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梅

◆摘? 要:情緒管理對于人的工作和生活、學習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很容易出現情感糾紛,難以對于情緒進行控制,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該要重視這一情況,提升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使學生能夠合理的對于情緒進行控制。本篇文章簡要介紹了情緒管理,并分析了青春期學生出現情緒失控情況的原因,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師;青春期;情緒控制;措施
從當前的情況來進行分析,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進行情緒控制的難度比較大,很容易由于情緒問題和教師、同學以及家長產生沖突,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這一情況下,教師應該認識到情緒控制的重要性,對于學生進行引導,提升青春期學生對于情緒進行控制的能力。
一、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主要是指在學習、工作或者是生活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好的情緒,阻礙自身發展時,應用適當的措施對于情緒進行調整,解決出現的情緒問題。
二、技師學校學生情緒控制能力現狀
(一)大部分學生情緒處在較為穩定的狀態下
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較為樂觀的,情緒較為穩定,能夠進行自我調控。
(二)部分學生所進行的情緒管理不當
雖然大部分學生的情緒較為穩定,但是部分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較為薄弱。如果在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是挫折,就無法承受,產生悲觀消極的心態,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升,學生在多元化思想的沖擊下,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情緒表現較為明顯,容易焦慮,需要教師合理的對其進行引導。
(三)要加大力度預防悲觀消極等情緒
青少年,特別是一些自尊心較強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不愿意告知別人自身的看法和觀點,這就導致學生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悲觀、消極情緒,教師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可能會出現一些較為嚴重的后果,比如說自殺。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的對于現有的資源進行應用,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發泄消極思想,避免學生出現問題。
只有確保學生較為積極樂觀、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愿意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才能夠使其主動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和教師以及同學、家人形成融洽的關系,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度過青春期這一人生的關鍵階段。
三、青春期出現情緒失控原因
第一,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情緒失控,這并不利于青春期學生的發展。問題具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①厭學心理較為嚴重。學習是較為枯燥的,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代表著失敗,很難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愉悅。因此,在學校群體之中,厭學情況較為嚴重。②抑郁心理。抑郁這一情緒,在青春期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能力改變外界的事物,缺乏自信,對于身邊的事物失去興趣。③容易產生憤怒情緒。青春期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很難了解到積極應對情緒的方式,一些較為常見的問題很可能會變成壓垮學生的稻草,導致其情緒失控,感到憤怒。④人際關系存在問題。雖然在技師學院中,學生學習的壓力有所降低,但是在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中,過度的關注學生的成績,不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導致學生的思想低齡化,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引發矛盾沖突。
第二,從家長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薄弱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情緒管理能力薄弱的學生大部分都和家長的關系并不融洽。部分學生家長一直在外界打工,并不注重和學生的溝通,甚至和學生完全沒有任何的互動。部分家長想要改善現狀,和學生進行溝通,但是由于所運用的方式并不恰當,反而激化了和學生的矛盾。
首先,家長的教育觀念并不正確。部分家長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資金較為充裕,有著豐富的人脈。在這部分家長的思維中,學習是可有可為的,讓學生參與到技師學校的學習之中,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度過年少的時光,等學生到了一定年齡之后,就可以子承父業。為此,家長在和教師以及學生進行溝通時,通常會說,成績并不重要,只要學生在學校中不鬧事就可以了。部分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并不理想,在技師學校中進行學習,對于學生較為漠視,并不關注學生的表現,和學生的溝通比較少,這并不利于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
部分家長由于多個因素的影響,并不重視家庭教育的開展,甚至部分家長由于工作過于繁忙,將學生委托給爺爺奶奶或者是保姆、叔叔等進行照顧。
其次,和學生的溝通并不恰當。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但是部分家長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將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認為其作為家長,能夠對于學生進行命令,沒有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學生進行溝通。這對于青春期,急于追求平等和獨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傷自尊的,學生無法接收。家長意識不到自身的錯誤,仍然堅持這一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甚至是采用暴力,這會導致家長和學生的關系更加緊張。在這一情況下,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對于家長進行引導,幫助家長轉變錯誤的教育觀念,運用合理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
四、提升青春期情緒控制能力措施
第一,應該讓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對于情緒進行管理。青春期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情緒管理,代表著青少年走向成熟。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水平。一,可以借助于講座、團隊擴展等多樣化的方式使學生對于自我形成充分認識,了解到不同的情緒。意識到青春期的特征,明白雖然青春期容易出現情緒失控,但是能夠進行調控的,只有運用合理化的手段,使學生有一定的能力對于情緒進行控制,并告知學生,情緒控制是具有價值的,對于學生進行引導。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消極的情緒也并非完全沒有意義。使學生對于自身的情緒進行分析,合理的調控情感,并考慮到他人的思維,和其他人員產生共鳴,提升學生進行溝通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適宜的條件。
第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大部分學生之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家長在對于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所堅持的教育觀念是不恰當的,為此學生必須要對于教育觀念進行創新。
在和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直接否定家長的教育觀念,應該和家長進行聯系,對于家長進行引導,使家長合理的利用所具備的資源對于學生進行教育。這一教育方式,可以使家長認識到自身在和學生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教師和家庭的聯系,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技師學校也應該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家長意識到技師學校并不是沒有前途的,使家長對于學生重新產生信心,為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第三,加大力度和家長進行聯系。教師在和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所進行的溝通是不恰當的。這主要是因為家長在和學生進行溝通時,所運用的方式并不恰當,甚至是和學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沖突,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必須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家長要成為傾聽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對于事物進行分析,溝通的效果會被所進行的決定影響。只有將家長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家長對其的尊重,從而在家長的關懷下,轉變自身的態度,友善的和家長進行溝通。
其次,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排除主觀情感。家長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對于學生的情感狀態進行分析,使學生了解到家長是關心自己的,能夠了解自己思維的,只有如此才能夠提升溝通的效率,避免無用功。
再次,在和學生進行溝通時,要盡可能的在學生存在情緒時展開溝通。合理的溝通需要在兩者情緒處在穩定狀態下開展,如果有一方存在著情緒,很可能會導致溝通起到反效果。
最后,在和學生進行溝通時,家長應該將手中的事物放置到一邊,和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只有如此,才能夠使學生愿意敞開心扉,告知家長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五、總結
根據上文來進行分析,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在進行情緒控制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并不利于青春期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應該對于這一現象予以充分關注。教師應該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教育,使學生對于情緒形成正確認識,合理開展情緒管理,使學生在了解他人的同時對于自身的情緒進行調控,樹立自信心,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江華,陸家浩.培養提升職校學生的情緒控制與管理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校園心理,2017,15(01).
[2]柴江.不同類型特殊家庭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比較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