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珍
【摘要】情境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方式之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編創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文章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的應用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境教學;自主編創;策略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編創教學是一種深受師生青睞,對創造力、自主性皆有促進作用的學習模式。然而,在開展編創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具體案例,融入陶行知理念,重點論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營造和諧情境,激發編創興趣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學習、工作、生活都能實現自主,必定會提高教育成效?!备鶕@一理念可知,“自主”強調的是自覺的行動。而自覺的行動并非先天就有的,而是經過后天培養而得。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學必須從興趣出發。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編創活動,教師需要營造和諧的情境,讓學生在放松的心情下參與編創活動,如此才可實現教學目標。
在開展編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氛圍的營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只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在輕松的情境中,學生的創作才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喜洋洋》這首音樂是我國傳唱度極高、同時又深受人民歡迎的民族管弦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脫胎于山西民歌《碾糕面》《賣膏藥》。為了實現編創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打擊樂編創。首先,教師可以播放《喜洋洋》這首樂曲的視頻,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作品,并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這段音樂的情緒和速度有怎樣的特點?(2)這段音樂運用了哪些演奏樂器?當學生已經熟悉樂曲的主旋律,并得出上述問題的答案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從演奏樂器入手,對《喜洋洋》這首樂曲的兩個主題進行深入分析,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應該融入哪些打擊樂器才能更好地表現主題一的音樂內容。每位學生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喜洋洋》設計了很多打擊樂方案,很好地實現了編創目的。
在和諧的情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同時學生的創作才能會得到有效彰顯。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才能實現教學目的。
二、創設生活情境,深化情感體驗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理念的核心,他認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只有當教學和生活發生“摩擦”,才能實現教育目的。由此可知,生活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如果沒有生活的潤澤,教育的生命力也會隨之消散。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教師又該如何聯系學生的生活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情境,從生活的視角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教學變得更加“接地氣”。
例如,在學習《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樂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場景。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公益類短片,短片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場景,如隨手亂丟垃圾、工廠隨意排放污水、洗完手的時候未關水龍頭、野外郊游時地上的白色垃圾等。這些場景真實地發生在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常常為人所忽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環境污染將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從而對環境保護產生極大的熱情。此時,教師為學生播放《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樂曲,并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編創才能進一步突出歌曲的環保主題呢?”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有的學生提出,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情緒應該更加激烈,就像發出倡議一樣,意在呼吁人們重視環保;有的學生認為,應該豐富演唱形式,用領唱或者合唱的方式表達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編創活動,并且提出自己的觀點,課堂氛圍非常熱烈。
無論教學任何一門學科,情境教學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其中營造生活化情境更是拉近了教學內容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在開展編創活動時,教師如果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將會提高教學效果。
三、創設想象情境,激活學生潛能
陶行知認為:“創造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與核心,而想象力更是進行創造教育的基本前提?!庇纱丝梢姡胂罅徒虒W密切相關,甚至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想象情境,鼓勵學生開拓思維,用更加靈動的方式啟迪學生。
例如,在教學《豐收之歌》的過程中,在開展編創活動以前,教師不妨為學生構建利于其想象的空間,營造一個更富想象色彩的情境。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試著在腦海中想象豐收的場景,想象撲面而來的麥子的香氣,想象在烈日當空的時候,有一群人正在揮汗如雨地在田地里勞作,但他們并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欣喜若狂。他們懷揣著一個美好的愿望,等待著豐收之后的慶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臉龐不自覺露出了笑容。此時,教師要求學生睜開眼睛,并對學生展開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恭喜你們剛剛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想象之旅。此時此刻,在你們的心中,豐收的場景是怎樣熱鬧歡暢呢?請試著想象你們就是那些揮汗如雨的勞動者,讓我們伴隨著音樂,用即興編創的舞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吧!”在教師的創意引導下,學生的想象潛能得到了有效發揮,同時投入到舞蹈的編創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紛紛手舞足蹈,用更加熱烈的方式來表達對豐收的喜悅。
想象是學生的“翅膀”,助學生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巧妙發揮想象的力量,鼓勵學生用想象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這樣一方面能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營造合作情境,促進優勢互補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營造合作的情境。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著名的“教學做合一”理念,集中“做”含有三個核心特征,分別是行動、思想以及新價值。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做”的含義有了全新的轉變,更強調集體生活與團隊精神。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觀點,達成理解,促進交流。所以在編創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合作情境,促進小組互動。
例如,在教學《快樂的嚓嚓嚓》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開展編創活動,教師需要積極促進小組合作,讓學生在愉悅的合作氛圍中參與樂曲編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能深入體會音樂的內涵,而且會在小組成員取長補短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同時向學生提出一個思考性問題:“如何改編樂曲節奏,從而突出快樂的情緒?”接下來,教師播放樂曲,讓學生安靜聆聽。在歌曲結束后,小組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應該加快樂曲節奏,讓樂曲變得更加歡快,從而突出快樂的情緒;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運用更加跳躍性的節奏,才能讓樂曲的歡樂情緒得到彰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很好地實現了編創教學的目標。
在編創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對于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學生而言,參與編創活動是個難點。對此,開展分組合作,將能促進小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五、創設優美情境,提升創造能力
一堂優質的音樂課,可以用一段悠揚動聽的音樂開頭,也可以用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開頭,甚至可以用一首雋永優美的詩歌開頭,一切都取決于教師自身的選擇。在小學音樂編創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教育機智,為學生創設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讓學生對后續的活動產生期待,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游子吟》這首歌曲時,為了渲染情境,激發學生內心的共鳴,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從電影主人公的神態、動作去體會母愛的深沉與偉大。此時,電影在銀幕上無聲流動,其情感也蕩漾在學生心田。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的眼眶不自覺地紅了。接下來,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互動,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平時和媽媽是怎樣相處的,媽媽曾經做過哪些令人感動的事情,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媽媽。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播放《游子吟》這首樂曲。等樂曲播放完畢,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剛才的思考所得來編創歌詞,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這樣既實現了編創教學的目標,也給學生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教育。
在編創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恰如其分的情境。通過情境的渲染,學生的情感心靈將受到觸動,從而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編創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增強編創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音樂作品來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劉琛.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J].黃河之聲,2019(20):118.
金海新.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之探微[J].北方音樂,2019,39(2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