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強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6)
城市展園是指在園林類展會中的特定地點,以展示一個特定城市的地理、歷史、文化及建設成就等各方面特色為主題,旨在讓參觀者了解參展城市的室外展覽性園林,由這個城市的政府出資并負責主持修建[1]。城市展園是對當地城市人文景觀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濃縮的投影和展示。使參觀者了解和認識這座城市,是城市展園的最主要任務[2]。傳統公園多重點強調觀賞模式的設計方式,使游人在游覽中走馬觀花[3]。
文化感知指的是在某些特定文化氛圍中,人們基于自身的文化理解與思維模式,對環境物質元素的感官體驗和感性認知這一過程[4]。城市展園要求在有限的場地范圍內,通過對城市文化的轉譯與表達[5],結合園林的造景手法,既能體現出自身展園的獨特風貌,傳達出代表該城市的相關信息,又能恰當的融入公園的整體環境中,成為補充公園細部功能的一部分。從文化感知視角下探析城市展園的景觀設計方法,對于指導城市展園設計具有實踐意義。
南召縣為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位于中國南北方交匯區域,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8 ℃,年平均降水量868.8 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南召縣榮譽眾多,被稱作“中國辛夷之鄉”“中國柞蠶之鄉”“中國玉蘭之鄉”;南召縣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千年古剎丹霞寺”“杏花山猿人遺址”“‘長城之父’楚長城遺址”“‘北頂’道教圣地五朵山”等歷史人文景觀;南召縣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擁有“真武頂”“寶天曼”“五朵山”“鴨河口水庫”等自然景觀。
南陽月季園規劃總面積約1543畝,分為三個區域和四大功能分區,城市展園區位于東區,要求以城市特色景觀為主題、融入月季文化進行展示。南陽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以“月季為媒、文化為魂、交流合作、綠色發展”為宗旨,以“南陽山水、南陽月季、南陽名城”為主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南召展園的方案設計以此為設計依據和方向指引,進一步對洲際大會整體目標進行落實。通過對南召縣“城市特征、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 三個方面進行梳理[6],提煉出“中國玉蘭之鄉” 等城市榮譽、“人文四祖” 等人文歷史以及“寶天曼、鴨河口” 等自然四絕,此次的方案就是將這些能代表南召的城市名片通過合適的載體展示給游客。
南召城市展園占地面積1156.5 m2,位于南陽月季園東區城市展園東南角N9地塊,緊鄰園區次入口,與主入口、世界月季大舞臺、主湖區在一條軸線上,位于軸線末端,與社旗園、唐河園和鎮平園相鄰。
展園地勢較為平坦,北邊緊鄰月季園主園路,西邊緊鄰三級園路,場地周圍被微地形圍合,南部為景觀水系(圖1)。入口寬7 m,距離月季園主園路10 m,入口西側微地形高1.2 m,東側微地形高1.5 m,兩側景觀水渠寬約5 m,在南召園南側水面擴大,最寬處約27 m,水深約1.8 m。背山面水,區位非常優越。

圖1 公園現狀
首先,采用藝術化、抽象化的設計手法,去平面化的設計技巧,以及豐富的景觀設計語言,對南召的人文自然資源進行拆解重構[7],傳遞城市信息[8],對場地進行激活;其次,遵循“構建人文意境、營造植物生境、勾勒場地畫境”的理念,打造一個具有藝術感、韻律感和視覺沖擊力的城市展園[8],從而引發游客的無限幻想。
3.2.1 提取城市符號
通過研究發現,南召有2000年的玉蘭栽培史,并且玉蘭在當前南召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南召是玉蘭老家,現在,玉蘭是南召的名片,“世界玉蘭看中國,中國玉蘭看南召”。選取玉蘭作為代表南召的城市符號,使其作為展園的主題,再融入其他的城市文化,進行方案設計。
3.2.2 融合大會主題
洲際大會的主角是月季,將月季和玉蘭兩種元素進行提煉,進一步拆解重構,最后融合兩者成為一個整體,既能展現南召本身的城市特質,又能恰當的融合月季洲際大會的整體環境(圖2)。

圖2 元素的提煉和融合過程
3.2.3 擴大游覽空間
南召展園整體場地較小,而且三面被微地形所圍合,無法凸顯出來。利用玉蘭元素,開發場地上層空間,設置空中棧道,擴大園子的游覽空間,同時成為周邊區域的高點,增強景觀效果,激發游人的游覽熱情,感受多種空間變化下的樂趣。
3.2.4 展現自然人文
通過凝練南召歷史文化元素,融合現代藝術手法,創造多元的文化植入模式,承載南召文化記憶,從而展示南召城市面貌。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展現南召城市肌理[9],從南召當地特色中提煉元素,以南召玉蘭、自然四絕、楚長城等為設計原型,設計現代簡潔又有地方特色的景觀小品,融入整體環境中(圖3)。

圖3 文化元素抽象、提煉、演繹過程
經過以上的分析和策略運用,方案形成了“方寸之間、一壺天地,依山傍水、花開花舞”的設計主題。一層花開——月季花開,硬質鋪地和月季花島形成山水相間的形態,構建“賞青山綠林、悟人文之境” 景觀空間,二層花舞——玉蘭花舞,登上抽象化的玉蘭棧道,望曲水觀流云、享繁花之景。最終將南召展園打造成為一扇展示南召獨具個性的文化窗口,一方彰顯南召城市特質的展示舞臺,一個代表南召擁抱世界的城市門廳。
方案設計概括為“一園兩臺、四島六境”的景觀結構(圖4)。一園為南召展園,一臺是一層的景觀空間,二臺是二層的景觀空間,四島是一層月季花瓣演繹出來的展示南召自然四絕的四個月季花島,六境為依托二層玉蘭花瓣演繹出來的六種空間游境。借助地勢,一改常規展園平面游賞的方式,為游客設置了地面和空中棧道兩個不同空間層次的游園路線,使游客能從不同的維度來體味園林園藝之美。

圖4 公園鳥瞰效果圖狀
在入口區域依托周圍地形設置雙弧景墻(圖5),用銅色鋼圖案刻出玉蘭樹的形狀作為底紋,印刻在弧形的鋼板景墻上,玉蘭樹枝伸向入口處,象征著歡迎游客進園參觀,將入口空間巧妙的從7 m擴大到將近11 m。一側景墻上刻上展園的名字南召園和展園簡介,另一側景墻上刻上南召的城市榮譽。南召園的名字以及各項榮譽采用丹霞紅顏色鋼板印刻。

圖5 公園入口處景觀
從入口再往里走,映入眼簾的是二層鋼格柵棧道和一層的中庭景觀,一層鋪裝采用流線型設計,如行云流水,與二層棧道的形式相得益彰,從左側樓梯可以上二層,有利于游客分流。在入口處以及南側兩個空間結合場地設置景觀拱架,構成全園的景觀視線引導點,同時形成框景,增強游客的視覺感受。以空中棧道的6個空間為載體印刻南召文化,逆時針順序依次為“猿人大峽谷、白河第一漂、蓮花溫泉水城、楚長城遺址、杏花山猿人遺址、小空山遺址”。
場地中心位置設置兩個玉蘭花瓶盆景,搭配種植特色品種玉蘭,形成中心標志性景觀。二層棧道的下層區域空間,通過疏密有致的植物種植,為游客留出可以近距離親水的空間,二層棧道的支撐柱利用藤本月季進行攀爬,同時也是垂直綠化的展示。花島中安置屏風,屏風的設計借助鋼格柵棧道的支撐柱,同時修飾柱子,設計將蟬絲和山頂的形象進行抽象和提煉,融入到屏風小品中,分別展示“寶天曼、五朵山、真武頂和鴨河口水庫”南召的自然四絕。中心景觀區四周的藝術坐凳基底設計采用高矮錯落的灰色花崗巖和黑色花崗巖,對楚長城城墻凹凸的形狀進行演繹和再現。
鋼格柵棧道整體立面寬度將近30 m,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利用參數化的設計,設置二層鋼格柵棧道,游人在鋼格柵棧道可以俯視南召園全景,又可以遠眺四周景觀。在空間上極大地拓寬了南召園的游覽空間,充分擴大了視覺徑深。二層棧道仿佛一朵玉蘭花正在盛開,采用丹霞紅的護桿又進一步展現了二層空間的張弛有度,透過鋼格柵看到腳下絢麗多彩的月季,給游客以賞景的無限遐想。從外圍遠觀南召展園,晚霞紅色弧形拱架和流云式的空中棧道給游人以近距離觀賞和體驗的沖動,展園的外輪廓在樹林的映襯下若隱若現。
基于文化感知視角下的城市展園景觀設計需要對城市文化元素經歷抽象、提煉、演繹的過程,運用藝術化的表達手法,基于全園的主題要求和環境融合,構造具有思想性、探索性和藝術性的展園景觀,展現城市本身的獨特風貌。本文案例中通過發現南召自身資源,對南召的人文自然資源進行拆解重構,傳遞城市信息,景觀語言的表達,融入文化體驗,進而創造出展園方案六個部分來對方案進行展開,喚起參觀者對于南召城市文化的共鳴。以上方法對于指導城市展園設計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