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鄒本旭 馮曉輝 邵凱 馬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1-5042-5675
摘? 要:疫情的突然爆發,對沈陽市民的日常生活和體育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沈陽市民在疫情前后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進行調查,并預測了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分別為:沈陽居民群眾體育參與人數將持續增加;推進沈陽體育供給側改革,滿足群眾體育發展的場地需求;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保證體育信息傳播的專業性與規范性;體育意識改變與體育行為的發生,催生專業健身指導的需求。
關鍵詞:疫情? 體育行為? 現狀? 需求
中圖分類號:F592.7?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b)-0236-03
Research Report on the Actuality and Demand Forecast of Mass Sports Behavior in Shenyang City after COVID-19
ZHAO Xuefeng? ZOU Benxu? FENG Xiaohui? SHAO Kai? MA Chi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02? China)
Abstract:The sudden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aily life and sports behavior of Shenyang citizen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ports awareness and behavior of Shenyang resi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and forecasts the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needs,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number of Shenyang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mass sport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Promote Shenyang Sports supply side reform to meet the needs of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venu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ensures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port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change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the occurrence of sports behavior give birth to the demand of professional fitness guidance.
Key Words:Epidemic situation; Sports behavior; Current situation; Demand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沈陽市相關部門下令,關閉所有公共體育場館,鼓勵居民居家隔離,“居家健身”模式也成為了沈陽市民重要的生活組成部分。該文將對疫情前后的居民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進行重點調查,從中分析出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為沈陽全民健身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問卷設計
以“群眾體育”“體育行為”“需求預測”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檢索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并結合專家意見設計出“疫情后沈陽市群眾體育行為及需求現狀調查問卷”。
1.2 問卷發放與回收
問卷通過“問卷星”小程序進行在線發放。為確保調查抽樣的有效性,避免調查對象同質性差異,問卷發放過程采用了非概論抽樣中的裙帶抽樣和判斷抽樣。此次調查覆蓋沈陽市皇姑、沈河等8個區,共發放問卷1 136份,回收1 097份,回收率96.57%。其中有效問卷1 016份,有效回收率92.61%。
2? 樣本總體描述
此次調查對象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基本符合沈陽市目前的人口性別比例構成。從年齡結構分布來看,各年齡段人口分布比例較為平均,平均占比均在20%左右。從接受教育程度方面看,高中和本科學歷占比較高,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最低,僅為5%。從受調查者的月收入情況看,由于部分人為在校大學生,因此無固定收入者占比為13%,月收入在3 000~8 000元的人群最多,累計占比為75.3%,月收入為8 000元以上的占比為11.7%,收入情況也基本符合沈陽市總體收入水平。
3? 結果與分析
3.1 疫情前后沈陽居民體育認知情況
3.1.1 疫情前后,居民對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程度認知對比
通過疫情前后居民對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程度調查,居民對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非常重要的認知有了明顯提升,由疫情前的44.6%增加到疫情后的62.9%。居民對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程度由疫情前的75.6%上升至89.6%。
3.1.2 疫情前后,居民對體育鍛煉預防疾病的重要程度認知對比
在居民對體育鍛煉預防疾病的重要程度認知調查中,認為非常重要與重要的累計認知由疫情前的74.8%上升到疫情后的85%,這也再次印證了疫情對于居民健康意識轉變的重要影響。
3.1.3 疫情前后,居民對體育鍛煉調節情緒的重要程度認知對比
在居民對體育鍛煉調節情緒的重要程度認知調查中,居民對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計占比由疫情前的57.8%上升到了73.3%,說明在疫情期間,居民通過“居家健身”很好地調控了自己由于疫情影響,被封閉在家而產生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3.2 疫情前后沈陽居民群眾體育行為現狀
3.2.1 疫情前后,居民體育鍛煉參與情況對比
疫情過后,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由疫情前的56.6%上升到了71.3%,這個增長率的提升也印證了之前關于居民對體育鍛煉認知的調查結果,居民通過疫情影響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體育鍛煉對于身體甚至生活的改變。
3.2.2 疫情前后,居民體育鍛煉參與動機對比
在疫情前,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防病治病、提高身體素質、調節情緒,疫情后體育鍛煉動機排在前三位的依舊是防病治病、提高身體素質、調節情緒,但認知的占比卻均有了大幅提升。
3.2.3 疫情前后,居民體育鍛煉參與頻率對比
在對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頻率的調查中發現,無論疫情前后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主要為每周1~2次,占比分別為56.9%和60.4%;每周3~4次占比分別為33.0%和30.5%;每周5~6次占比分別為10.1%和9.1%。
3.2.4 疫情前后,居民體育鍛煉參與項目對比
在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項目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沈陽市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主要有跑步、羽毛球、器械健身、足球等,其中參與跑步的人群始終排在第一位,占比分別為疫情前的21.0%和疫情后的24.3%,這與沈陽國際馬拉松參與人數逐年上升現象不謀而合。
3.2.5 疫情前后,居民獲取體育鍛煉信息來源對比
通過對居民獲取體育鍛煉信息來源的調查中可以看到,通過視頻類APP獲取體育鍛煉信息的占比由疫情前的30.1%快速上升到疫情后的60.4%。居民通過健身類APP、社交類APP或其他互聯網渠道獲取體育鍛煉信息的占比也都較疫情前有了提高。
3.2.6 疫情前后,居民體育消費內容對比
在對疫情前后居民體育消費內容的調查中發現,居民用于體育鍛煉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服裝、健身器材、聘請教練、場地費等內容上,其中增加最多的3項內容本別是健身器材、聘請教練和健身課程,分別增長了41.3%、4.8%和4.3%。
4? 沈陽市群眾體育需求預測
4.1 沈陽市群眾體育參與人數將持續增加
通過對疫情前后沈陽居民的群眾體育參與調查進行分析,此次新冠疫情對居民體育認知和體育行為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疫情期間的居家集中隔離,短暫地改變了長期形成的群體戶外健身的運動習慣,從對居民體育鍛煉認知和體育參與的調查數據來看,居民對體育鍛煉與提高身體素質、預防疾病、調節情緒等方面的認知度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從疫情前56.6%上升到疫情后71.3%。體育鍛煉參與人數的提高,一方面說明國家體育總局宏觀層面出臺的“居家健身指導意見”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居民自身體育意識提升的良好現象,短暫的“居家健身”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也避免了體育人口數量的下滑。但是,體育人口的培育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需要在長期、規律的體育活動開展中,保持體育人口的穩定,并擴大規模。
4.2 推進沈陽體育供給側改革,滿足群眾體育發展的場地需求
在居民對體育鍛煉受時間、空間影響的認知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體育鍛煉受時間和空間影響的占比達到了75%左右,說明居民更愿意選擇進行群體戶外體育鍛煉。通過對沈陽部分體育場館的調研中得知,目前,各項目長期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員相對比較固定,部分項目場館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羽毛球,部分區域場館甚至需要提前幾天預定才能有場地,對于新擴充進來的參與者將產生一定的限制,也許他們會因為場地的因素而改為其他項目,或是直接放棄參與體育鍛煉。再如跑步,一部分人會去公園,而一部分人會在馬路上或是自家小區內,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訓練,會出現膝關節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等現象,一方面是由于跑步姿勢或技術不正確導致,還有一部分就是由于場地過硬而造成的,因此,居民持續參與體育鍛煉也對場地、器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保證體育信息傳播的專業性與規范性
疫情期間,“居家健身”成為居民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成為居家隔離期間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家網絡平臺開啟了全民居家健身的熱潮,多地政府和網絡平臺都舉辦了“線上居家健身比賽”,騰訊、優酷、抖音等網絡平臺更是設立了“居家健身模塊”,其內容與形式可謂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政府層面,應該站在體育的本質和群眾體育發展的角度,對其提供的內容、質量等方面,給予相應的規范性標準,還可聯合專業院校、專業機構建立全民健身智能平臺,結合居民體育鍛煉需求,提供專業的網絡信息服務與評價機制。
4.4 體育意識改變與體育行為的發生,催生專業健身指導的需求
疫情期間,“居家健身”成為居民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成為居家隔離期間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并開啟了全民居家健身的熱潮,多地政府和網絡平臺都舉辦了“線上居家健身比賽”,騰訊、優酷、抖音等網絡平臺更是設立了“居家健身模塊”,為贏得更多的在線數據,其內容與形式可謂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并聯合奧運冠軍開展在線健身課程,這種現象是疫情期間的權宜之舉,還是新健身時代的來臨,人們持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哪種觀點,這種現象的發生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居民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從網絡平臺的角度分析,他們希望通過提供更專業的健身知識,提高居民體育行為的發生,同時賺取流量。從居民的角度分析,他們希望通過網絡平臺,獲取自己需要的健身信息,從而滿足自身的健身需求。對于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而言,居民獲取體育信息和參與體育鍛煉會更加依賴于網絡資源,這也是后疫情時期居民體育鍛煉的新需求。
5? 結論
(1)疫情后居民對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預防疾病、調節情緒等方面的認知都有了較大提升,為居民體育行為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2)疫情后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有所增加,主要源于政府、社會、公眾人物的積極引導與干預,使部分潛在體育人群產生了體育行為。
(3)由于體育鍛煉參與人數的增加,居民在后疫情時期,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專業場地、專業器材和專業健身指導3個方面。因此,在沈陽體育供給側改革中,應注重因勢利導、應需建設、應才培養,促進沈陽全民健身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湛寧,胡博然,程琳琳,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國民眾居家健身意愿與參與情況調研報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3):46-56.
[2] 姚宏雙.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我校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意識對比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22):56-57.
[3] 莊韜光,楊文革,徐瑜.新冠疫情期間居家運動對體育行業的啟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4):110-111,114.
[4] 李明智,劉志強,趙江鴻.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體育消費現狀及前景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9):17-18.
[5] 田小靜,董斌.疫情期間父母對大學生居家健身意識與行為的影響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9):14-15.
[6] 陳叢刊,陳寧.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引導需求與改進供給[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3(6):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