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養老已經無法滿足養老需求,必須配合社會養老來解決目前的問題。我國在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上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落后,因此我們要以“人性化”理念為設計準則,改善老年公寓室外居住環境,適應未來人口老齡化趨勢,滿足老年人居住的空間需求。
關鍵詞:老年公寓;室外環境;人性化設計
一、人口老齡化現狀
發達國家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在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方面比較完善和成熟。發達國家每年都會投入很多的財政經費支持本國的養老事業,例如美國就非常注重居民養老,在其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針對老年人群的生理特點和實際需求,在小區規劃、戶型設計以及配套設施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也隨之提高。我國的人口數量突飛猛進,人口年齡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系列老齡化社會問題逐漸凸顯。與國外養老設施的大量研究相比,我國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相對落后,缺少人文關懷。通過對我國當前老年公寓室外環境的現狀分析,公寓室外環境只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缺乏更具針對性的設計。只有人性化、合理化地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去建立一種全新的居住環境體系,才能更好地緩解我國養老居住的社會性問題。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分析
1.安全感:退休老人或是失獨老人獨自在家時,由于缺少陪伴,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如老年公寓周圍的娛樂環境、交通設施環境、綠化環境的安全性是首要考量標準。
2.歸屬感:當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后,活動范圍縮小,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對原有的事物更加懷念,在心理上缺乏歸屬感。老人們更希望能夠和之前的朋友同事保持一定的聯系或是通過參加一些老年類活動,以填補老年生活的空虛。
3.自卑感:由于年齡增加,收入減少,老年人就會更加缺乏存在感,擔心成為子女或是國家的負擔,不自覺產生自卑感。
4.便利感: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等各方面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性退化,導致老年人們反應力減弱,室外環境的適應能力減退。因此,對老年公寓室外環境空間的合理布局和劃分的要求越來越高。
5.舒適感:調研得知,大多數老年人更喜歡在室外空間進行聊天、休息、下象棋等活動,良好的室外空間對老年人的身心都更有利。但室外空間不夠理想,如室外場所存在標識和警示系統設計不清晰等問題。因此導致很多老人逐漸放棄了一些戶外活動,因此他們非常渴望能有一個比較舒適、人性化的室外空間供其使用。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分析
1.運動機能:由于肌肉的工作能力減弱,使老年人產生了骨質疏松、腰會變彎、活動范圍變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對無障礙通行需求增大、行動會變遲緩、身體器官會逐漸退化等問題,并產生一些常見的老年性疾病。完善的老年人室外居住條件可以對以上癥狀有預防和緩解作用,因此,全面研究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成了當前老年公寓設計的重中之重。
2.感覺機能:隨著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減退,會出現視覺障礙、對眩光敏感等問題;對溫度變化感知能力減弱;對氣味感知能力減弱。
3. 認知機能:記憶力減退;難以適應陌生環境;在新的環境里判斷力會變差。因此,需要盡量從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方面去營造一種家的溫馨。
4.免疫機能:對極端天氣更敏感;長期的身體不適會引發情緒低落,需要一個好的散心環境幫助老人們減輕心中的不適和煩悶。
二、我國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基本設計,缺少必要的功能性
調研發現,在很多老年公寓室外地面并沒有做防滑處理,這對老年人是很不利的,可能會造成老人的滑倒受傷。有的地面不平坦,甚至坑坑洼洼,老年人在夜晚不敢獨自一人到室外散步。在有臺階的地方也沒有將臺階進行顏色上的區分,容易導致視力不好的老人踩空。室外環境夜間照明設備不足,不利于老人的出行安全。
(二)配套設施相對較少,缺少人性化設計
此外,大多數老年公寓配套設施都存在很多設計上的問題。例如:在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區域沒有合理的功能分區,沒有足夠的活動或是運動設施器材供老年人使用。有的老年公寓會有一些健身器材,在設計上并沒有考慮到老年人在生理上的變化,而是使用和正常人一樣的設計材料和尺寸,更不要說專門為坐輪椅的老人量身設計的健身器材了。在老年公寓院內配套的服務設施不足,如信報箱、新聞展示牌等較少,老年人不經常去看文字,長此以往,文字能力也隨之下降。
(三)各地老年公寓設計手法雷同,缺少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是內涵的體現,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但是在現有的老年公寓室外設計中,將地域文化運用到環境中是極少的,有的只是“寥寥幾筆”,有的“不見蹤跡”。大多老年公寓的設計手法雷同,將其他地區的設計照搬到本地區設計,顯得生硬。
三、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的特殊性要求
(一)戶外交通設施系統
調查發現,老人在養老院的室外活動以步行為主,因此老年公寓的步行道路系統的科學性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尤為重要。作為設計者,我們要合理規劃室外功能空間,合理規劃路線,通過路線將不同功能區間串聯起來,并盡量避免老人們在室外活動時互相干擾。通往主要建筑和其他環境設施的道路應遵從短捷原則,在有臺階、轉彎、坡道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采用紋理變化,用標志提示和顏色區分等處理方法,提前做出明顯警醒和提示,便于老人在行走時能夠提前接收識別信號,盡早盡快做出反應。在路面鋪貼材料上要選擇防滑、瀝青混凝土、碎石等材料,盡量不要設置地臺,避免道路平面產生的落差,減少安全隱患。
(二)休憩設施和健身器材設計
室外座椅是老年人經常使用的戶外設施,在老年公寓內經常看到三五位老年人坐在一起交談。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是一個漸漸老化的過程,骨質比較疏松,肌肉和骨骼的控制能力和再生能力不斷下降。我們在設計上應采用有扶手和帶有靠背的座椅和木質桌子,其他休憩設施也盡量采用木質材料:一是環保;二是木質材料摸起來比較舒服,比較懷舊。在健身器材選擇上,以安全性為前提,我們要充分考慮老人的骨骼狀況,選用合適的器材。例如,太空漫步器、扭腰器等運動器材。老年公寓護理員還應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態,幫助老人選擇強度合適的級別。
(三)室外綠化設施設計
綠色是清新自然的顏色,在室外要留有寬闊的草坪,我們要合理設計和配置景觀植物。道路兩側的綠化樹種一般可以選擇松樹、柏樹等小葉常綠樹木,盡量不要選擇高大落葉喬木。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秋季寬大的落葉對老人的出行造成威脅,對老人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考慮到老年人在夏季更喜歡在樹蔭下乘涼、聊天,因此在設計時應在合適的位置種植類似梧桐的樹種。而在院內中心可以適當種植灌木類的植物,擴大老年人的視野。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的退化和心理狀態的改變,會對老年公寓室外環境有更細膩和具體的需求,好的景觀綠化設計對老年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四)智能化室外環境系統設計
智能化系統涵蓋了智能照明系統、背景音樂系統、安防報警系統、智能門鎖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環境感知系統、智能園林系統等。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及現代控制技術,把老年公寓室外環境內的所有系統和設備進行有機整合,遠程控制或定時控制和管理,從而創造出舒適、便捷、安全、節能的老年人居住環境。
(五)文化元素、地域性設計
要以當地歷史文化為設計背景,我們應將當地特有的歷史文化運用到當地的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中,并對場地現有的文化元素進行保護,對原材料進行二次利用。可以將本地的歷史名人、歷史典故等元素體現出的地方精神和室外環境設計相結合。提升老年人在室外環境中的歸屬感,增加室外環境的人文關懷,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公寓。
四、結語
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數不斷增大,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逐漸影響到我國社會和家庭的發展。營造老年人樂居宜居的環境,以老年人的需求為設計原則,切實為老年人考慮,這是國家全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位老年人都應該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趙偉軍.基于眼動分析的現代設計尺度研究[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7-13.
[2]郭天嬌.老年公寓中公共環境設計的人性化理念研究[J].大眾文藝,2020(2):92-93.
[3]王欣.陳怡斐.深度老齡化態勢下城市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研究[D].鄭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4]楊可玉.淺析康養型老年公寓空間設計[J].城市建筑,2019(21):94-95.
[5]孫嘉星.基于交往行為的城市老年公寓建筑空間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
作者簡介:孫志壯,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