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媛媛 霍麗娟 陳 瑛 董躍福 劉 建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江蘇連云港 222000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是治療骨關節疾病成熟方法,通過改善關節畸形等達到治療效果。研究表示,機體運動需要身體多處關節協作完成,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累積性運動損傷等會加重關節軟骨損傷,導致患者行動受限,影響患者生存狀態及質量[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關節病變患者發病率持續升高,患者出現膝關節疼痛難忍及關節畸形等,影響社會功能,獨立性較差[2]。目前,接受TKA 術的主要病理為膝骨關節炎(OA),TKA 術能夠提高OA 患者膝關節伸屈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但是,部分文獻研究表示,TKA 術后患者存在關節疼痛,康復訓練時引起的嚴重運動型疼痛,不利于術后患者關節鍛煉及康復[3]。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的護理方法,在于提高機體生理功能,減少不良癥狀。多學科協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MDT)護理模式屬于隨著時代發展的新型護理教學模式,將MDT 方法引入臨床護理中,既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也有利于科學護理,改善患者護理療效,提高護理質量[4]。
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行TKA 術后的膝骨關節炎94 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術后行綜合護理)和B組(綜合護理后行MDT 護理),各47 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年齡>50 歲;②>30 d 出現晨僵,并持續>60 min;③術前生命體征正常;④神志、認知清晰;⑤確診OA 接受手術。排除標準:①病灶關節出現感染;②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③語言不暢、認知不全;④中途退出或不配合;⑤長期服用血管活性藥物;⑥血液及重要器官疾病。
1.3.1 A組 術后采用綜合護理。①疼痛干預:病變關節處冷敷,減輕腫脹,同時采用疼痛護理。②心理干預:語言干預,放松心態,關注患者情緒。③功能鍛煉:鼓勵地面活動,引導進行股四頭肌訓練,防止血栓,術后2 d,直腿抬高,腳背水平向上膝關節用力,緩慢放下,間歇30 s,5組為1 次,1 d 進行10 次,若關節出現疼痛,減少運動時間和程度。術后2 個月,進行戶外訓練,包括游泳、自行車等。④飲食:以蔬果為主,控制體重,避免加重關節負荷,損傷軟骨。⑤出院指導:防止關節過度負荷,定期門診復診。
1.3.2 B組 基于MDT 理念下行綜合護理。①MDT 團隊:成立MDT 小組,由主任醫師擔任組長,骨科醫生、麻醉師、康復師、影像師、藥劑師、營養師及護士組成,然后根據人員專業情況進行分工、培訓。②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詳細說明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狀況。③健康評估:為患者建檔;復診前通知指定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治療情況進行評估,并記錄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團隊成員出門診時間安排就診。④各科醫生職責:多學科協作護理,結合患者臨床患者,多學科參與,討論入院后多個時間點的護理措施,營養師講解腸道應用吸收劑術后膳食結構的調整,最后由康復師講解康復護理方案、潛在并發癥及護理措施。⑤護理人員遵循流程開展護理工作,及時與家屬及主治醫師溝通,給予護理意見。⑥醫護協作:護士術后對其進行康復功能訓練,結合管床醫生及康復師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記錄并上報主管醫生。⑦完成一個階段的護理工作后,進行評價,內容包含:患者疾病發展、睡眠、飲食等,多方面綜合評價后進行改進。⑧患者出院時,指導居家護理,告知注意事項,進行電話隨訪。
1.4.1 康復指標 術后,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1.4.2 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 采用HSS 量表對兩組術前,術后1、7 d 及14 d 進行關節功能評價[5]。總分100 分包含疼痛、活動、功能等指標,分數越高關節功能越好。
1.4.3 視覺模擬評分(VAS)采用VAS 量表對兩組患者術后1、7 d 及14 d 患者病灶疼痛進行評分[6]。0 分無痛,<3 輕微,4~6 中度不影響睡眠,>7 重度影響睡眠需要用藥緩解。
1.4.4 膝關節恢復情況 術后7 d 記錄患者膝關節恢復情況,包含膝關節屈曲>90°所需時間、最大屈曲度、活動度、屈膝度。
1.4.5 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7]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含8 個維度(生理職能、精力、軀體疼痛等),共36 個項目,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6 護理滿意度 所有患者采用自制滿意度量表,信效度為0.939。包含入院接待、健康教育及指導、個人特質及服務態度、護理質量、出院指導,共100 分。<90 分為不滿意,90~95 分為滿意,>95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兩組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患者的首次下床時間、住院天數短于A組,住院費用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兩組HSS 評分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兩組術后1、7 d 及14 d HSS 評分高于術前,7 d 及14 d 高于術后1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B組術后7 d及14 d HSS 評分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VAS 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兩組術后7 d及14 d VAS 高于術前及術后1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B組術后7 d 及14 d VAS 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HSS、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HSS、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 <0.05;與本組術后1 d 比較,bP <0.05;與A組同時間點比較,*P <0.05。HSS:美國特種外科醫院;VAS:視覺模擬評分
B組膝關節屈曲>90°所需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B組最大屈曲度、活動度及屈膝度大于A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7 d 膝關節恢復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術后7 d 膝關節恢復指標比較()
B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稱、精神健康、健康狀況及日常活動評分高A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5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B組護理滿意度高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6。

表6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綜合護理有利于減少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8]。MDT是臨床多學科團隊,由2 個或多個學科組成的研究小組,針對某種疾病,通過團隊探討,提出最佳護理及治療方案,以患者為中心,多學科共同作業,保證患者個性化護理及治療[9-10]。趙光輝等[11]研究顯示,TKA 術后患者康復不單單取決于外科手術,更依賴于術后護理,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提高關節功能。綜合護理能夠通過增加術后鍛煉提高關節功能,基于MDT 強調多學科作業下,了解患者心理、飲食、康復訓練等內容,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提高護理針對性,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周期及首次下床時間,減輕經濟壓力[12]。何斌等[13]研究表示,基于MDT 下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關節HSS 評分,提高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護理效果好于A組,提示MDT 下的綜合護理能夠提高患者關節功能,這與Saligan 等[14]結果相似。
TKA 術后患者存在病灶關節疼痛,疼痛是患者術后必經過程。研究顯示,TKA 術后3 d 疼痛加劇,可延續至術后7 d,疼痛影響患者功能鍛煉,降低康復效率[15-17]。MDT 下的綜合護理能夠發揮多學科協作優勢,根據患者疾病程度及趨勢,制訂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通過藥物干預等減少術后疼痛峰值[18-20]。吳小寧等[21]研究顯示,MDT 可提高TKA 術后患者護理效果,減輕術后疼痛。本研究顯示,B組術后7 d 及14 d 后患者疼痛指數小于A組,提示MDT 干預下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輕疼痛,加速康復。這與Donesky 等[22]研究結果相似。
MDT 下護理指導TKA 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減少關節粘連,加快病灶血液流動,提高關節肌肉能力及屈膝度[23-24]。張震等[25]國自然基金課題TKA 假體植入位置對膝關節解剖和應力的影響中指出OA 膝關節內應力分布特征不同于正常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半脫位和關節軟骨退變的特征促進了膝OA的進一步發展,因此MDT 干預可促進關節恢復。本研究顯示,B組膝關節活動能力高于A組。B組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高于A組。MDT 下的綜合護理能夠通過提高患者術后訓練,增加患者行走等能力,加快患者回歸正常生活[26-27]。MDT 下護理干預能夠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28-29]。相關研究[30-31]顯示,MDT 有利于推動護理模式向更深層次開展,促進護理工作向人-生物-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有助于促使我國醫療衛生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綜上所述,基于MDT 協作理念的綜合干預能夠提高術后OA 患者膝關節功能,減少疼痛在術后7 d 及14 d 尤為顯著,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增加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