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學用一體;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1 — 0158 — 03
英語寫作是對外交流中使用最頻繁的技能之一,但我國部分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相對薄弱,所以高校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2015年,在英語寫作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的教師們找到了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方法。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文秋芳教授針對我國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學用分離”問題,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產出導向法(英譯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縮寫成POA)〔1〕。它主張在教學中,一切語言教學活動都與運用緊密相連,做到“學”與 “用”之間無邊界,“學”與“用”融為一體〔2〕,即“學用一體”。它能根據中國英語教學的具體國情,對癥下藥,綜合施策。這個理論的運用范圍很廣,可以運用到教學評價,教學模式、語言能力發展等領域〔3〕。它是一個新型的本土化教學理論,能有效地解決英語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學用分離”問題。本文將POA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示范其如何運用,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學生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為了能對癥下藥,下面先分析一下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寫作課的教學現狀。
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寫作教學現在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重輸入輕輸出”。教師在課堂上大量地給學生灌輸寫作方面的理論知識,但實際效果不理想,在寫作實踐中,再次遇到同類型的寫作,部分學生仍然不會用或忘記課上講過的寫作技巧,導致他們的寫作水平進步不大或停滯不前,課上教學沒能實現學以致用。二是“重輸出輕輸入”。課上教師給學生展示一些特定主題的英文范文,領學生研讀后,將大部分時間留給他們仿寫練習,初衷是想讓學生多寫多練,但部分學生在仿寫時懶于思考,只是大量摘抄,沒有創新,對范文產生依賴。這樣的教學模式長期持續下去,學生會缺乏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
針對英語寫作教學中出現的“學用分離”弊端,POA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主張輸入性學習和輸出性運用緊密結合,兩者之間有機聯動,邊學邊用。將POA的“學用一體”運用到英語寫作教學中,建立起基于POA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可以幫助英語寫作教學走出當前的困境。
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經過十多年的課堂行動研究出的成果。它的理論基礎主要源于三個方面:1、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為POA理論提供了哲學基礎;2、我國傳統教育經典《學記》;3、西方課程論和二語習得理論的精華。《兩論》為POA提供了教學原則。POA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教育理論與西方教學理論的精華,既具有中國特色,又擁有國際視野,力圖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挖掘歷史傳統,借鑒國外資源;立足本土,面向世界〔4〕。
POA理論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部分構成。“教學理念”是其它兩部分的指導思想,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總體目標,它包含“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全人教育”。“教學假設”是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理論依據。“教學流程”是實現教學理念和檢驗教學假設的載體,也是實現POA教學目標的步驟和手段,它包含“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步驟〔4〕,這三個步驟的實施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然后讓他們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逐步撤離腳手架,實現教學目標。
“學用一體”是POA理論體系的教學理念之一。POA理論體系要求學生能夠邊學邊用,學用結合,實現“學用一體”。其中“學”是指通過聽和讀的方式進行輸入性學習,“用”指通過說、寫、譯的方式進行產出式運用〔2〕。具體來說,就是“以用促學”方式把輸入性學習和產出性運用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學中用,用中學,促成有效學習發生〔5〕。通過“以用促學”、“以學助用”,實現“學以致用”、“學有所成”〔4〕。
文秋芳教授指出,POA主要適用于中高級外語學習者,它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所以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了英語寫作課。此外,POA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以培養實用型英語人才為目的,英語寫作教學也要求“以應用為導向、強化實踐教學,”〔6〕從這點可以看出POA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能幫助英語寫作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以《撰寫英文通知》這一教學內容為例,示范POA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POA的教學流程為“驅動——促成——評價”。教師在整個流程中,起引領、設計、支架的中介作用〔2〕,具體工作為布置產出任務,向學生發起挑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具體操作如下:
1.驅動
驅動分三個教學步驟:(1)教師呈現交際場景。POA主張在新內容學習前,就讓學生知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交際場景及討論的話題。(2)學生嘗試完成教師布置的交際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完成這樣看似平常、簡單的產出任務并不容易,可能會遇到尷尬,或陷入窘境。因而他們內心會產生一種學習的壓力和動力。(3)教師闡述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教學目標分別是交際目標(能完成何種交際任務)和語言目標(需要掌握哪些單詞、短語或語法知識)〔2〕。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對產出情景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調整,設置有區別性的產出任務,供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具體實施如下:
首先,教師設定交際情景:假設你是外語系學生會主席,請你以學生會的名義寫一篇通知給各班班長,請他們于本周三下午3:00來系會議室參加會議。學生先嘗試獨立完成第一稿,撰寫過程中他們會深刻感受到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或對格式的困惑,產生“饑餓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然后,教師請全班同學分組討論,總結寫通知時遇到的困難,教師再予以適當的補充,這樣就歸納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任務:(1)掌握通知的格式和基本內容;(2)能靈活運用常用的短語、句型等表達方式(3)養成合作、交流溝通的學習習慣。
2.促成
促成的教學步驟依次是:(1)教師布置產出任務(教師常會將大項的產出任務分解為若干子任務來降低難度,每項子任務可能需要依次重復后兩個步驟);(2)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性地學習,教師給予指導并檢查;(3)學生練習產出,教師給予指導并檢查〔2〕。
根據學生在驅動環節的產出效果,本次產出任務分成三個子任務,分別是掌握通知的格式,明確其基本內容和會用與其相關的常用的表達方式。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子任務,選擇性地學習,逐步完成每項子任務。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先請學生對比兩篇英文通知范文,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學生會先注意到這兩篇范文在格式上的不同,從而歸納出它的兩種常用格式,即居中對稱式和常規式。再請學生概括這兩篇通知分別包含哪些內容,通過討論,相互補充,總結出這兩篇通知都主要含有這幾項內容,即:活動即將發生的時間、地點、活動的內容、形式及其相關的背景信息等,這也是通知應包含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范文中劃出表達這幾方面內容所用的詞匯、短語、句子,再通過英漢句子互譯,句型替換練習,重點詞匯、短語和其中文釋義的連線題等來鞏固這些知識點,目的是讓學生熟記并在以后寫作時能熟練運用相關的短語、句子等。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既完成了這次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合作、溝通的能力。
3.評價
評價是保證寫作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可以進行“補救性”教學,另外學生在此環節可以看到自己作文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寫作中能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寫作水平,還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產出的“評價”分為即時和延時兩種評價〔2〕。即時評價指課上促成環節中選擇性學習和產出練習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延時評價針對促成環節所學內容進行課后練習,學生將這些產出成果提交給教師進行評價。
本次課根據教學流程先進行即時評價。在此評價環節中,先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然后請他們按照評價標準對當堂寫的通知自評、修改,學生在以后的考試和工作中,都需要自己修改作文,所以這個環節很重要。接下來,小組內評價他們修改后的作文,這是對自評的一個補充。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總評。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可以全面了解怎樣評價、修改作文,并且有助于提高他們的作文鑒賞能力。
為了鞏固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給學生留課后作業:請他們按題目要求再撰寫一篇通知,要求學生完成寫作后先自評、修改后再上交,教師再對他們的產出成果延時評價。通過反復練習、修改、評價,學生學會了如何撰寫英文通知。因為學有所獲,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基于POA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在本次英語寫作課上的運用,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所提高,還在學習中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實現了“學用一體”,“學以致用”。
英語寫作需要學生具備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這門課程承擔了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雙重培養任務,教學任務重而艱巨。通過POA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在高校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化解了這個難題,并且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寫作的目的及本質。POA 理論體系的“學用一體”教學理念為英語寫作教學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它注重邊用邊學,邊學邊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傳道受業解惑”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這個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還要了解學情,并且能根據學生實際程度,制定出難易程度適當的教學目標及任務,引導師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出具備高素養、強技能的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05):37-43.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04):547-558.
〔3〕梁婷.國內POA研究現狀綜述及其發展趨勢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8,(06):11-12.
〔4〕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03):348-357.
〔5〕余方敏.“學用一體”教學模式構建及其可行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9,(02):50-60.
〔6〕王昀,李冬耘,邵慧麗.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169-170.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