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锨,覃興云,何 潔,覃國新,韋宇寧,范業賡,王海軍
(1.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2.來賓市金鳳凰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廣西 來賓 546100;3.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
標準化是為了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1]。農業標準化是由標準化概念按行業分類衍生而來的[2]。糖料甘蔗標準化是農業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糖料甘蔗為活動對象開展實施標準化,包括制定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對糖料甘蔗生產全過程進行統一規范實施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是一個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3]。
1988年國務院就把廣西作為全國重點糖業生產基地進行開發建設[4]。甘蔗是廣西第一大戰略經濟作物、廣西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5]。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糖料甘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廣西、云南兩?。▍^)糖料甘蔗面積穩定在2100萬畝,總產量達到10400萬噸,比基期增加635萬噸[6]。廣西緊緊抓住甘蔗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糖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糖料甘蔗和蔗糖生產省份,糖料甘蔗種植面積、原料蔗和食糖產量均超全國總量的60%[7],連續21年穩居國內糖料甘蔗生產第一大省之位,為國家戰略物資安全、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8]。
近年來廣西糖料甘蔗產業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我國糖料甘蔗標準化發展水平仍待提高,仍存在潛在風險與危機,如生產綜合機械化率低,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還未真正形成涵蓋甘蔗從產前、產中到產后整個生產種植過程的標準體系。隨著國際食糖市場競爭劇烈化,廣西甘蔗產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其甘蔗產業的發展進入瓶頸期。甘蔗標準化直接關系到甘蔗及產品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的實現,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和增強中國甘蔗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9]。因此,為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開展廣西糖料甘蔗標準化的研究已刻不容緩。本文主要圍繞廣西糖料甘蔗標準化現狀展開探究,分析糖料甘蔗標準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促進標準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為廣西乃至全國糖料甘蔗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根據凌婉陽等的標準分類體系方法,糖料甘蔗生產全過程標準可劃分為環境標準、苗種標準、生產技術標準、收獲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管理與服務標準等6個主要類別[10]。目前,廣西通過糖料甘蔗地方標準的立項及發布實施,補充完善了糖料甘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不足,已基本構建了廣西糖料甘蔗的標準技術體系,見表1。經查詢,現行的糖料甘蔗地方標準有108個,其中,廣西占66.7%,云南占30.6%,其他省份合計占比2.7%,可見廣西推進糖料甘蔗標準化生產的力度之大。通過糖料甘蔗地方標準的實施,推進了廣西糖料甘蔗的標準化發展,特別是糖料甘蔗標準化示范區/基地的建設。通過標準化的普及,引導農民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理念生產,2019年廣西基本完成500萬畝“雙高”糖料甘蔗基地建設任務。2019年廣西糖料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

表1 糖料甘蔗標準分類體系
栽培生產和疫病防控技術是直接關系糖料甘蔗生產的重要環節,《旱地糖料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規程》(DB45/T 04-1996)、《綠色食品 甘蔗生產技術規程》(DB45/T 206-2004)、《甘蔗莖尖脫毒組培苗繁育技術規程》(DB45/T 2034-2019)、《甘蔗主要病蟲綜合防治技術規程》(DB45/T 138-2004)和《甘蔗生產良好農業規范》(NY/T 2254-2012)等標準提供了糖料甘蔗生產管理技術和規范,有效提高糖料甘蔗生產整體技術和管理水平。
甘蔗生產是勞動強度最大、最辛苦的環節[11]。2018/2019年榨季廣西“雙高”基地糖料甘蔗機收率僅13.2%。機械化收獲率仍然很低,機械化收獲環節是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點與難點[12]。當前甘蔗生產中收獲成本100~150元/t,占甘蔗收購價的23%~34%,迫切需要制定甘蔗全程機械化標準,推廣應用甘蔗機械收獲[13]。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短板”之一,大力推廣甘蔗生產機械化顯得尤為重要,其提高的潛力也非常巨大[11]。甘蔗種植作業機械化和收獲作業機械化是甘蔗生產機械化的兩個重要環節[14]。2020年3月廣西印發了《廣西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在全區范圍內,通過開展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得到有效推廣,“雙高”基地機收率達到50%。2020年3月廣西發布《廣西糖業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19號)》提出糖料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率2020/2021年榨季要達到65%,2021/2022年榨季要達到67%。要實現甘蔗機械化收割,必須推廣應用宜機化種植模式,需要通過建立標準來引導。建立標準化應服務于行業的發展,讓農戶明白選用哪些品種、如何規范種植甘蔗,才能夠讓機械收獲更好更快進行作業,以期實現甘蔗種植、管理及收獲標準化[15]。
糖料甘蔗收獲質量水平事關蔗農、糖廠等各方利益。2010年12月發布修訂版《糖料甘蔗》(GB/T 10498-2010),但該標準依舊不完善,主要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缺乏甘蔗品質災害后扣損標準,每年受火災、旱災、霜凍、變質等災害的甘蔗不少,由于沒有標準可依,甘蔗扣損很高,蔗農有很大的意見;第二,扣雜標準不完善,在甘蔗收購扣雜問題上,操作隨意性很大,由糖廠決定扣雜率,蔗農對于自己的甘蔗的扣雜率不知情。2020年10月,廣西發布了《糖料甘蔗入廠規程》(DB45/T 2177-2020),該標準規定了糖料甘蔗的砍運要求、技術要求、抽樣及檢驗、外觀質量與扣雜處理、內部質量及扣重處理、扣雜扣重比例爭議處理等,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標準GB/T 10498-2010《糖料甘蔗》的缺陷和不足。隨著該標準的出臺,廣西區內糖料甘蔗收購環節將有標可依,將促進廣西區內糖料甘蔗的良性發展。
廣西90%以上的蔗地為旱坡地,大部分甘蔗機械適應的坡地在10°以下。在已建成的大部分“雙高”基地仍然是統一規劃分戶經營,各基地土地平整、水利建設、機耕道路建設、地塊規劃、種植模式和管護還沒有能圍繞機收進行規劃[16]。與人工收割不同,機械收割要求甘蔗盡量保持直立,因此傾向選擇纖維分較高、硬度大、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這對糖料甘蔗機收和壓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繼續完善甘蔗機收品種選育標準,另一方面要繼續規范甘蔗種植、農藝要求和蔗區機耕道路建設等標準,推進品種、農機和農藝融合,創新機械收獲技術推廣機制和方式,提高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
首先,在國家層面上,糖料甘蔗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多頭管理的體制使標準的制定過程冗長緩慢,標準單一,同時由于各單位制定的標準側重點各不同,出現很多問題,集中表現為術語不統一和技術參數不一致、內容上存在交叉、重復或矛盾等。其次,糖料甘蔗標準目前主要以生產技術、種苗和產品質量標準為主,特別是品種、植保技術、栽培技術和檢驗技術相關的標準較多,其他關于環境、收獲技術、管理與服務方面的標準很少[10]。
首先,制定標準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能夠進行統一規范實施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然而目前仍存在實際情況遠無法達到指標標準值,導致了標準的可操作性較差[5]。其次,經查詢“地方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全國農業食品標準公共服務平臺”等相關標準網站,涉及甘蔗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基本都可以查詢到原文,而很多相關的地方標準僅能查詢到標題等簡單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標準的應用和推廣。最后,對糖料甘蔗生產相關標準的宣貫和培訓力度不足,同時受蔗農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影響,致使相關標準貫徹執行情況不佳[10]。
此外,區內外甘蔗領域不斷涌現新的科研成果,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科研成果,也是甘蔗標準制定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比如如何借鑒近紅外光譜學和化學計量學相結合的甘蔗糖分快速測定技術,研制適合廣西糖料甘蔗品質快速分析方法的標準等。
發揮標準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可以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應通過在糖料甘蔗品種選育、種植、收獲等各環節,建立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標準,完善廣西糖料甘蔗產業化標準體系,促進廣西糖料甘蔗產業生產標準化發展,加快廣西糖料甘蔗產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為進一步優化廣西糖料甘蔗標準體系,廣西應完善標準體系“金字塔”,建立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核心,以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為補充的自上而下的標準體系,并根據不同層次標準的范圍和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相關標準,下層級標準應當與上層級標準有所呼應,各有側重。完善甘蔗產業標準應著重于以下方面:第一,抓空白標準的制訂,即機收糖料甘蔗從品種選育到種植與收割、生產信息管理技術和規范等未制訂的標準都應制訂標準;第二,抓落后標準的修訂,即對已制訂的標準給予全面檢查,凡落后的,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都應盡快修訂;第三,梳理現有標準,統一術語及技術參數,整合交叉、重復或矛盾的標準。
針對目前由于標準宣貫不足而導致實施率低的問題,首先,政府應引導標準化組織在網站上公開標準全文,供社會免費查閱,擴大公眾獲取渠道。其次,要加強現有甘蔗標準宣貫力度和水平,將甘蔗標準宣貫納入科普活動中,通過多形式、多渠道來普及甘蔗產業標準知識,使人人知標準、識標準、用標準,從而實現甘蔗標準化生產,同時廣泛征集甘蔗標準反饋意見,及時整理分析評估反饋意見和標準實施的效果。最后,要加強標準化信息服務建設,梳理和整合相關的國內外標準,建立甘蔗標準數據庫和網絡平臺,集查詢、獲取、發布、咨詢服務為一體,為甘蔗標準化提供服務。
“雙高”甘蔗標準化示范基地是實現甘蔗標準化的載體,通過推廣先進的標準,引導農民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理念生產,形成特色鮮明、模式典型、標準化示范效果顯著的基地,發揮標準化示范基地的作用,讓更多人看到甘蔗產業標準所帶來的效益,以點帶面,從而帶動廣大從業人員,實現甘蔗產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
在糖料甘蔗國家標準《糖料甘蔗》(GB/T 10498-2010)起草單位9家,廣西僅1家企業參與;《糖料甘蔗試驗方法》(GB/T 10499-2014)的起草單位11家,廣西僅2家企業參與,而廣西的甘蔗科研機構沒有1家參與起草,廣西參與度低,這與廣西“中國糖都”的地位不符。廣西應主動采用先進標準,有計劃、有重點地參與或主動承擔國家乃至國際甘蔗標準的起草工作,包括標準試驗驗證及討論的全過程。“中國甘蔗看廣西”,廣西基本上代表著中國糖料甘蔗標準化發展的水平,廣西要進一步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爭奪糖料甘蔗標準化話語權,不僅有利于廣西甘蔗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也有利于我國及時掌握國際甘蔗標準化動態和信息,為廣西乃至全國糖料甘蔗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