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慶陽香包作為甘肅慶陽民俗藝術最鮮明的代表之一,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廣泛,當今的文創產品設計趨向于民俗藝術方向。本文從慶陽香包的元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創產品的設計要點指出應用元素的造型、色彩及材質的重要性和關鍵點。
關鍵詞:慶陽香包;民俗文化;文創產品元素創新
一、慶陽香包概述
在甘肅慶陽這個較為平凡且文化豐厚的地區,慶陽香包是一個不平凡的民俗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慶陽香包從前幾輩的老年人傳過來,它同樣也有著“耍活子”“綽綽”這樣的俗稱。慶陽香包是一種手工藝藝術,它可以把圖案剪出來,按照圖案的規則,在彩色的綢緞上面印染出需要制作的圖案,用五顏六色的線縫制出各種不同的形狀與花樣,里面的芯子用棉花和香料填充起來,形成一個形狀奇異卻精致的繡囊。甘肅慶陽自2002年就在端午節舉辦“慶陽香包文化節”。在這一天慶陽各地的人都會來此參觀、欣賞這些香包藝術,體味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
慶陽香包民俗文化是大隴東慶陽地區展示黃土的深厚、濃郁的民俗文化藝術,這些都是百姓親手縫制的,并從中挑選出優秀的藝術佳作進行展示以供大眾欣賞。在慶陽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深受老百姓和民間手工藝人的喜愛。“慶陽香包主要有五種類型:頭戴型、背負型、腳蹬型、胸掛型、肩臥型。”[1]慶陽香包有著與其他地區香包不一樣的特點,這里的文化較為淳樸,制作手法較為奇特,是獨一無二的純手工制作。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慶陽香包積淀出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有著獨特的文化特點。
二、文創產品設計概述
在民俗藝術文創產品設計中,慶陽民俗藝術文創產品是將本土藝術文化和設計師的新創意理念相互結合的一種新型事物。其設計元素以慶陽香包文化為主,結合新型的多元文化,在不同的視覺形象載體中全新、準確地呈現不同文化。我們在設計民俗藝術文創產品時,要針對慶陽香包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理論研究和解析,把慶陽香包的地域文化現象與當代的生產生活方式相互結合起來,體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慶陽香包文化元素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運用這種文化元素進行民俗藝術文創產品設計要使各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發展。
我們在進行慶陽香包元素文創產品設計的時候,需要在保留文化元素本質的基礎上,與文創產品開發相互結合,形成新的、有趣的文化產品。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文化內涵賦予到產品設計中,而不是只注重表面形式。中國文化元素在當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應該秉承“產品功能實用化”“造型手法抽象化”“設計風格時尚化”“語義意象情趣化”“文化載體智能化”五個原則,使文創產品的設計迎合時代的市場需求,深入大眾的文化藝術生活中,加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與滲透力[2]。
三、慶陽香包元素文創產品設計的實踐原則
(一)準確性原則
慶陽香包作為藝術文創產品設計元素要準確應用其香包文化以體現最核心的文化本質。如果沒有了文化,“非遺”就沒有了靈魂,文創產品就失去了內涵,因此香包文化應用的準確性成為文創產品設計的首要原則。在市場調研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目前現有市場新開發的慶陽香包有不少作品采用機器刺繡,而不是手工刺繡,在香包制作過程中選用的圖案大多為卡通型圖案,并非遵守本地的文化習俗特征去創作,這樣不僅失去了文化內涵,還會對消費者了解慶陽藝術文化產生誤導,從而影響慶陽香包的文化傳播。
(二)地域性原則
地域性是文創產品設計的獨特條件和物質基礎。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會產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慶陽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黃河流域中上游,處于中國農耕時代,是農耕故鄉。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都與慶陽大隴東這個地區的歷史發展、地域風貌有著密切聯系。在文創產品設計的同時,我們應該注重地域文化與產品相互結合的整體性,充分分析地域文化背后所形成的因素。
(三)實用性原則
現當代的文創產品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觀賞性,還要注重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實用功能。在慶陽香包使用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仔細觀察和感受。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香包發現,香包產品主要以室內的掛飾為主,也有在當地民俗婚禮中作為掛鎖使用,代表愛情的結晶以及對親人的祝福,真正有實用功能的香包產品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相對較少。“我們在設計文創產品的過程中,應該將產品實用性功能放在基本前提中,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文創產品觀賞性和生活中實用性的完美結合,使慶陽香包民俗文化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更加的貼近,每家每戶都將實現活態傳承。”[3]
(四)時代性原則
民俗藝術文創產品設計應該和現代社會的生活習慣以及當代消費群體緊密相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真正體現出文創產品的價值。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消費者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對產品設計的需求度更高。因此慶陽民俗文化藝術香包中的傳統元素在這樣的快速發展中,不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面對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學習新的元素,不斷創新作品,“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我們要在造型方式上、材質選擇和技術加工方面更加應該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使用價值”[4]。
四、慶陽香包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符號轉化創新探索
慶陽香包民俗文化包含的內容較多,需要我們依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考慮文創產品的使用功能,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提升慶陽香包文創產品的自身價值。首先,我們要提取慶陽民俗文化藝術香包獨有的文化符號,然后將元素符號進行探索和創新,在這個創新的基礎上,設計者需要認識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并且深入研究傳統文化,提煉出民俗藝術香包文化符號,然后進行再設計,最終運用到當地香包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將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符號元素進行再設計的幾種方式。
(一)精簡元素符號
將“非遺”中原本充滿民俗藝術感的具象文化元素符號處理成抽象文化元素符號,使其具有文化特征。“慶陽香包中的具象元素主要包括圖案、造型、色彩、材料等,這些外在的可視形態統統極具傳統形式美感”[5]84。在不同的民俗藝術文創產品設計中,既要保留原來的圖案紋樣神韻又要充滿現代設計感。“圖案上,慶陽香包主要以動植物紋為主,動物包括龜、蛙、蛇、兔、蝙蝠、蝴蝶等;植物包括蓮花、牡丹、佛手、白菜、葫蘆、石榴、葡萄等”[5]84。以上的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大多數都以相互組合的形式成為新的圖案呈現在新的創作中,這些圖案有著多種多樣,別具一格的寓意,但是總體表達的都是健康吉祥,幸福安康的美好寓意。
(二)融入現代元素
在慶陽民俗文化香包的視覺元素中,適當融入現代文化元素,將很大程度改變原有民俗文化傳遞的情感語境。“將慶陽民俗藝術文化香包中這些獨具特色的元素,通過現當代設計師的思維進行簡單的提煉進行總結概況、分析組合、修飾加工,將它本身就有的表露形式、使用維度和物質產品所采用的載體進行相互的轉化。”[6]運用慶陽民俗文化能夠使它更好地融入現當代社會群體,極大地提高其文創產品的靈活性,體現其價值所在。
(三)紋理、材質的改變
慶陽民俗藝術香包主要以布藝為主要原料進行刺繡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紋理、材質的改變,更新香包的表現方式。設計者可以嘗試采用新的材料,比如木質和皮質,木質本身就會顯得細膩、古典,將香包圖案刻畫到木質材料上做成木質玩偶,更加具有樂趣。皮質看起來更有質感,韌性耐磨,具有時尚性,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
(四)形態抽象夸張
慶陽民俗文化香包也是一個較為長久的民俗藝術,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構成地域文化要素更為豐富,被值得簡練的關鍵要點也非常多。“在造型風格上以動物圖案為例,采用簡化夸張的藝術手段,不追求透視、比例,不求形似,只求神似。”[5]84在色彩搭配上,慶陽香包所遵循的色彩原則是中國傳統的五行色彩觀,大多會選用鮮亮的中國原色,而很少運用復合色,這樣能夠產生鮮明、響亮和熱烈的色彩效果,從而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雯.慶陽民俗文化發展與傳播研究——以慶陽香包、剪紙、刺繡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8.
[2]劉玉琪,殷曉晨.探究中國文化元素在當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方式——以兩岸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為例[J].設計,2016(9):116-117.
[3]馬振龍,趙鑫,張耀升.民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風格的創新表現[J].包裝工程,2017(18):109-113.
[4]陳晅嶸.論中原傳統文化元素在創意設計產業中的轉化[J].包裝工程,2011(6):87-90.
[5]王鵬鳴,黃慧.基于慶陽香包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探索[J].設計,2018(7):84-85.
[6]黃慧.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18.
作者簡介:聶亞苗,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