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卡
【摘要】文章提出了在數學學科中充分運用游戲策略,以各種生活化、情景化的游戲為切入點,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愛數學,使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能夠有所轉化、提升和發展,最終讓幼兒的聽、說、讀、寫、做能力得到提高,為進入小學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游戲策略;幼小銜接;數學能力
幼兒園與小學是幼兒學習成長過程中相鄰的兩個階段,如何把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做好,使幼兒在幼兒時期就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提出,在學前階段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將為今后的小學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我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以各種生活化、情景化的游戲為切入點,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愛數學,使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有所轉化、提升和發展,最終讓幼兒的聽、說、讀、寫、做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為進入小學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一、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數學知識是一種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邏輯知識。蒙臺梭利認為,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的思維將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學習時,以激發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為重點,使數學課程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社會情景、文化脈絡自然結合,有助于幼兒愛上數學學習。
如“認識方位”活動采用“郵差送信”的游戲,“加減運算”活動引用“炸雞店”的生活情景等,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情景,激發了幼兒“樂中學、學中樂”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從小萌發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二、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大班的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成為幼小銜接研究的難題之一。我們抓住孩子們好勝的年齡特點,通過“我是小小提問家”“小博士問答比賽”等游戲環節,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留心傾聽問題,立即搶答,學會傾聽別人的回答,及時補答。巧妙設計問題,一題多問是讓幼兒始終保持傾聽欲望的關鍵。教師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問”的方式方法應有不同。
如在“排序”教學中的“小博士問答比賽”游戲環節,幼兒的任務是根據手中“購物券”的箭頭標記與數字購買相應的物品字卡,根據教師提示進行送貨物游戲。為此,教師巧妙地設計了幾種提問形式。
1.誰買了“汽車玩具”?請你把它送到從左往右數的第6格玩具柜里。
2.請你把布娃娃送到柜子的空位置上,然后說說你把布娃娃送到哪一格柜子上了。
3.請把小灰兔送給第一排的一位小伙伴,然后說說你送給了從哪往哪數的第幾位小伙伴。
三、提高幼兒說的能力
引導幼兒敢說、會說是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途徑。我們營造寬松、安全的氛圍,為幼兒創設一種敢想、敢說、敢于打破常規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地提出獨特、不同的想法。
幼兒語言發展水平不同,有的可能想到了,但不會描述,只能通過操作體現;有的可能描述不完整或完全操作不出來;有的能較連貫地描述;還有的可能根本沒想法。所以教師要細心了解幼兒的情況,給予不同幫助和引導。同樣在“排序”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在“超級商場”購物的游戲環境,鼓勵幼兒在購物過程中描述自己要買的物品:“我要買從左往右數的第三個小動物。”“我要買從右往左數的第五個玩具。”“我要買黃色的小鴨,它在從上往下數的第三個貨架。”等等。
又如在“5的分解組成”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小動物住新房”的游戲,以游戲規則促進孩子在游戲中說的發展。場地布置:教師擺了3組地墊,每組擺設4塊紅地墊,4塊黃地墊。玩法:幼兒5人一組,每組扮演一種小動物,邊念兒歌,邊圍著紅、黃房子走動:“五只動物住新房,紅黃房子任我選,左看看,右瞧瞧,一二三,住新房!”當教師吹哨子時,每組小動物隨意地住進紅色或黃色的房子里。教師說出指導語:“五只小狗住新房,紅色房子住幾只?黃色房子住幾只?”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及實際情況完整地回答:“五只小狗住新房,紅色房子住×只,黃色房子住×只。”
通過以上游戲的反復進行,孩子們在寬松愉快的游戲中,在朗朗上口的對答中,不但感知了排序和數的分解組成,而且學會了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從而養成了說數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發展幼兒的數學閱讀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發展幼兒的數學閱讀能力,有助于幼兒進入小學后更好地讀懂題目,理解題意,提升數學自學能力。為此,我們在大班的數學教學中,讓數學閱讀進入課堂,合理使用數學故事本,開展了數學閱讀游戲。我們總結出幼兒園數學閱讀游戲開展的幾個要點和步驟,下面以大班數學閱讀游戲《漂亮的公主》為例加以說明。
大班數學閱讀游戲《漂亮的公主》
步驟一:確定數學閱讀的目標。
1.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讓幼兒積極投入。
2.感知10以內的雙向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特點與關系。
3.能夠正確判斷序列位置,能夠大膽正確地說出某一序位的前一位和后一位。
步驟二:抽取數學中的符號。
抽取數學符號:。
步驟三:設計符號的語言表述。
從左往右數第三個(條、只)。
步驟四:活動的準備(情境掛圖、標記符號、翻頁符號等)。
《漂亮的公主》掛圖,箭頭標志→、←各一個,1~8的數字卡,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圖片各1張。
步驟五:集體閱讀(以評比鼓勵、小老師提問題、兩人一組一問一答、開火車輪流說等形式,鼓勵幼兒積極投入到數學閱讀中去),設計閱讀重點。
1.提出閱讀要求:一頁一頁輕輕地翻開書,手指著圖輕輕地說。
2.情景主題引入集體閱讀:仙女用魔杖把灰姑娘打扮成非常漂亮的公主,把南瓜變成漂亮的馬車,然后一起去參加舞會了。
閱讀重點1:在大街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房子,(出示箭頭、數字等標志)從×往×數第×是××顏色的房子。
閱讀重點2:大街上各種各樣形狀的房子真漂亮(出示長方體標志及標記),長方體的房子是從×左往右數的第×棟。
閱讀重點3:大街上的房子一棟挨著一棟,就像小朋友排隊一樣,(出示)從左往右數排第4個是×××,它的前一個是×,后一個又是×。
步驟六:自由閱讀,采取兩人一問一答的方式開展自由活動,提高閱讀積極性。
步驟七:教師小結。
以上大班數學閱讀游戲的開展,使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為進入小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促進幼兒前書寫習慣的形成
關于閱讀與書寫準備的準備,《指南》中提出,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我們領會《指南》的精神,尊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前書寫習慣的形成,初步培養幼兒認真整潔的書寫習慣。結合教學進度,進行數字(0~10)書寫→符號(﹤、﹥、=、∧、+、-等)書寫→格式(分合式、加減式)書寫的過渡。在書寫水平層次上,從走迷宮的運筆練習,到形象圖片的描紅游戲,再到填空式的書寫練習。我們還通過情景游戲激發幼兒書寫的興趣,通過兒歌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書寫姿勢,通過語言指導,及時糾正幼兒的書寫毛病,通過趣味操作加強孩子的書寫練習,通過展示激勵鼓勵幼兒整潔規范的書寫格式,從而培養幼兒前書寫的能力及與書寫有關的態度、技能,為進入小學做好書寫準備。
六、提升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幼兒的思維發展遵循“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的規律。通過豐富的操作游戲,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動手探索習慣,有利于促進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為進入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舉個例子,教師提供的箭頭卡片和彩色的小紐,給幼兒的思維留下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幼兒根據箭頭旋轉的不同方向,進行從左往右排、從上往下排、從左上往右下排等不同方向的紐扣排序。又如在路徑拼圖、圖形拼圖、數塊組合等操作游戲的操作擺弄中,孩子建構了多方法、多想法的認知,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和多向性。
實踐證明,游戲策略在數學幼小銜接中的運用是有效的。我們將繼續領會《指南》的精神,繼續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幼小銜接的研究,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在內容、途徑和方法上讓幼兒的數學知識得到豐富,數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為幼兒今后的小學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使之減少入學后所面臨的學習適應困難和社會適應困難,成為一批全面發展的新力軍。
【參考文獻】
李季涓,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王雅明.淺談幼小銜接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學前教育,2013(47):259-260.
邵光華.數學閱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J].數學通報,1999(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