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春
【摘要】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進入融媒改革的“深水區”。浙江省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融不停、不停融”的流程再造實踐探索過程中,充分發揮廣播全媒體的傳播優勢,努力開創融媒傳播的全新格局。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延伸鎮、街道服務中,利用農村有線廣播“一線牽”的優勢,發揮先導作用。通過融入融媒生產流程與下沉服務,探索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新業態。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 ? ?融媒生產 ?下沉服務
【中圖分類號】G220 ? ? ? 【文獻標識碼】A
截至2020年8月,全國已有超過1800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其中,浙江省90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完成掛牌,實現了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全覆蓋。當前,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因地制宜,全力投入平臺升級、流程再造、體制機制優化等融媒改革探索實踐之中。浙江省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流程再造實踐探索過程中,充分發揮全媒體的傳播優勢,努力開創融媒傳播的全新格局。本文就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媒體生產如何發揮“聲音媒體”的力量、充分開發農村有線廣播“一線牽”的優勢、做好下沉服務的文章展開論述。
一、融媒生產流程再造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指出: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縣級融媒體中心體制改革以融合生產的流程再造為核心,重新架構各流程工序。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流程再造過程必須融入多種媒體產品的開發生產,為融媒傳播貢獻力量。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媒體融合推進過程中,以“大采訪、小編輯”的策略成立全媒體中心,各媒體平臺、欄目強化編輯功能。為保證各媒體平臺和欄目的特色,采用在全媒體中心設立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虛擬崗位的辦法,明確終審權和考核權的歸屬。運行幾年來,全媒體采訪中心記者變“要我供稿”為“我要供稿”,保證了新聞信息的有效供給,增強了新聞編排信息量。針對義烏特有的廣播收聽市場特點,內容上緊密關注小商品市場動態,加大經濟報道力度;形態上注重記者口述,堅持“帶響”“帶影”報道,全媒體特色較為鮮明。
二、多平臺融媒產品生產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的音頻產品在堅守廣播特色的基礎上,專注于生產專欄化系列短音頻和“脫口秀”融媒體產品。義烏是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一座包容、創業之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座城市中奮斗。為了能夠客觀反映義烏城市的特色和人文的獨特魅力,義烏市融媒體中心把在街頭市井、田野農村、小商品市場采擷的新老義烏人在這座城市的生活狀況、個人職業發展的創業故事制作成2分鐘時長的“小插件”——《我在義烏》,在各檔直播節目和微信公眾號上滾動插播和頻繁投放。《我在義烏》從廣播“小插件”到新媒體“短音頻”,產品定位在內容和形態上都發生了較大的“化學反應”。《我在義烏》關注普通人的工作生活狀態,感受他們對義烏城市發展的認知,分享他們創業成功的喜悅,實現節目的系列化制作,現場聲采錄也使得短音頻的可聽性得到增強。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在義烏》進一步做大產量,以系列短音頻產品的形式出現在融媒體中心的愛義烏客戶端,取得了新媒體傳播的累積效應。為助推防疫工作,義烏市委市政府倡議外來人員“留義過年”,義烏市融媒體中心開展了給新義烏人送年貨的活動,主持人將收到年貨的幸運聽眾發展成為《我在義烏》的采訪對象,制作成“我在義烏過大年”系列短音頻,營造了良好的“留義過年”喜慶氛圍。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系列音頻產品生產的同時,注重發揮主持人的特點和專長。 借助“脫口秀”的即興表達方式,打造了一檔輕資訊類的電視“脫口秀”節目《小咖秀》。4位廣播主持人輪流出鏡主持,在電視上說新聞、聊趣事。每天15分鐘的電視“脫口秀”是廣播直播內容的視頻版和精剪版,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主持人還在愛義烏客戶端上開設專題《野哥說車》,利用自己對車市的優勢資源為受眾提供幫助。
三、延展社會服務的能力
隨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深化,原有的機制不斷被打破。為了重建融媒體中心的通聯之“根”,2019年開始,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在全市各鎮街推廣建立分中心,實現了融媒體中心向鎮街、村一級的延伸。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協調,將原鎮街廣播電視站轉型升級為融媒體分中心,使傳統的廣播電視站從單一的數字電視、寬帶服務傳輸站點發展成為集策劃指揮、匯聚采集、內容生產、融合發布、數據分析、綜合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本地信息交互中心。通過鎮街廣播電視平臺、農村應急廣播體系的建設提升本地平臺的傳播效果,擴大了本地平臺的影響力,在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義烏市融媒體分中心的建設依托三張網:一是技術網,把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技術平臺向分中心延伸,完成了設備搭建和辦公場所的設置。技術平臺搭建完成以后,在鎮街本地就可以實現信息收集、上傳,在融媒體分中心平臺進行節目制作和發布。二是廣電網和應急廣播網,依托技術網,把電視、廣播推送到戶。三是信息網,由各鎮街組建信息員群,為融媒體產品來源提供保障。
縣級融媒體中心向鎮街道下沉、延伸服務,成效明顯:一是應急廣播用起來了。在2020年年初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每天早上7時30分,義烏的3200只農村大喇叭準時開播,以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順口溜、方言說唱等表現形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融媒體中心緊急制作50多個各類音頻,用當地6種方言版本的音頻進行宣講,通過農村應急廣播平臺、調頻廣播、農村大喇叭,滾動播出最新的疫情信息和各類防范措施提示。二是強化宣傳信息員隊伍建設。融媒體中心積極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對一線承擔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員隊伍進行專業素質教育和相關業務培訓,助力培養各鎮街道信息員骨干,將媒體資源積極與鎮街進行互動分享。信息員隊伍的成立,使融媒體中心能及時掌握鎮街道和村居動態,打通了信息“梗阻”,也打通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讓融媒體宣傳直接參與到了社會治理之中。2019年開始,義烏市各鎮街道積極推進文明實踐中心(所)的建設,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及時介入,積極推進兩個中心的融通聯建,并努力發揮出“1+1>2”的效果。目前義烏市多個鎮街道的文明實踐所由融媒體分中心運營或參與運營,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融通聯建。100多年前,教育家、翻譯家陳望道先生在當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融媒體分中心團隊就在城西街道組建“信仰樹”宣講團,重點打造“紅色直播間”。廣播主持人專訪陳望道先生的兒子陳振興,請他講述父親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通過網絡直播,吸引了5萬多人參與。
縣級融媒體中心將廣播電視節目融入融媒生產的“流水線”中,發揮在地、貼地的優勢,在下沉鎮街道和村居的服務中發揮積極有效的先導作用。
(作者單位:浙江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本文編輯:黃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