論知識等方面,讓他們更好地去勝任崗位。老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新的教師,以此推動政治理論及時更新、傳遞,讓他們時刻處于思想前沿,促進他們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與此同時,還應當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評優、晉升,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同時穩定整個教育隊伍。
(二)建立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協同方案
學校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健全對學生們綜合素養培養的協同方案,這一方案建設的目的在于激勵和引導學生,不斷強化他們的道德品格和思政素質,以此提高他們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推動他們綜合素養的形成。與此同時,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專長,讓他們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首先,學??梢詫W生們的綜合素質分數作為考核目標標準,對于學生的各項道德品行、思政政治、行為、職業規劃等各方面進行考核評定,并在考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將自己的特長展現出來。學生只有在拿到合格的綜合素養證書后才能夠獲得畢業證,對于綜合素質的評定應當以一學期為周期。在臨近畢業前,將學生的得分導入個人檔案之中,將其作為數據依據,與此同時,也可以將其作為黨員發展、政治審查等各個工作開展的依據。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思政教育相關的活動中。
(三)創建協同創新平臺
在對當前大學生向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形成一種協同育人機制,需要在協同育人資源的基礎上去創建協同創新平臺。首先,學校可以將課程教學平臺作為教學的主要部分。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對他們的人文素質心理健康開展教育。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創業就業指導、素質拓展等各種課程的建設,達到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一平臺的優勢,讓學生不斷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充滿興趣。對此,教師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們的理論學習,還需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此外,搭建管理服務平臺,讓學校中的各級管理部門密切配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服務,這樣也能夠促進協同育人機制更好地進行。完善整個系統的建設,在校園信息建設過程中實現引導和監控,這樣也能夠促進大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頭腦清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協同育人是高校發展的新的方向,將這一理念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建立更為完善的育人機制,實現主體間相互協作、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徐曉梅,錢琛.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8):164-166.
[2]磨有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機制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7):194-195.
[3]劉麗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文教資料,2020(10):94-96.
[4]李建.“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3):91-93.
[5]卞學愚.“雙一流”建設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0(03):163.
[6]孫禮純.“雙一流”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2):40-42.
[7]莊偉.試論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J].法制博覽,2019(31):247-248.
作者簡介
徐松(1990.10—),男,土家族,本科,銅仁市印江縣人,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