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麗
摘 要:時至今日,戶外拓展訓練在我國教育領域的進展已然取得了顯著收效,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論述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的意義,繼而對其開發與評價實踐進行討論,并相應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特色校本課程 戶外拓展 開發與評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82
自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戶外拓展引入我國以來,越來越多地被社會各界關注,并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項目,在增強身體機能的同時,有利于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濃厚的團隊合作情感,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與評價,可以更好地助推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并因此成為校本課程領域的研究熱點。
一、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的意義
根據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標準,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從注重學科邏輯到更多關注生活邏輯。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則是生活邏輯的具體體現,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劑,對深化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有著非凡的意義。相比于傳統應試教育,系統化的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重置了師生交互關系,尤其強調學生主體作用釋放,增強了其學習動機,促進了個性發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的雙向提升,是我國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應當得到足夠重視與支持。
二、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與評價策略
1.明確目標
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開發,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內嵌一環,以體能活動為導引,通過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植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繼而有機地將教與學串聯起來,積極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包括團隊意識、進取態度、身體機能、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對此,要進一步深化對素質教育本真內涵的理解,重點突出以生為本的理念先導,了解并尊重學生個性,篩選出適合中小學生戶外拓展的活動項目,有力對接其興趣,并依照分層次、分階段的實施原則,做好前后銜接,最終形成科學、系統的特色校本課程體系,確保難易適中,既要挖掘學生潛力,又需提振學生信心。
2.適配場景
基于科學的目標體系指引,在梳理清楚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骨架”之后,接下來的重點是“造血增肉”,即豐富構成資源、創新指導方法。具體而言,基于學生個性的考量,結合學科特征、學生特性以及學校特點等,建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模型,按照科學的流程組織,包括課程定位、課程內容、課程方法以及課程評價等,逐步予以完善,最大限度地保證其能效性。其中,課程內容方面,集合富有趣味性、人文性的體育資源,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靈感,開發項目,循序漸進地磨礪學生心智;課程方法上,要強調師生雙向互動參與,實時切入指導,保證活動效率、質量和安全。
3.完善評價
完善的評價機制應該是一個多向體。從內容構成上講,完善的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評價,包括基本效用評價、呈現方式評價、階段成果評價等;從方法路徑上講,完善的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評價,需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了解學生真實素質水平的同時,關照他們的成長歷程,繼而為之開具個性化的“成長處方”;從參與主體上,完善的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評價,以“三全育人”思想為指引,強調教師、學生、學校的協同作用,基于不同維度視角分析,并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的戶外拓展類特色校本課程評價,結合相關信息反饋,不斷反思總結其中存在問題,針對性地加強改進,繼而步入下一個良性循環,力求達到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秦銀桂《小學多元化體育校本課程內容體系的建構》,《教學與管理》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