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慧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其在臨床較常見,是因一種或多種原因所致的彌漫性肝損傷[1]。患病初期,癥狀不典型,間隔一段時間后,會陸續出血腹脹、輕微乏力等,第一時間治療,以免對患者肝功能造成損傷,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嚴重者還會導致患者死亡。當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需及早發現,阻止病程進展,改善癥狀。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奧曲肽、奧美拉唑等藥物應用普遍,能夠有效控制病情進展。研究顯示[2],聯合用藥方案能夠增強臨床療效,改善出血情況,縮短止血及住院時間,使患者的心率恢復正常,確保其盡快恢復健康。本研究選取病例簡要論述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奧曲肽+奧美拉唑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對48 h 再出血率的影響。報告 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通過隨機化分組法分為對照組(33例)及觀察組(34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7例;年齡40~72 歲,平均年齡(56.43±5.48)歲;出血次數2~7 次,平均出血次數(4.52±0.85)次。觀察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3~70 歲,平均年齡(56.52±4.51)歲;出血次數2~6 次,平均出血次數(4.17±0.73)次。兩組性別、年齡、出血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超聲檢查確診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癥狀;②黑便、頭昏、臉色蒼白;③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且自愿配合。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障礙;②其他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③語言障礙,精神異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早期支持治療,重點補充葡萄糖、胰島素、維生素C,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實施保肝、降酶、退黃等常規操作,并進行奧曲肽 (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國藥準字H20090948)止血治療,在48 ml 5%葡萄糖注射液內添加0.3 mg 奧曲肽稀釋,靜脈持續泵入,速度25 μg/h,連續治療5 d,針對出血情況嚴重者,需靜脈供給紅細胞懸液及新鮮血漿。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奧美拉唑(武漢長聯來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78)治療,將40 mg 奧美拉唑與8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融合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3]顯效:通過治療,24 h 之內未見出血癥狀,脈搏、血壓穩定;有效:治療72 h 內,出血癥狀消失,脈搏、血壓穩定;無效:治療72 h 之后,出血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加劇。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48 h 再出血率 記錄兩組患者的48 h 再出血例數。48 h 再出血率=48 h 再出血例數/總例數× 100%。
1.3.3 血紅蛋白 對兩組治療前后血紅白濃度進行記錄和比較。抽取2.5 ml 空腹靜脈血,放置于5 ml 帶蓋試管內,添加10 μl 血液,混勻后,放置15 min。選用 0.5 cm 光徑比色杯,于540 mm 波長下,以試劑調零點,血紅蛋白濃度=所得樣品管的光密度×73.6。
1.3.4 臨床相關指標 分別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心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2例 (64.71%),有效11例(32.35%),無效1例(2.94%),總有效率為97.06%(33/34);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5例 (45.45%),有效10例(30.30%),無效8例(24.24%),總有效率為75.76%(25/3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34,P=0.011<0.05)。
2.2 兩組48 h 再出血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48 h 再出血2例,占比5.88%;對照組患者48 h 再出血10例,占比30.30%。觀察組患者48 h 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93,P=0.009<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80.42±10.21)g/L,對照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80.33±10.15)g/L;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95.61±10.08)g/L,對照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90.37±10.11)g/L。治療前,兩組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36,P=0.971>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24,P=0.037<0.05)。
2.4 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心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心率比較()

表1 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心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肝硬化病理組織學顯示,肝細胞壞死、結締組織增生等,會對肝小葉結構造成破壞,生成假小葉,其對肝臟造成的直接影響為使之變硬、變形,最終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的誘發因素非常多,諸如,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等[3]。患者于代償期會感到腹脹、輕微 乏力、黃疸等,至失代償期,則出現消瘦、下肢水腫等癥狀,影響患者的食欲、胃功能等,導致其身體不健康,無法正常生活。上消化道出血作為并發癥,在肝硬化患者中并不鮮見,之所以會發生此種情況,是因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4,5]。如位于黏膜下層的食管下端靜脈叢處于怒張狀態,未得到有效保護,造成破裂出血。
臨床上,通過靜脈輸入葡萄糖注射液治療肝硬化,適當補充熱量、胰島素、維生素C,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實施保肝、降酶、退黃等治療,但未達到預期療效。奧美拉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其作用在于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酸分泌過多,損害患者的胃部,使患者的胃黏膜血管痙攣在短時間內消失,胃部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該藥物的另一作用即對胃蛋白酶分泌進行有效抑制,但不會影響動脈血壓、體溫、胃腔溫度等,在臨床消化系統各疾病治療中均有所嘗試[6-8]。奧曲肽為生長抑素,由人工合成,半衰期長,應用簡便,將其應用到肝硬化伴上消化道患者出血治療中,作用在于控制門靜脈壓力,適需求收縮內臟血管,控制食管-胃底曲張靜脈血流[9-12]。五肽胃泌素刺激所致的胃酸分泌也能夠通過奧曲肽得到有效控制,對患者胃黏膜形成保護,在短時間內實現血塊收縮、血小板聚集。括約肌位于食管下端,其張力增強,可控制出血問題,預防再次出血,而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等也能夠得到有效抑制,使內臟血管對血管收縮物質的敏感性增強,止血效果好[13,14]。依據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特點,同時應用奧曲肽和奧美拉唑,有助于將藥物協同作用發揮出來,加速止血,預防48 h 內再出血。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7.06%高于對照組的75.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48 h 再出血率5.88%低于對照組的3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為(95.61±10.08)g/L,高于對照組的(90.37± 10.11)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上述用藥方案適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效果確切,患者的 48 h 再出血率降低,能夠提高血紅蛋白水平,縮短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使患者心率保持正常。曾有研究[15]分別采用奧曲肽、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實驗結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起論證 作用。
綜上所述,依據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特點,同時應用奧曲肽和奧美拉唑治療,既能夠增強臨床療效,還能夠提高血紅蛋白水平,改善出血指標,確保上消化道出血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說明該治療方式有效性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未來一段時間,在原有樣本基礎上,擴充樣本數量,在保證其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之后,隨機選擇,再次開展同類研究,得出更加精準的實驗結果,為后續科研工作及臨床實踐工作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