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岳馳丹 胡 霞
根據永磁同步電機(PMSM)的數學模型,引入直接轉矩控制技術(DTC),并在Matlab/Simulink平臺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結果顯示,DTC響應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動態性能。
不同于矢量控制(FOC),DTC沒有獨立的PWM環節,它將電機和逆變器當做一個整體,直接將磁鏈和轉矩的誤差信號選擇合適的電壓矢量,最終作用于電機。所以DTC技術可以用簡潔的控制結構實現快速的動態性能。
本文根據PMSM的數學模型,把DTC技術引用于PMSM系統當中,并利用Matlab/Simulink進行仿真搭建,最后得出仿真結果。
實際運用中,為了研究方便,通常忽略PMSM電機中的非理想化因素,做理想化設定條件:
忽略磁路飽和、渦流和磁滯損耗。
三相定子繞組完全對稱,轉子上無阻尼繞組。
電機中電流為對稱三相正弦波電流。
在以上條件下,建立在d-q坐標系下的PMSM數學模型,其定子電壓和定子磁鏈方程為:

其中ud和uq為d、q軸的定子電壓;id和iq為d、q軸的定子電流;Rs為定子的電阻;Ld和Lq為d、q軸的電感分量;ψf為永磁體產生的磁鏈;ω為電機的電角速度。
PMSM電機在旋轉d-q坐標系中電磁轉矩方程為:

PMSM電機的轉子動力學方程為:

其中Te為電機的電磁轉矩;Tm為電機的負載轉矩;b為電機的阻尼系數;J為電機的轉動慣量。
PMSM的直接轉矩系統的原理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它由PI速度調節器、轉矩滯環、磁鏈滯環、開關矢量表、逆變器、磁鏈和轉矩計算、PMSM電機、轉速測量等部分組成。

圖1 直接轉矩控制框圖
其控制原理如下:將系統給定的角速度與檢檢測到的角速度進行對比,得到電機角速度誤差信號ωr*,然后誤差信號ωr*通過PI速度調節器后輸出的數值為轉矩給定信號Te*,并與實時反饋的轉矩信號Te相比較,從而經過轉矩滯環比較器。磁鏈的控制信號與轉矩的控制信號原理相同,最終進入磁鏈滯環比較器中。滯環比較器的原理是設置一定的滯環寬度,用來減小轉矩和磁鏈信號的誤差,使其輸出的信號在一個適當并且可接受的區域之內,最終這兩者信號在兩個滯環比較器中進行有效的調制,最終輸出信號經過電壓開關矢量表選出適當的開關狀態,進而控制逆變器最終驅動永磁同步電機,達到調速的目的。
根據上述PMSM的直接轉矩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的環境中建立PMSM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仿真模型,整體的仿真設計框圖如圖2所示。系統主要由PMSM電機模塊、磁鏈和轉矩計算模塊和開關電壓矢量表模塊等部分組成。

圖2 PMSM直接轉矩控制仿真系統
PMSM電機動態模型相對簡單,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之中需要進一步簡化,其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坐標變換,把三相靜止坐標轉化為兩相同步旋轉坐標系。新版本的MATLAB/Simulink已提供PMSM電機仿真模塊,可以直接運用。
在獲取同步旋轉坐標系下的定子電壓和電流之后,通過公式(1)計算磁鏈的大小。轉矩的數值則由公式(2)計算得出,最終這兩者信號進入電壓開關矢量選擇表,選取合適的電壓矢量。
開關電壓矢量表是根據轉矩和磁鏈滯環的開關狀態,以及磁鏈所在的位置,從而控制逆變器輸出電壓,最終驅動PMSM。
選用此表貼式PMSM電機作為仿真電機,電機系統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電機系統參數
仿真條件設置為:初始轉速為700r / min,初始時刻的負載轉矩TL= 0N●m,在t= 0.2s時負載轉矩TL= 2N●m,仿真時間為0.4s。磁鏈軌跡圖、轉速、轉矩的變化曲線圖分別如圖3~圖5所示。

圖3 磁鏈軌跡

圖5 轉矩的變化曲線
仿真結果顯示,在整個仿真的過程中,圖3定子磁鏈的運動軌跡近似成圓形,并且波動很小,說明PMSM電機周圍的旋轉磁場較好的達到了我們預期的圓形磁場。圖4所示的轉速曲線可以看出,當PMSM電機從零上升到給定轉速700r / min時,雖然在最開始時電機轉速有一些超調量,但依舊具有較快的相應速度,并且順利達到設定轉速,表現出較好的動態性能。同時圖5所示的轉矩的變化曲線表明,在0.2s給定負載突變后,轉矩能很好的隨之改變,證明直接轉矩控制技術可以較好的運用于PMSM電機系統中。

圖4 轉速的變化曲線
結論:本文研究了PMSM DTC系統的方法和控制原理,并運用Matlab/Simulink軟件搭建了仿真模型,進行了仿真實驗。仿真結果顯示,PMSM直接轉矩控制系統響應速度快,魯棒性強,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