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帆 閻冬


【摘要】新興技術的應用和賦能,促進了以直播短視頻為代表的互聯網視聽業務的發展,也真正落實了移動優先發展思路。本文從技術應用的視角,分析主流媒體互聯網視聽業務深度融合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大數據 ?人工智能 ?媒體融合 ?短視頻
【中圖分類號】G202 ? ?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面對互聯網媒體和新興技術的興起,各級主流媒體在新聞內容生產、宣傳渠道、技術平臺、產業經營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均在不同層面進行了差異化整合。但在媒體行業的體制機制的改革、網絡數字化傳播體系、內容生產系統升級、市場化產業轉型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短板。本文從新技術賦能媒體的視角出發,探討主流媒體互聯網視聽業務及發展趨勢。
一、主流媒體趨于深度融合態勢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方向和著力點,即在頂層設計、政策支持、融合模式、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整體布局,配套相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資源,充分應用新興技術成果,從而加速推進媒體的深度融合。新型媒體體現在融合新興技術的全媒體產品生產和新聞信息內容生產的流程重構、渠道運營的升級、產業結構和發展閉環的構建。現階段各主流媒體在傳播渠道和互聯網傳播渠道的物理融合模式,快速邁向化學相融模式。
2020年7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5G媒體應用白皮書(2020版)》,借助5G高速發展的關鍵契機,結合強大的視頻生產能力,建設了以智能編輯部、央視頻客戶端等創新業務為代表的新媒體體系。全國各級媒體機構也在人員編制、政策牌照、資金設備上得到了有力支持,未來還將不斷整合當地政企、民生服務、互聯網渠道的多方資源和功能,完善協調管理和調度,實踐“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落實連民心、接地氣的宣傳服務要求,快速融入新型媒體生態,具備市場化競爭意識,培育自我造血能力。
二、新興技術賦能互聯網視聽業務
2020年1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編制的《廣播電視技術迭代實施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發。結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契機,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指導思想,大力推進新興技術與媒體行業的業務結合,重點推進超高清視頻、5G傳輸、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落地,加快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能力的創新應用;重點發力直播短視頻、社交互動、版權保護和運營、廣告營銷等創新業務產品;形成“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參與智慧廣電、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社會各行業領域緊密結合,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面的跨屏、跨域、跨網、跨端的信息獲取需求,推動主流媒體向全媒體和新媒體的信息流閉合傳播的新型主流媒體模式演進。
1.互聯網視聽平臺全面升級
支持2K、4K標準的手機和電視等終端設備已經普及商用,而5G技術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的特點為移動端超高清視聽業務提供了良好支持。人工智能為虛擬全景等視頻特效處理、視聽內容識別和審核、視頻編碼和壓縮提供了技術保障;“短視頻+新聞”“直播+旅游”等跨界視聽應用已經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發揮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傳播特點與優勢,面向行業用戶和網絡受眾提供手機移動端視聽應用,有效整合技術資源,提供跨網跨端的視聽服務,打造可管可控兼具媒體內容、技術平臺、運營管理的互聯網(5G)視聽平臺。
視聽平臺將內容匯聚、生產、發布、傳播、運營、服務、經營等行業各業務流程形成閉環,以視聽和創新應用為主線,串聯起媒體和產業相關業務,為下一代的互聯網視聽業務的發展拓展新的模式和方向(見圖1)。
2.直播短視頻
直播短視頻的應用生產制作簡便快捷、易傳播、易參與,更具備資源共通和跨媒結合等集約效應特點,受到互聯網用戶的追捧。而主流媒體則在直播短視頻的新聞多元價值、專業客觀的媒體能力、豐富的內容資源生態、多種語態形式的靈活轉變、內容+形式+關系的新媒體語境、沉浸交互式的傳播規律、用戶關注點和體驗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3.大數據用戶分析
用戶畫像(行為分析)是大數據與用戶體系的重要結合應用,是根據用戶瀏覽內容和基本屬性進行定義標簽,并將這些標簽定位到具體用戶上,形成大數據體系下的用戶行為數據庫。用戶畫像(行為分析)與精準推送和智能推薦功能的結合使用,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精準地將國家政策、便民信息等推送給對口群眾,有效提升點擊率、轉化率以及用戶黏性。
4.智能審核
智能審核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面向圖文、音視頻富媒體內容的行業應用,具備鑒黃、鑒暴、鑒恐、鑒人、鑒物及特定信息的快速審核能力。通過對圖文及視頻中人物、物體、場景、事件、語音等多維度、全方位的智能分析,從而建立起內容審核的最佳算法模型。通過“智能審核+人工復核+質檢回查”的有效審核機制,保障了審核準確度,極大地增強了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處理能力,也可在其他衍生業務中凸顯其創新價值,如智慧社區、智慧搜索、輔助內容生產等。
5.社交媒體互動
社交媒體互動是移動互聯網傳播的重要屬性,通過共同興趣組成的圈子日益成為繼論壇、微博之后的新型社交模式。將新聞信息、直播短視頻、網友互動、各類H5應用等匯聚成為新的入口,為網絡受眾提供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互動參與的綜合信息發布和互動平臺。通過整體策劃、定位、統籌、制作等工作,實現內容、形式、載體、渠道的多要素匹配;通過云端工具實現跨部門、跨媒體、跨地域、跨專業合作;通過平臺內的系統協作,搶占信息內容產品傳播的第一時間、第一落點、第一受眾、第一互動;實現移動宣傳陣地由單一向多維的轉變,為新聞生產和信息傳播注入新鮮活力。
6.城市綜合客戶端
新聞客戶端是媒體行業在互聯網行業的突破口,經過內容全網化、傳播社交化、運營個性化、服務場景化、用戶社區化的不斷升級發展,新聞客戶端將成為城市綜合客戶端。綜合客戶端將積極接入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同時與省級平臺的新聞調度指揮中心組成聯動平臺,促進新聞信息資源共享,打通政企行業服務平臺入口,對接第三方服務平臺,探索智能終端、公共區域大小屏等各類傳播場景。借助與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智能終端廠商的合作,將內容和服務融入新技術渠道中,如互聯網電視(OTT)、智能音箱、車載終端、智能宣傳屏等。
城市綜合客戶端作為互聯網視聽平臺的移動端入口,是連接媒體、受眾、政企的橋梁紐帶。將5G技術、用戶大數據分析、云平臺計算資源、版權區塊鏈、人工智能審核等新興技術應用到客戶端中,突破新聞視聽類客戶端的局限,因地制宜地整合資訊、視聽、社交、服務、電商等功能,形成數字城市建設中下一代客戶端的建設新模式(見圖2) 。
三、對直播短視頻業務監管及趨勢展望
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01億,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①2020年9月,市、縣級地方新聞單位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審批權下放至省級管理部門,對于引導、支持媒體進軍和占領網絡輿論主陣地和主戰場意義重大。同時也迫切需要對直播短視頻業務進行有力監管,從內容源頭上規范網絡視聽行業,以數據治理為保障,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營造行業健康生態。
“十四五”規劃啟航之際,發揮媒體深度融合階段性成果,推廣應用示范項目,建好用好各級融媒體中心,創新發展好融媒實驗室、產業實驗園區。統一健全媒體行業標準,一個標準、一體管理,全面覆蓋,明確主體責任,引導網絡媒體和自媒體有序自律地發展,落實“放管服”要求,完善資質準入制度,加強監管,促進信息互聯互通互享,為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加快推進媒體行業的科技創新、機制轉型、跨界融合、產業升級、政企聯動、精準服務等方面的發展,在全媒體渠道、行業輿情、互聯網信息化管理、移動端用戶、數據可視化、廣告營銷、集約化服務等方面與政企單位全方位合作,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政務數據,公共資源和政企服務平臺建設中。
注釋
①《<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用戶規模破9億 短視頻全面推動市場變革》,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10/13/ARTIip4JhuTW6qREtOt5SV2t201013.shtml.
(作者單位: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