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孫貴
(福建省政和縣石屯中學,福建南平 353601)
初中是學生從小學過渡到高中的重要階段,物理是初中階段新增加的一門學科,它以實驗為基礎,知識較為抽象,所以找到適合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的教學方式極其重要。教師可以引入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巧,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日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物理課程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而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物理課程,加上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習難度大,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2]。對此,教師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實驗,通過新奇的物理現象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發展思維,加深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從而使其更好地進行物理學習。
要想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且能夠學有所得,教師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變為學生能夠輕松理解的形式,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情境教學[3]。情境教學是目前受到廣泛應用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課程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學“光現象”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光現象是怎么產生的?”這樣可以達到普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目的。然后,教師創設實驗情境,向學生展示實驗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光線從空氣中傳播到玻璃中,最后從玻璃中射出的過程和現象,思考光線是如何折射和反射的,從而讓學生掌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過程。演示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幾分鐘思考時間,然后結合實驗過程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同時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最后,教師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運用到或能夠發現這種現象,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運用知識,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光現象,如達爾文效應——在樹比較多的地方能夠看到樹枝和樹葉間的光束,還有下雨后形成的彩虹等,都是太陽光的折射現象,通過這些具體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探索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自主意識都能為學生提供幫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就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自主動手的意識和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學習思維,他們缺乏的并不是過多的思維訓練,而是將他們的思維引導出來[4]。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無異于強行向他們的大腦中塞進他們原本不需要的東西,學生就會下意識地產生抗拒心理,從而適得其反。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過度干預學生的實驗過程,避免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阻礙學生的思維發散;但也不能什么事都不管,而是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實驗動態,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明確研究方向[5]。
例如,在教學“透鏡”實驗課前,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透鏡,并收集生活中使用透鏡的事例,讓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和教材來理解透鏡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提前對實驗課內容有大概的掌握。課上,教師先利用簡短的時間讓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學習所得,再根據實驗課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在學生自主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實驗動態并適時提出建議,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只給學生部分建議,而不是具體告知他們如何進行實驗,要讓學生不斷地動腦思考,探究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透鏡成像的原理。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實驗的觀察、探究和運用等。很多實驗并非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學情將學生合理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針對實驗內容提出問題,然后各自表達觀點和想法,互相討論并解決問題。這樣做能降低實驗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產生新的思維火花,找到新的實驗方法,或者發現潛在的實驗問題[6]。
例如,在驗證“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每個組的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探討實驗目的、器材、步驟及實驗結果,提前熟悉實驗內容,并且進行合理分工,如一名學生負責電路的設計,另一名學生負責實驗中電流、電壓的記錄和整理等。在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就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在下次課上讓每組派一名學生匯報組內分析結果。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積極發表意見及觀點,能夠從多方面分析問題,擴大思考范圍,同時能密切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實驗是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夠增強實驗過程的趣味性,而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發散思維,產生新的想法,同時體會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意義。
初中物理是學生升入初中后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如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物理知識,是教師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探究性物理實驗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趣,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