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姜雪茹,陶沙沙,陳凱鑌
2019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通過1+X證書制度實施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引導職業院校改革教育教學體系,拓展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現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車身維修技術等4個專業。實施國際引領、校企合作雙元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開設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項目、保時捷PEAP、北京現代汽車、德國巴斯夫(BASF)等多個校企合作項目,建有校外實訓基地9個,長期合作的集團和經銷商45家。通過多年的合作,校企雙方共同培養6 000余名學生,為合作企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更好實施1+X證書制度,培養汽車服務企業所需人才,汽車工程學院通過開展企業調研,收集企業對員工職業核心能力的需求及過往學生在企業工作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需求與1+X證書要求重構教學內容,推進“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020年6月,我院利用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仁孚奔馳、華星錦業、成都保時捷中心、三和汽車等用人單位進行學生實習情況調研,主要針對“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滿意度”“崗位操作技能”“學生溝通能力”等10個方面的職業核心能力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45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獲得數據見表1所列。

表1 2020年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問卷
從數據和企業走訪反饋結果得知,部分企業對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企業反饋“學生專業知識能力不錯,但是一旦在實際工作中操作就出現問題”“客戶資源相當珍貴,學生實習一旦犯錯,造成客戶不滿意,這對企業和集團都是重大損失,希望學校在禮儀方面和業務知識方面多下點功夫。”
通過數據整理和分析,不難發現如果僅限于傳統的課堂教授已經不符合企業用工需求。傳統教學只是將知識碎片化、書面化的單向傳輸,學生內化情況和企業實際需求似乎反倒成了教學實施思考以外的要素。將用人單位請進課程,共同進行課程教學、學生技能評價、用工情況反饋,搭建校企聯動的協同育人模式。
我院汽車營銷技術服務方向開設課程涵蓋品牌歷史、銷售流程、汽車產品介紹、客戶資源開發和汽車金融等5個模塊。整個課程體系呈現出“知識點多、授課時間長、知識之間相對獨立”等特點。按照傳統教授體系授課后,待學生走上實習崗位時,大部分的知識和技能由于采用人為分割和碎片化教學,學生掌握不牢靠。實施1+X職業能力證書,選取證書內容中與企業反饋相關的模塊進行教學,學生就能將三包索賠知識、保險理賠、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多門課程的知識進行綜合利用,見表2所列。

表2 教學內容重構
結合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能力等級證書中的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服務技術(中級)技能大綱,將內容作出以下總結和分類,主要知識點和技能點見表3所列。

表3 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服務技術(中級)技能大綱知識梳理
(1)學情分析。本次學院考核的學生為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經過前期調查,67%的學生來自于技能高考生,其他部分學生來自于普通高考生。他們性格活潑開朗,有想法,但是文化基礎薄弱。特別是通過人為地將汽車營銷服務崗位相關課程剝離,導致學生出現“學過但不記得”“知道原理和流程但動手能力差”等情況。他們普遍存在缺乏深度思考,缺乏主動服務意識,知識不能順利遷移等情況。在原本授課情況中,教師結合1+X證書制度修改課程標準,并將標準涵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課程當中,但是學生仍然存在無法牢固掌握技能知識的情況。
(2)教學資源與環境。學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培訓評價組織則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準的建設主體。通過證書試點,有助于將教育標準和企業標準融于一體,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載體,助推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為了更好地開展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技術(中級)職業技能考核,我院除了繼續加大對此投入以外,還在校外建起了一批實訓基地(表4)來保證“課證融通”。

表4 校外實訓基地及主要職能
(3)教學策略。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將等級考核體系以“汽車保險定損與理賠”“舊機動車鑒定與評估”“汽車銷售流程”任務為驅動,根據工作過程將考核內容與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和學習化處理。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創設情境。結合考核內容重新梳理教學重點、難點,按照時間邏輯建立教學流程(圖1)。

圖1 教學組織與方法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結合崗位實際工作要求,將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篩選和重構,結合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貫穿始終,打造“學院—企業—考評機構”三方協同育人的總體實施方案,教學實施過程見表5所列。

表5 教學實施過程
(1)教學實施過程“手牽手—拉著手—放開手”。為了從根本上提升人才之質量,在教學過程中依照“手牽手—拉著手—放開手”過程培養學生。“手拉手”指利用教材、網絡教學資源去教授學生基本的知識點;“拉著手”指在學生具備基本技能和知識點的前提下,在老師的指導和引導下去半獨立地完成工作;“放開手”指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內化技能后獨立完成任務。在本次考核過程中,我們還利用小組長的力量去幫扶小組內后進的同學,這也是“放開手”的一種體現。
(2)結合新業態,綜合校企力量,重構知識體系。對企業進行充分調研和回訪,結合汽車領域1+X證書制度試點要求,學院重新構建專業課程與1+X證書制度融合的課程體系。現已初步構建“大專業+小方向”的課程體系。結合學生就業方向和個人興趣愛好,選擇“X”證書項目,完成技能考核與提升。訂單化、模塊化教學和組班制度極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3)“強技能,曉業態,走出去,引進來”——教師隊伍提升優化。打造一支能精準把握1+X證書制度相關理念,掌握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能有機融合雙標準,滿足新技術、新技能培養培訓需求的教師隊伍,職業院校需要打造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新”團隊。目前我院相關團隊教師均為“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實踐經驗。為了更好實施技能等級考核,我們團隊將從學校走到企業,了解第一手的行業動態,把最新的職業技能帶到學校。
在我院第一次實施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服務技術(中級)模塊考核,通過率達到100%。在進行長期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我們通過企業調研反饋了解到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發生的變化,引入1+X證書制度當中的考核技能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改革人才培養,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出適合企業生產一線所需要的合格員工。通過將1+X證書制度的實施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崗位對接的契合,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