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王承香 田洪霞 丁美麗 于囡囡 王思萍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1041)
杏鮑菇營養豐富,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的食用菌新品種。杏鮑菇為恒溫結實、喜高氮菇類,對環境變化敏感,抗逆抗雜能力差[1]。目前杏鮑菇以工廠化栽培為主,其產量過剩導致近幾年市場價格走低,生產企業利潤下降,為此,尋求低生產成本、高產出、低污染率的杏鮑菇培養料配方對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供試菌株為杏韓,由福建農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試驗配方有4個。配方①(對照):玉米芯28%,木屑22%,麩皮20%,玉米粉10%,豆粕10%,棉籽殼6%,石灰2%,輕質碳酸鈣2%;配方②:玉米芯32%,木屑22%,麩皮20%,玉米粉8%,豆粕8%,棉籽殼6%,石灰2%,輕質碳酸鈣2%;配方③:玉米芯36%,木屑20%,麩皮20%,玉米粉8%,豆粕6%,棉籽殼6%,石灰2%,輕質碳酸鈣2%;配方④:玉米芯38%,木屑20%,麩皮20%,玉米粉8%,豆粕4%,棉籽殼6%,石灰2%,輕質碳酸鈣2%。
每個配方500袋,重復3次。
試驗在山東保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級攪拌培養料,含水量為63%~66%,pH為8.5~9.0,采用沖壓式裝袋機裝袋。栽培袋為規格17 cm×35 cm×0.005 cm高壓聚丙烯,每袋裝濕料1 150~1 200 g,料高度為18~18.5 cm。料袋123℃高壓滅菌,保壓時間為150 min。滅菌結束溫度降至80℃后打開滅菌柜,將料袋移至冷卻室中冷卻至25℃后,百級凈化接種室接種。21~23℃發菌,發菌完畢后進入菇房出菇。
各配方約95%料袋菌絲滿袋時,記錄發菌天數,調查污染料袋,計算污染率,采菇后計算袋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計算方法:
雜菌污染率/%=(污染袋數/500)×100
生物轉化率/%=(平均袋產量/培養料干重)×100
應用Excel軟件,計算各配方的平均值及標準偏差。用DPS軟件LSD法進行P<0.05水平的多重比較顯著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②、配方③、配方④菌絲滿袋天數較對照少,并且三個配方與對照差異顯著。配方③和④污染率最低,且與其他兩個配方差異顯著。
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②、配方③袋平均產量、生物轉化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配方④袋平均產量較對照低。可見,適當減少玉米粉、豆粉用量,不會影響杏鮑菇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②、配方③、配方④原料成本為0.599元/袋、0.574元/袋、0.555元/袋,較對照分別降低0.029元/袋、0.054元/袋、0.073元/袋。

表1 供試配方菌絲滿袋天數、污染率、袋產量、生物轉化率和袋原料成本
供試配方栽培杏鮑菇,配方②、配方③、配方④發菌期和出菇期均未發現細菌性感染,對照發菌期有細菌性感染(發菌25 d后菌絲生長速度慢,袋下部發粘);出菇期對照有1.5%栽培袋在原基形成期、催蕾10~12 d料面形成瘤狀物,掰開料后發現細菌感染。
試驗結果表明,配方③較對照玉米芯用量提高8%,木屑用量降低2%,玉米粉用量降低2%,豆粕用量降低4%,但袋平均產量及生物轉化率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菌絲滿袋天數、污染率、原料成本顯著降低。可見,培養料中添加過量的含氮物不僅超出杏鮑菇生長發育所需,且易引起細菌繁殖[2],導致污染率上升。配方③提高玉米芯的用量,培養料的透氣性好;此外,配方③降低了木屑的用量,既環保又降低原料成本。綜合試驗結果,比較理想且節本增效的配方為配方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