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促進省屬企業與金融機構透明、高效合作,以同時達到對資金資產創新監管以及降本增效的目的,廣東省國資委統籌指導、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搭建,廣東省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具體運營了全國首個省級國企資金資產融通平臺——“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下簡稱“粵資匯”)。
1? 項目基本情況
“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為省屬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集信息發布、展示、報價、統計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吸納綜合實力強、風險管理機制健全的各類型金融機構為省屬企業提供各類財資管理專業服務,充分發揮市場化及信息化手段,通過結合競價的綜合評分機制,促進省屬企業與金融機構透明高效合作、陽光交易。
“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于2020年7月1日正式上線,在省國資委的指導下,8月實現平臺首筆資金融通項目落地。平臺的規劃業務包括資金融通、資產盤活及其他財資服務三大板塊。首期上線的是“資金融通”板塊下資金存放、購買理財、流動貸款業務。項目貸款、債券承銷商選擇、供應鏈服務等業務也將逐步上線。
2? 項目特點
“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實現業務全流程“八個在線”,包括在線項目方案編制、在線項目發布、在線公告與報名、在線組織競價、在線結果公示、在線選定成交方、在線履約登記、在線交易評價等功能。企業進行項目發布時可根據自身需求在平臺上設置公告與競價時間、意向服務方相關條件、評價標準與權重等要素,金融機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競爭。例如廣東某省屬企業通過“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發布了一筆5000萬元的購買理財項目,隨后9家銀行進行了激烈的線上競價。一番競爭遴選后,該項目順利成交。從企業發布項目到項目成交,僅耗用3個工作日,全程通過線上完成,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實現了資金資產陽光交易,國有企業保值增值。
為了吸納綜合實力強、風險管理機制完善的各類型金融機構,“粵資匯”平臺通過設置遴選三大指標,通過遴選的機構可在平臺上報名參與競價,為省屬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粵資匯”平臺采用綜合評分法,引入公開競價模式,以便企業全面評價存貸利率水平、銀行整體實力、綜合服務能力、總部銀行和地方稅收貢獻,企業擇優選擇,降低國企融資成本,增加資金收益。
同時,為了提高國資企業資金資產運營效率,平臺還實現企業項目數據化、可視化、規范化管理,通過分級賬戶授權管理,實現一級賬戶對二級賬戶的數據管理功能。平臺通過對銀行、廣東省屬國企雙端口的線上整合及配套系統功能支持,由線下對接轉變為線上撮合,金融機構能夠競爭報價,形成一家企業對多家銀行的模式,各家銀行能充分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及市場報價情況,促使銀企項目合作實現最優適配。例如某省屬企業在平臺上發布了一筆12億的存款項目,吸引了16家銀行類金融機構進行報名。因為項目金額大,多家銀行選擇了不滿額的意向金額,并且設置了最低可接受的金額標準。企業將可根據金融機構的綜合評分排名以及金融機構的接受拆分金額區間,在線選擇匹配多家合作銀行合作同一筆業務。
3? 項目成果
自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完成了兩次金融機構遴選。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臺累計成功注冊用戶488 家,包括一級用戶57家,二級用戶431家。其中,36家銀行一級用戶準入了平臺業務,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外資銀行等。
從數據看,“粵資匯”平臺對國企降本增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某省屬企業發布了一筆1個億的流動貸款項目,經過5家銀行激烈競價,比企業初始設定目標利率下降13.8%。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臺累計發布項目172筆,項目發布金額441.57億元;累計成交項目(選定成交方)151筆,累計成交金額383.7億元;按照企業設定的基礎利率與成交利率的差額計算,累計增加利息收入6418.11萬元,減少貸款成本7543.59萬元。
4? 項目啟示
實現國資監管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需要信息化、數字化、平臺化的渠道工具。“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實現省屬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高效對接,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承擔陽光交易和公共服務職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平臺致力于降低國資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資金運營收益,是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有效實踐,是一次提升國資國企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