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婷
摘 要:小學生對英語教學活動抱有較強的抵觸感,文化與語言上的差異使得小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課堂教學工作平淡無味。借助多元化英語歌曲對學生開展教育,在旋律中幫助學生感受英語作品中的智慧與文化,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本文從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入手,探究如何借助英語歌曲完成小學英語教學任務。
關鍵詞:英語歌曲;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大部分教師都將英語歌曲視為一種課外欣賞材料來使用。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關注英語歌曲的娛樂價值,并不會強調英語歌曲的教育功能。對學生來說,英語歌曲中有更為豐富的詞匯、句式等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語言技能的新方法。雖然其與教材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但對于語言知識的應用更為全面,配合動聽的旋律,學生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語言知識的學習,從而為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兒童歌曲導入單詞教學——訓練基礎
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基礎材料,單詞知識與英語文本互相融合,共同構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本框架。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單詞學習能力,夯實基礎,鍛煉技能,才能為后續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但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單詞教學以記、讀、寫的老三樣為核心,學生的單詞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強,在單詞教學活動中表現得極為被動,面對復雜的單詞知識,如果不能形成科學有趣的教學方法,學生則很難有學習單詞的欲望。教師可借助兒童歌曲開展單詞教學活動,在兒童歌曲中分析并傳授單詞知識,培養學生的單詞學習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My friends”的教學為例,在本章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學習friends、this等簡單的單詞知識,并形成初步的單詞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由字母、音標組成的單詞是極為枯燥的,教師可利用英語歌曲《If you are happy》開展單詞教學活動。對于突然出現的英語歌曲,學生會產生明顯的畏難心理,認為需要學習更為復雜的英語單詞,從而畏懼英語教學活動。但《If you are happy》正是中國的《拍手歌》的原聲版本,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中文《拍手歌》,在回憶了“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旋律之后,學生會將旋律帶入英文歌曲當中,此時,單詞的學習水到渠成。《If you are happy》一句在歌曲中重復出現,與漢語歌曲中的“如果感到幸福……”一句相互呼應,而隨后的“ clap your hands”“ stamp your foot”與原歌曲形成對照,使得學生獲得了重新解讀英語知識的機會。
二、經典歌曲導入語言訓練——學習技能
小學生雖然不具備出色的英語表達能力,但其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經驗,相較于教材內容,各種英文歌曲給學生所留下的記憶會更為深刻。在教學指導活動中,教師可嘗試借助經典歌曲開展單詞記憶訓練活動,借由歌曲、歌詞互相搭配,以全新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單詞學習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In class”的教學為例,學生開始學習英語中介詞的使用方法,對介詞的使用原則進行整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在于“如何學習單詞知識”,教學活動的目的性特點掩蓋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利用經典流行英語歌曲開展語言訓練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介詞的使用方法。以英語歌曲《Song for someone》的教學為例,在“In class”中,介詞“in”表示“在××之中”,而在《Song for someone》中,介詞的內容、漢語釋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師可為學生導入英語歌曲,借助英漢歌詞的對比展示幫助學生了解單詞知識,在這一環節,學生學習到不同介詞的使用方法,對“for”進行了解讀:在歌曲中,“Song for someone”代表“送給某人的歌”,由此,for可翻譯為“為了”“給”的含義。在歌曲中,“A song for someone”頻繁出現,“get into”“break into”“so…to”句式被頻繁使用,學生能夠了解到對不同介詞的學習方法,從而可以從多個角度學習介詞知識。
三、民族歌曲導入文化資源——開闊眼界
復雜的單詞知識互相融合,構成了句式、語法等表達結構,想要幫助學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走得更遠,教師必須學會鍛煉學生的英語單詞學習技能,導入多元化文化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其站在文化的角度上學習英語知識。在單詞教學活動中,英語歌曲的應用不應該停留在低齡化、流行化的層次,將有民族特色的英文歌曲帶入課堂,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能夠使其主動學習英語單詞知識。教師可借助民族歌曲導入文化素材,在歌曲中幫助學生感受不同單詞的不同表達特點,完成單詞的記憶、表達和應用等任務,調動學生的單詞學習熱情。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Our new home”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單詞以名詞的學習為重點,教師可導入帶有名詞知識的經典民族歌曲,幫助學生學習并積累英語知識。在這一環節,教師可選擇經典英語民歌《Diary》《Green Fields》為教學素材,借助文化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在《Diary》中,學生學習到diary、eyes、air等名詞,并獲得新的學習經驗。在歌曲中,“the writing”代表著“女子所寫下的東西”,“write”是動詞,但在轉化為進行時態之后,卻可以當名詞來使用。在民歌中,學生發現了新的語言現象,并向教師提出名詞的使用方法,就歌曲中出現的英語句式向教師進行了提問。而在《Green Fields》中,學生需要學習名詞的復數形式,對復數名詞的基本概念、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的了解,完成互動任務。在歌曲中,“valleys”“rivers”“skies”逐一出現,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基本學習方法,了解到單詞復數形式的變化特點。在民族歌曲之下,學生了解到西方音樂的表現特點,然后在旋律中感知單詞知識,學習活動更加自由。
四、現代歌曲導入互動載體——調動興趣
現代歌曲素材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創造全新的語言環境,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使其獲得學習語言知識、應用語言知識的良好素質。對小學生來說,對音樂的愛好能使其不斷接觸英語歌曲,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旋律,但這種音頻上的記憶無法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提供幫助,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干預,發起互動教學,抓住現代英語歌曲中的英語要素完成單詞教學工作。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At weekends”的教學為例,在學習單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強調簡單單詞知識的應用,更要注重對單詞知識的深度加工,完成單詞教學指導任務。在這一環節,教師可選擇以短語、單詞為核心表達體系的教學材料開展教學工作。以現代英文歌曲《Here with you》《Don't stop the music》《As long as you love me》為例,歌曲中給出了“Don't do something”“as long as”等句式,借由單詞的互相搭配構建歌詞,教師可借助英語原聲材料展示音樂作品,給出英語字幕,要求學生對歌詞進行賞析和閱讀。教師應結合英語歌曲,對單詞的引申含義進行講解——大部分英語單詞都帶有雙重含義,在組成英語短語之后,單詞的引申含義開始“發揮作用”,了解英語單詞的多元表達特點,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單詞是構建英語能力大樓的磚瓦,只有針對單詞知識做好教學指導工作,努力夯實學生的基礎,才能提高學生的單詞學習水平。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單詞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發起針對性的訓練,學習單詞、分享文化,借助英語歌曲構建更為開放的單詞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王曉曉.小學英語歌曲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0.
[2]古麗米拉·艾麥提江.英語歌曲歌謠輔助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實驗研究[D].伊犁:伊犁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