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軍


北京二環“黃金地”——莊勝二期A-G地塊,即在建的“國安府”二期,位于宣武門外大街東側,北臨西單,臨近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項目用地71877㎡,規劃總建筑面積396356㎡(其中地上295851㎡),以附近房價12.5萬元/㎡計算,該項目價值近400億元。圍繞該地塊的歸屬,信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信達投資”)、北京信達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信達置業”)、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下稱“信達北分”)和北京莊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莊勝公司”)糾紛已歷時7年多。近日,最高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該案(2020)最高法民再15號《民事判決書》。
1? 案涉項目背景
2004年,周建和控制的港資企業莊勝公司取得案涉地塊開發權。此前,莊勝公司就已取得北京00001號土地證,建設莊勝一期,莊勝崇光商場由此起步。
2009年10月9日,莊勝公司與信達投資、信達北分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書》,約定:信達投資受讓莊勝公司案涉地塊的開發項目并投資建設,莊勝公司完成相關手續后將其過戶或更名至信達投資指定的項目公司名下。莊勝公司有權參股項目公司,參股比例為20%,在莊勝公司參股之前,項目公司應為信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為解決莊勝公司的債務問題,信達投資分別收購湖南中行和廣東粵財對莊勝公司的債權;信達北分作為莊勝公司的債權人同意債務重組,莊勝公司應向信達北分償還9.5億元,其余債務約8億元在符合約定的條件下予以豁免。
2009年10月20日,信達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信達置業,作為《框架協議書》項下的項目公司。
2010年7月28日,莊勝公司、信達投資、信達置業、信達北分簽訂《框架協議書補充協議(三)》。各方達成執行和解,以物抵債,將案涉地塊抵償給信達置業。信達投資支付地塊轉讓款總額為27.3億元(含代付費用),信達北分豁免莊勝公司8億元債務。
2012年8月27日,信達投資向莊勝公司發出《關于轉讓信達置業部分股權的征詢意見函》,就信達投資擬轉讓信達置業部分股權征求莊勝公司意見。信達投資表明,本公司將對外轉讓目前持有的項目公司65%及以上股權,“重點披露事項”第(四)項,根據我司與莊勝公司簽署的《框架協議書》《補充協議》等文件的約定,買受人需履行協議相關義務。其中,莊勝公司以人民幣1億元持有信達置業20%的股權,股權變更的審批和登記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受讓方應配合辦理上述審批和登記手續。手續辦理完畢后,莊勝公司持股20%;第(五)項,根據我司與莊勝公司簽署的《框架協議書》等文件的約定,莊勝公司除出資人民幣1億元取得信達置業20%股權外,不承擔目標項目后續投資義務。
2012年9月27日,信達投資與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資產交易所”)簽訂協議,委托金融資產交易所為轉讓信達置業提供服務。當月28日,金融資產交易所發布轉讓公告。“重要信息披露”中說明:根據轉讓方信達投資與莊勝公司簽署的《框架協議書》等文件的約定,受讓方需承繼履行全部協議相關義務。受讓方需認可轉讓方及標的企業已對外簽署或應簽署的有關莊勝二期A-G地塊項目的所有協議、合同、要約以及發出的約定性通知等書面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已經履行完畢、正在履行或有待履行的)均為有效。
2012年8月29日、9月29日,莊勝公司分別致函信達投資,認為信達投資對莊勝公司持有項目公司20%股權手續辦理設置障礙,阻止莊勝公司參與項目公司的監督管理,致使雙方合作并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的基本目的無法實現,對轉讓行為表示反對。
2012年11月1日,信達投資與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簽訂《產權交易合同》,將信達置業100%股權轉讓給中信國安,成交價格為13.6億元,連同信達置業23.19億元債務,轉讓代價合計36.79億元。
2? 跌宕起伏的訴訟紛爭
2013年10月30日,莊勝公司將信達投資、信達北分、信達置業起訴到北京市高院,主要理由是:根據《框架協議書》第9.2條約定“在莊勝公司參股信達置業之前,信達置業應為信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信達投資未按該約定轉讓股權,致使莊勝公司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構成惡意違約。主要訴求:解除《框架協議書》等合同;信達置業返還目標地塊項目權益;信達投資支付違約金10億元。信達置業提出反訴,要求莊勝公司開具27億元的發票,并辦理目標地塊資料的移交。自此開始了至今7年多的訴訟紛爭。
2.1? 北京高院一審判決駁回莊勝公司的訴訟請求,支持信達置業的反訴請求
2014年12月18日,北京高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信達投資作為信達置業100%股權的股東,有權轉讓其持有的股權,但因信達投資與莊勝公司已簽訂信達置業增資擴股協議,信達投資在向第三人轉讓股權時應不影響莊勝公司增資入股的實現。信達投資轉讓股權之前,提前30日書面通知了莊勝公司。莊勝公司雖表示不同意信達投資轉讓股權,但未提出購買,應視為莊勝公司同意轉讓并放棄優先購買權。信達投資在轉讓公告中充分披露了與莊勝公司簽署的《框架協議書》等協議內容,聲明受讓方需承繼履行全部協議相關義務,受讓人中信國安表示同意;項目獲得審批立項后,信達置業多次督促莊勝公司辦理增資手續,并表示全力協助;本案訴訟期間,信達置業的股東(中信國安等)仍以書面形式同意承繼《框架協議書》等全部協議中的相關義務,接受莊勝公司入股信達置業持有其20%股權。信達投資轉讓股權不影響莊勝公司入股信達置業并取得20%股權的目的實現,亦不構成約定惡意違約。
2.2? 最高院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支持莊勝公司的訴訟請求,莊勝公司向信達投資返還合同款拆遷費共27.37億元
莊勝公司對一審不服向最高院提出上訴。2017年3月24日,最高法二審作出判決。就信達投資轉讓信達置業100%股權是否構成惡意違約,最高院認為:雙方約定,“莊勝公司參股項目公司之前,項目公司應為信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表明莊勝公司同意以項目公司作為合作平臺,系基于對信達投資的信任和信達投資承諾與莊勝公司合作經營項目公司。該約定系雙方進行合作的重要條件,各方均應全面履行義務。莊勝公司在收到轉讓股權的通知后,亦兩次發函明確表示反對,強調其合同目的在于與信達投資合作,而非與其不了解的第三方合作。但信達投資不顧莊勝公司明確反對,執意轉讓信達置業股權,導致莊勝公司無法按照約定的條件向信達置業增資入股。根據《框架協議書》約定,信達投資未按該協議及相關附件約定同意莊勝公司或其指定的民事主體向項目公司增資,則應視為信達投資惡意違約。
2.3? 最高院再審撤銷原二審判決,維持北京高院判決,莊勝公司在信達置業的股權比例由20%增加至35%
二審判決后,信達投資、信達置業、信達北分向最高院申請再審。最高院于2019年12月裁定再審,2020年12月25日做出判決。
關于案涉協議的合同主要目的是否實現及莊勝公司是否享有法定解除權?再審認為:《框架協議書》首部明確“三方就莊勝公司向信達投資轉讓項目的交易框架及信達北分對莊勝公司所欠債務的重組事宜簽署本協議”,說明協議主要目的就是項目轉讓和債務重組?!犊蚣軈f議書》共14條,9個條款是對項目轉讓與債務重組的約定,可見協議的主要條款就是項目轉讓和債務重組,并且項目轉讓和債務重組部分已履行完畢,莊勝公司債務危機已解除,案涉土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已轉移到項目公司名下。信達投資同意莊勝公司增資1億元參股項目公司占股20%,莊勝公司已完成1億元出資,雙方已召開項目公司第一次股東會,莊勝公司已成為項目公司事實上的股東。信達置業多次通知莊勝公司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以上表明,《框架協議書》等協議的主要條款已履行完畢,協議主要目的已實現,其余協議目的也可實現,不符合法定解除的規定。
關于信達投資轉讓股權的行為是否構成《框架協議書》所述惡意違約,莊勝公司是否享有約定解除權,再審認為:《框架協議書》第13.4.4條約定:信達投資不按照協議及附件約定同意增資的,構成惡意違約,莊勝公司有權解除協議?!犊蚣軈f議書》及相關附件關于增資問題歸納為:信達投資要指定項目公司;莊勝公司有權以1億元參股項目公司,占股20%;莊勝公司參股前,項目公司應為信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信達投資與莊勝公司互相配合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莊勝公司要求對20%股權的工商登記,并非否認自己實際享有股權,莊勝公司早已成為事實上的股東,信達投資轉讓股權在莊勝公司參股之后,不違反“莊勝公司參股前項目公司必須是信達投資全資附屬子公司”約定。項目公司章程約定“除非得到對方的同意,并經審批機關批準,任何一方都不得將其認繳的出資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公司股東以外的第三人。如對方不同意轉讓,應當購買,如不購買,視為同意轉讓;章程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雙方已在章程上簽字蓋章,依法適用于雙方。信達投資轉讓股權時提前一個月通知,莊勝公司雖反對但未提出購買,應視為同意轉讓。另外,信達投資自始至終按照協議及附件約定的條件同意莊勝公司增資,未能辦理工商變更登記雙方均負有一定責任。信達投資轉讓股權的行為有公司章程為依據,且不違反《框架協議》第9.2條的約定,不構成惡意違約,莊勝公司不享有約定解除權。
3? 巨額經濟利益是糾紛動力,也是各方走出困局的保障
最高院在再審判決中指出,為了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正常交易秩序,本院多次召集各方進行調解,信達置業及其實際控制人中信國安自愿將莊勝公司在信達置業的股權由20%增加至35%,莊勝公司提出要獲得案涉項目37%的土地權益。由于雙方要求差距過大,調解未果。
信達置業股權的35%和涉案地塊的37%,究竟差別在哪里?
莊勝公司控制人周建和(騰訊網2021年2月27日報道)說:“中信國安并不按法院要求執行,一直在施工,目前未開發的部分還有37%,我只要這部分?!薄爸行艊餐暾恼f法是:整個項目全部盈利約30億元,35%股權可以換成10億元,10億元又可以折合成1萬平米房子,莊勝可以拿10億元或者1萬平方米房子退出?!薄暗绻凑张c信達投的合同約定,莊勝公司擁有信達置業20%權益來推算,莊勝二期地塊整個地上可銷售建筑面積30萬平米,莊勝可以占地面可銷售面積約6萬平方米。按照2.5萬元/平米的成本計算,莊勝需承擔15億元成本,再按照現在銷售限價12.5萬元/平米計算(該項目二手房市場價16-18萬),價值75億元,有60億的資產溢價?!?0億vs10億,周建和認為自己提出37%的地塊權益已是極大讓步。
案涉項目開發至今已17個年頭,任何一方在控制該項目時,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加之巨額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如按照當初的規劃,項目開發應已賠得一塌糊涂。筆者經查詢公開信息(未去除重復發布的案件)獲悉,中信國安作為被執行人的首次執行案件超過110件,其中多起億元以上案件;莊勝公司作為被執行人的首次執行案件超過500件,多為與房屋有關的執行案件。兩家公司都是失信被執行人,雙方財務狀況可見一斑,說是為該項目拖得精疲力盡并不過分。
4? 有限公司股東的人合性和合作的信賴利益
莊勝公司認為,與信達投資基于相互承諾而合作,合作本非風平浪靜,信達投資對外轉讓股權屬于單方面改變承諾,股權轉讓后的未來不可預測,對此表示擔憂。莊勝公司就信達投資轉讓股權兩次復函可謂真切,其核心意思為:雙方合作是為了開發項目,但信達投資阻礙莊勝公司實現權益已失信在先,現在又違約轉讓股權,面對陌生的第三人,莊勝公司的合作初衷更無法保障。
2012年9月29日,莊勝公司致函信達投資再次提出異議:“《框架協議書》第9.2條明確約定‘莊勝公司參股項目公司之前,項目公司應為信達投資全資子公司,貴司此時轉讓項目公司股權,直接違反上述協議約定,嚴重侵害我司獲得上述股權和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例如:使我司上述股權能否依約得到落實取決于不確定的第三方是否遵守承諾,取決于不確定的第三方的各方面限制性規定等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迫使我司與不了解的第三方進行前途未卜的合作;即使屆時落實了股權,但最終股權收益的實現取決于我司不了解的第三方的誠信、實力、經營能力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這樣的股權和貴我雙方協議約定的股權是完全不同的。即使貴司沒有書面拒絕我司依約參股項目公司,貴司此時轉讓股權,為貴司用行動表示貴司不再履行合作協議?!?/p>
最高院二審對項目公司的人合性和雙方合作的信賴利益,分析亦非常透徹?!犊蚣軈f議書》及《框架協議書補充協議(三)》是當事人為在債務重組基礎上合作開發案涉地塊訂立的合同,以發起設立項目公司為重要合同內容,并就此強調了人合性要求。該協議書第9.2條約定信達投資在莊勝公司入股信達置業前負有持股義務,第13.4條約定了信達投資惡意違約的嚴重后果,其目的即在于肯定莊勝公司對合作主體、合作模式的選擇權和信賴利益,以保障實現莊勝公司對通過信達置業與信達投資合作開發案涉地塊的合理期待。信達投資對持有的信達置業股權享有依法處分的權利,但不能據此否定其在莊勝公司尚未入股前不得轉讓該股權的合同義務及相應合同責任。
5? 誠實信用原則與公平
再審判決書的最后,最高院強調:誠實信用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事人在商業交易中應該嚴格遵守。對于重大復雜的商業交易,雙方更應該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積極履行合同義務,不得濫用合同權利,影響交易的安定性和交易秩序。即使雙方在履行協議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爭議, 也應該從交易的大局出發,在不影響合同根本目的實現前提下,努力維護交易的穩定性和交易秩序,實現利益共享和公平分配,防止利益嚴重失衡。
得益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價格較項目開發之初有較大提升,盡管項目仍未全面銷售,但預期仍將獲得重大利益,這既是糾紛的原因,也是糾紛的動力。雙方為擺脫糾紛困境,實現預期利益,項目必須變現。但不解決糾紛,理順各方關系,即為妄想。最高院此刻邁出關鍵一步,出于化解糾紛的目的,多次主持調節糾紛各方。為使項目早日銷售,盡快實現各方權益,信達置業與中信國安向最高院提出自愿將莊勝公司在信達置業的股權由20%增加至35%。案涉400億元項目發出耀眼之光。
再審判決支持了信達置業要求莊勝公司開具稅務發票、移交拆遷資料的反訴請求,信達(中信國安)方面應屬完勝;判決確認莊勝公司在信達置業的股權由20%增加至35%,莊勝公司的權益也大幅增加亦屬完勝。再審充分考慮了項目歷史和現實,較一審、二審更加體現出了公平原則。
因股權轉讓而起,案涉400億的糾紛應該就此平息。
(作者為北京市澤普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