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忠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占首位,開腹手術為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1]。伴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有文獻證明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治療胃癌術后恢復快,且安全有效[2]。但目前就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研究爭議較多,如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及手術遠期效果等。腸道屏障功能是指腸道上皮具有分隔腸腔內物質,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3]。本研究擇選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 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其中34例患者實施傳統開腹全胃D2 根治術治療,余34例患者實施腹腔鏡全胃D2根治術治療,以此探討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對胃癌患者腸道屏障功能和凝血功能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擇選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研究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4±8.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2.89± 1.93)kg/m2。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齡(54.13± 9.69)歲;平均BMI(22.73±0.78)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實施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實施麻醉,進行常規置入Trocar,保證氣腹,然后采取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尋找腫瘤位置及腫瘤浸潤的深度,觀察且分析盆腔、腹腔、大網膜、肝臟等是否有轉移情況,清掃第4sb組淋巴結,實施超聲刀分離胃結腸韌帶,將橫結腸系膜前葉剝離往上,順胰頭表面以及胰腺下緣,清除第14v組淋巴結,并將右動靜脈進行裸化,再清掃第6組淋巴結。解剖近端胃左動脈、脾動脈、胃右及其肝總動脈,再清掃第7、8a、9、11p組淋巴結。使肝胃韌帶自肝的部分下緣離斷,解剖肝、十二指腸韌帶,再清掃第3、5、12a組淋巴結。使十二指腸游離到幽門下緣3~5 cm,在患者上腹正中實施4~6 cm 切口,用切口保護器保護切口,將胃提至切口外進行消化道吻合,放置引流管后關腹。
對照組實施傳統開腹全胃D2 根治術治療,清除胃下部淋巴結,操作方法與研究組統一,最后將脾動脈裸化,清掃第10、11組淋巴結,離斷胃短血管,清掃第 2組淋巴結。在劍突下正中取6~8 cm 切口,采取荷包鉗將食管離斷并夾閉,再將全胃取出,采取吻合器吻合,放置引流管后關腹。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指標,包括首次排氣時長、清掃淋巴結數量、手術時長、手術出血量。②凝血功能指標,包括D-D、FIB、INR、PT、APTT。③腸道屏障功能,術前及術后1、3、7 d 檢測患者DAO 水平,以此判定腸道屏障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首次排氣時長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長長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DAO 水平比較 兩組術前及術后1、3、7 d DAO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DAO 水平比較(,U/L)

表2 兩組DAO 水平比較(,U/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D-D、FIB、INR、PT、APT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INR 高于對照組,PT、APTT 均長于對照組,D-D 和 FI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目前對早期胃癌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已經廣泛用于臨床,但對于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情況較為少見[4]。進展期胃癌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速度加快,不能徹底掃除淋巴結,腫瘤切緣未達到陰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首次排氣時長短于對照組,手術時長長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采取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對處在進展階段胃癌患者治療的安全性較高,與相關文 獻[6]報道相似。在采取腹腔鏡手術期間需建立 CO2氣腹,直接引起機械性壓迫,且因為患者吸收 CO2會導致高碳酸血癥、乳酸血癥及酸中毒等,對患者腸道功能產生不良影響[7-9]。造成該影響的具體因素為炎性因子、低灌注、缺氧等,引起腸道屏障以及腸道功能都受到損害[9]。
本次研究中,開腹手術對患者腸道屏障功能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10]。DAO 為細胞質內膜酶,若患者腸黏膜遭受損害時DAO 將會釋放到腸黏膜周圍血管和細胞間,導致外周血中的DAO 水平上升[11]。因此腸黏膜是否完整與患者DAO 水平密不可分,其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的腸黏膜功能和結構[12]。有研究顯示,使用DAO 水平作為血清標志物評價患者腸損傷狀態,還可對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13]。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前后DAO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未增加對患者腸道屏障功能的損害,安全性較高[14]。腹腔鏡手術對于患者引起的創傷小,其炎性反應較輕,但是對凝血功能影響較大[15]。APTT 能夠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狀況,PT 能夠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狀況,FIB 能夠反映纖溶功能,上述指標用于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較為準確[1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研究組INR 高于對照組,PT、APTT 均長于對照組,D-D 和 FI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由表明采用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治療的患者凝血功能顯著優于傳統開腹全胃D2 根治術治療的患者。
綜上所述,對胃癌患者使用腹腔鏡全胃D2 根治術治療臨床療效較佳,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腸道屏障功能損害較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