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江
◆摘? 要:小學科學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科學實驗活動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作者通過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思考,認為小學科學實驗應從“激發實驗的欲望”“明確實驗的基本要素”“拓展試驗的空間”“體驗實驗的樂趣”等環節著手,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及創新意識。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呢?這是一個很值得科學教師們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實驗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和變化,通過認真觀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針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筆者認為,還應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激發實驗的欲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我們要引導學生探究,就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實驗之前,我們要安排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讓學生針對即將進行的實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能從“這是什么”“會怎樣”等角度提出問題。教師要善于梳理,找出多數學生感興趣的、有條件可研究的、有價值的問題。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這樣,學生探究的欲望會更加強烈。
二、明確實驗的基本要素
為了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條不紊,為了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出實驗結果,做實驗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這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實驗操作過程需要的注意事項、以及這次實驗的觀察任務是什么、最后總結分析實驗結果等基本要素。
如教學《簡單的電路》這課時,在實驗前,要讓學生明白,這次實驗的目的是了解簡單電路的構成,任務是會組裝一個簡單的電路。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先讓學生嘗試用一個燈泡、一個小燈座、2根導線、1個電池盒和1節電池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電路。老師還可以把影響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注意點先寫在黑板上,作為實驗的操作規程或注意事項,從而避免實驗的盲目性。最后讓學生畫出簡單電路圖。
三、拓展實驗的空間
一是因地制宜開辟實驗場所。小學科學實踐課的實驗場所不局限于學校的實驗室,實驗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把實驗場所搬出實驗室,搬到學生自己的家里,農村學校的孩子還可以搬到田間地頭去。
如在教學《我們先看到了根》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做實驗,看看種子萌發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長,根的生長速度怎么樣。根有哪些作用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選材,親自種植,并把每天的生長都記錄下來,從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的數據。
二是就地取材選擇實驗材料。特別是在農村學校,學校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根據實驗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利用學生所熟知的身邊的材料來設計實驗,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興趣。
如在做《沉與浮》單元的實驗時,實驗材料需要土豆、西紅柿、米飯、蘋果、梨等新鮮蔬菜和食品,可以安排學生從家里帶來。
三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可以在教學中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的和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
四、體驗實驗的樂趣
我們經常會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實驗興趣的培養能使學生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然而,科學實驗興趣的培養,一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典型活動;二是要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科學實驗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要在每一節科學課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好學、好問、好動手的特點施教,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將打下良好的基礎。實驗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器材,又要充分發揮學校外的在小學科學教學方面的潛在優勢。
如在科學實驗課上,我們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如在《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點亮小燈泡》《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做一個鐘擺》《用紙造一座“橋”》等這些具有小制作、小實驗性質的實驗課時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在無危險時,盡情地實驗,痛快地玩耍,學中玩,玩中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充分利用農村小學的自然優勢,不斷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把解決實驗教學難點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相結合,實驗課教學就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鄧信哲.教師用創新之心促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41-42.
[2]許華鋒.優化小學科學對比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5,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