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蓮,常 才,馬富成,王虎林,賀志香
1. 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新疆 喀什844000;
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科,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腫瘤學系,上海 200032;
3.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乳腺癌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對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伴隨著中國居民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且發病年齡逐漸減小[2]。特別在南疆高原及平原地區乳腺癌發病率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但由于南疆高原海拔高、人們衛生意識較差等原因,乳腺癌早期篩查工作的進展遠不如平原地區順利。南疆高原海拔平均4 km以上,低溫、強紫外線和氣候干燥是其主要的氣候特征。有研究[3-4]表明,高海拔地區乳腺癌患者與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之間存在一些基因表達及影像學表現的差異。因此這種高原地區的特殊性氣候環境可能對該地區乳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擬分析高海拔地區乳腺癌患者與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在超聲表現上的差異,探索高原特殊氣候對乳腺疾病的影響及其機制,以期為南疆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早期篩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選取2018年9月—2021年4月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地區不同,分為試驗組(高原地區)50例,對照組(平原地區)50例。本研究經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初次發現乳腺結節、未經確診的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入組前已經確診為乳腺癌的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因其他腫瘤入組前接受過放療和/或化療的患者。
試驗組50例,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50.26±8.35)歲;體重指數19.0~24.0 kg/m2,平均體重指數(21.36±2.34)kg/m2;病程4~7年,平均病程(5.61±1.36)年;腫瘤直徑19~25 mm,平均腫瘤直徑(21.04±2.22)mm;臨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9例,Ⅲ期3例;組織學分化,低分化14例,中分化30例,高分化6例。對照組50例,年齡42~61歲,平均年齡(52.31±6.28)歲,體重指數18.0~25.0 kg/m2,平均體重指數(22.48±2.18)kg/m2;病程4~7年,平均病程(5.34±1.65)年;腫瘤直徑19~26 mm,平均腫瘤直徑(21.96±1.78)mm;臨床分期,Ⅰ期26例,Ⅱ期21例,Ⅲ期3例;組織學分化,低分化15例,中分化28例,高分化7例。
采用荷蘭Philips公司的AF70、飛依諾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VINNO 70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測,探頭頻率為4~12 MHz,超聲檢查前無需特殊準備,有乳頭溢液者最好不要將液體擠出。根據需要患者取仰臥或側臥位,如果患者自覺特殊體位有腫塊的感覺,可以讓患者采用特殊體位進行超聲檢查,如直立或者坐位等。檢查時患側手臂盡量上抬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探頭直接放在乳房表面,對乳頭、乳暈,以及乳房外上、外下、內上、內下4個象限進行全面掃查,次序可由操作者自行確定,以乳頭為中心行放射性掃查為佳。注意檢查范圍全面,不要漏檢,同時應檢查腋下淋巴結情況。掃描完成后,收集其超聲影像學參數。數據收集完成后,由另一名影像學醫師進行診斷,該影像學醫師在診斷前不可查看患者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或與病理學診斷進行對比,病理學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5-6]。
比較超聲檢查對不同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準確度;比較不同地區乳腺癌超聲造影參數的差異;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參數的診斷效能,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
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超聲診斷試驗組的準確度為83.87%(26/31),超聲診斷對照組的準確度為87.87%(29/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超聲對不同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結果
兩組患者在達峰時間、平均渡越時間和局部血流量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峰值強度和局部血容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彈性成像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
表2 不同地區乳腺癌患者組織超聲造影參數的差異
2.3.1 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對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能
以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為自變量,乳腺結節石蠟包埋切片病理學檢查結果為因變量,建立ROC曲線。
ROC曲線分析顯示,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診斷中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5.52 dB、3.93分、2 170.15 mL,具體見表3和圖1。
表3 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對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能
圖1 在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ROC曲線圖
2.3.2 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對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能
以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為自變量,乳腺結節石蠟包埋切片病理學檢查結果為因變量,建立ROC曲線。ROC曲線分析顯示,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平原地區乳腺癌診斷中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5.25 dB、4.36分、1 619.40 mL,具體見表4和圖2。
表4 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能
圖2 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ROC曲線圖
隨著科技的發展,對乳腺癌發病機制的研究已經到了基因水平,但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不同海拔地區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清指標含量明顯不同[7]。高原地區與平原地區在氣候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氧含量較低、紫外線照射增加等,可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的功能。高海拔厄瓜多爾混血兒人群內含子變體AKT1突變率更高,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8]。因此理論上推斷高原地區的氣候環境有可能對乳腺結節的內部結構造成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超聲診斷試驗組的準確度為83.87%(26/31),超聲診斷對照組的準確度為88.87%(29/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超聲在南疆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的乳腺癌診斷中均有較好的診斷效能。本研究中發現試驗組超聲造影的峰值強度和局部血容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彈性成像得分低于對照組,與唐雪蓮等[4]先前的研究結果部分一致。袁超等[9]在研究結腸癌患者時,也發現高原地區患者的TNF-α的水平顯著高于平原地區。高原地區與平原區域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于高原地區低壓缺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國外有研究[10]表明,隨著緯度的增加,紫外線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也有一些研究[11-12]認為太陽輻射的增強并不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因此紫外線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還有待考證。Zhang等[13]利用缺氧這個因素誘導出了乳腺癌干細胞,Yttersian等[14]利用高壓氧治療乳腺癌患者,都揭示出一種氧依賴性抗腫瘤機制,由此可見缺氧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缺氧條件下,機體可誘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細胞因子的表達,促使血管新生,這種新生血管往往脆性較強、容易滲漏,從而又加重了缺氧,且缺氧環境下,機體可增強由亞硝酸鹽介導的NO-sGC-cGMP途徑,促使血管舒張,增加血流量[15-19];高原地區獨特的氣候加重機體的缺氧,乳腺癌組織局部血供增加,新生血管占瘤體的比例大于平原地區,因此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峰值強度和局部血容量高于平原地區。高原地區乳腺癌組織新生血管更多,更容易出血、壞死、囊變,使得結節質地變軟,因此彈性成像得分低于平原地區[20]。
為了進一步分析超聲造影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南疆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中的診斷效能,本研究繪制了ROC曲線,其中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南疆高原地區乳腺癌診斷中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5.52 dB、3.93分、2 170.15 mL,AUC值分別為0.694、0.733和0.812;ROC曲線分析顯示,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在平原地區乳腺癌診斷中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5.25 dB、4.36分、1 619.40 mL;AUC值分別為0.738、0.818和0.879。本研究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樣本量太少;由于同類別文獻報道較少,無法進行充分的對比分析等。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對南疆高原及平原地區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均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但兩者在峰值強度、彈性成像得分和局部血容量等參數上有所差異,臨床醫師在應用超聲分析乳腺結節時,還需考慮地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