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涵 白冰兒 劉松懷 西英俊 金文青 李玉青 閆 芳*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8;2.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100069;3.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心理教研室,北京 100068;4.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北京 100068;5.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預防醫學會秘書處,北京 100013)
自2001年我國啟動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以來,心理咨詢行業在20年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隨著心理咨詢職業化的不斷成熟,從業人員數量的不斷增多,大量問題也隨之出現。由于缺乏系統的管理,目前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資質參差不齊,亂收費與違背職業倫理的現象屢屢出現,這樣非但達不到心理咨詢的效果,反而會對來訪者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1]。制定合理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從業人員及培訓基地評價指標是保證行業健康發展、完善心理咨詢管理體系的重要措施。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19年啟動了“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篩查及心理問題干預項目”。本研究作為項目中的一部分,旨在探索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資質標準和管理措施,規范心理咨詢行業人員的從業行為。本研究利用個人深度訪談結合改良的德爾菲法開展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從業人員及培訓基地的評價指標的制定,在已有心理咨詢行業管理辦法及條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進行指標的更新和完善,制定符合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行業現狀的心理咨詢標準服務評價指標。
由1名經驗豐富的精神科主任醫師、1名臨床方法學研究人員和1名臨床心理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組成工作小組,負責本研究中的文獻檢索、設計訪談提綱、開展個人深度訪談和德爾菲專家咨詢、進行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小組成員接受過系統的精神衛生與精神病學、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學專業訓練,掌握精神障礙和常見心理問題特點。小組組長具備獨立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測量能力,接受過中歐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咨詢操作技巧等專業培訓,同時參與過養老機構心理咨詢相關標準的制定,具有豐富經驗,為本研究的順利實施提供專業和技術保障。
通過文獻檢索對國內外心理咨詢服務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歸納整理,了解國內外關于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從業人員和培訓基地現狀、政策方針、行業內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初步提煉社會心理咨詢標準指標體系。由兩名工作小組成員利用“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標準”、“評價指標”和“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ological consultant”、“evaluate*”、“indicator*”、“guideline”等檢索詞檢索中英文數據庫及官方網站。中文數據庫和網站包括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英文數據庫和網站包括PubMed、美國國家咨詢師認可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s, NBCC)、英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學會(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BACP)等國外心理學會和政府衛生系統官方網站。檢索時間截止到2019年8月1日。
文獻納入標準:①文獻題目包括心理咨詢行業評價指標;②研究類型不限,綜述類文章的參考文獻也可作為其他文獻來源;③語言為中文或英文。與心理咨詢服務評價指標關聯度較低、未提及具體的心理咨詢評價指標的文章則被排除。由2名工作小組成員使用自編的數據提取表格提取文獻和法律法規中的相關指標名稱、內容、來源等信息,并進行核對,意見不統一時組內討論解決。
1.3.1 確定訪談對象
2019年8月28日至2019年9月20日期間,采用動態抽樣方式,從“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篩查及心理問題干預項目”心理咨詢師管理數據庫中選取研究對象進行個人深度訪談。樣本量的大小遵循“信息飽和”原則[2],當下一個受訪者已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時,則不再進行新的訪談對象的選擇。
1.3.2 個人深度訪談的實施及分析
定性訪談的設計、實施和報告參考文獻[3]中的要求。工作小組根據文獻檢索和指標提取結果,經過組內討論后,分別制定針對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行業領導、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機構負責人和心理咨詢師的半開放式訪談提綱。實施訪談前訪談小組成員對現場情況進行預測,并接受訪談技巧的訓練。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機構運營現狀、服務模式、與精神??漆t院的轉介機制、來訪者隱私保護、職業倫理、從業人員的資質、實習和督導、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的建議等。單次訪談時間不少于30 min,在取得受訪者同意后采用全程錄音的形式進行記錄,并在訪談結束后將錄音轉成文字稿,通過質性分析擬從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心理咨詢從業人員和心理咨詢培訓基地角度,初步形成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標準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再進行德爾菲專家咨詢。
1.4.1 確定咨詢專家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19年10月17日至11月19日期間選擇79位心理咨詢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專家類型包括心理咨詢機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醫務人員、科研人員、高校教師等。專家納入標準:①從事心理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相關方面的臨床、科研或管理工作;②具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③自愿全程參與本次調查的函詢。排除標準:不愿參加調查或沒有時間參與的人員。
1.4.2 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的實施
在實施正式的德爾菲專家咨詢之前,首先協調組織專家召開專家討論會進行指標的預評價。由專家進行背對背的指標評價,而后進行討論,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德爾菲征詢表。采用線上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德爾菲法咨詢。問卷共包含三部分內容:①填表說明(研究目的、研究過程和指標解釋);②專家的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學歷、工作單位類型、職稱、專業和聯系方式等);③專家對于三級指標的打分(重要性、敏感性、可操作性),以及專家權威程度的評估(熟悉程度,判斷依據),并提出條目的修改、增加或刪除意見。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判斷依據包括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同行了解和專家直覺,賦值情況見表1;專家熟悉程度的賦值為(非常不熟悉0.2、不熟悉0.4、一般0.6、熟悉0.8、非常熟悉1.0),詳見表1。本研究共進行兩輪專家咨詢,第一輪調查結束后立即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形成下一輪專家咨詢表,回收第二輪咨詢結果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后,最終形成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從業人員及培訓基地標準評價體系。

表1 指標判斷依據賦值(Ca)Tab.1 The score assignment for the judgement of indicators (Ca)
文字稿的逐步編碼、節點聚類分析、樣本間對比。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德爾菲專家咨詢結果進行處理分析,計算專家積極系數反映問卷回收情況;通過條目重要性評分均值反映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專家協調系數(W系數)和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反映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通過專家判斷依據(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術平均值計算得到權威系數(Cr)來反映專家的權威程度[4]。權威系數≥0.7認為專家權威程度較高[5]。指標篩選標準為:重要性評分均值>3.5,變異系數<2.5,滿分率>20%[6]。結合專家意見,對不符合篩選標準的指標進行篩除,對滿足篩選標準的指標進行修改后再評,最終當所有指標均滿足篩選標準,且專家意見達成統一,則完成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研究共檢索到心理咨詢相關中英文文獻和法律法規152篇,經過去重、題目摘要和全文閱讀篩選后,最終共有19篇文獻納入本研究參考文獻池。其中期刊論文13篇[7-19],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6篇[20-25]。工作小組從參考文獻池中提煉出心理咨詢機構、從業人員和培訓基地評價指標。心理咨詢機構指標主要包括機構資質、基本功能、人員配置、設備設施、房屋和規章制度;心理咨詢從業人員指標主要包括執業標準、實習培訓和督導經歷;培訓基地指標主要包括準入標準、師資配置、硬件配置、課程要求和考核標準。工作小組將文獻中提煉的指標與北京市實際情況相結合,初步形成三級指標體系,作為制定個人深度訪談提綱的主要依據。
2.2.1 訪談對象情況
5名社會心理咨詢機構負責人、6名咨詢師和1名衛生行政部門主管領導接受個人深度訪談。訪談對象中8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專業背景包括應用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心理治療、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等。心理咨詢師的從業年限為1~14年,主要學派包括精神分析/精神動力學派以及家庭治療學派。
2.2.2 初步形成三級指標體系框架
通過對訪談錄音文字稿的整理和分析,共形成100個編碼,聚類分析共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機構”、“人員”和“培訓基地”;詞頻分析結果顯示,“實習”、“督導”和“培訓”出現頻率較高,“社會服務”、“保險”和“來訪者滿意度”頻率較低。結合既往文獻和相關法規條例,共形成包括3個一級指標(機構標準、人員標準、培訓基地標準)、13個二級指標(機構標準:注冊登記、硬件配置、人員配置、服務配置、制度管理、培訓實習見習和督導、社會服務;人員標準:人員資質、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標準:準入標準、硬件配置、師資配置、課程配置)以及80個三級指標的標準指標框架。經過專家現場背對背預評價和討論后,參考實際可操作性,對指標進行篩選和合并,保留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42個三級指標納入德爾菲專家咨詢問卷。
2.3.1 專家積極性
第一輪調查共發放問卷79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回收率為96.2%;第二輪調查發放問卷78份(1人提前退出),回收有效問卷65份,回收率為83.3%。兩次調查的問卷回收率均高于80%,專家積極程度較好。兩輪專家分別有56人(56/76)和30人(30/65)對指標提出了增補、刪除及修改意見。
2.3.2 專家一般情況
參與第一輪調查的79名專家中有3人未按時返回問卷,因此有效人數為76人。其中男性29人(29/76),女性47人(29/76),平均年齡(44.0±7.5)歲,具有高級職稱者52人(52/76),碩士及以上學歷者49人(49/76)。專家的職業以醫務人員(37/76)、醫療機構管理者(18/76)及心理咨詢機構人員(13/76)為主。專業領域包括精神與精神衛生學(29/76)、心理學(21/76)、公共衛生(17/76)及管理學(9/76)專家的平均工作年限為(17.49±8.21)年,其中心理專業專家的平均工作年限為(17.75±8.27)年(表2)。

表2 專家一般情況Tab.2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ts
2.3.3 專家的權威程度、意見集中程度和離散程度
第一輪調查的專家判斷依據Ca為0.82±0.03,熟悉程度Cs為0.78±0.03,權威系數Cr為0.80±0.03;第二輪調查的專家判斷依據Ca為0.85±0.02,熟悉程度Cs為0.81±0.02,權威系數Cr為0.83±0.02。兩輪函詢后各指標的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的匯總情況詳見表3。

表3 兩輪德爾菲法各指標專家評分的均值、標準差和 變異系數結果Tab. 3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indictors in two-round Delphi consultants
2.3.4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兩輪調查的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結果詳見表4。第一輪調查指標重要性的W系數為0.124,可操作性的W系數為0.084,敏感度的W系數為0.097;第二輪調查指標重要性的W系數為0.095,可操作性的W系數為0.059,敏感度的W系數為0.067。兩輪調查各指標W系數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專家意見Kendall協調系數(W)及顯著性檢驗結果Tab.4 Kendall coefficients (W) of expert opinions and significance tests
德爾菲專家咨詢結果顯示,第一輪專家咨詢問卷共包含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42個三級指標。根據指標評分(重要性賦值均數>3.50分,CV<0.25,滿分比>0.20)和154條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了篩選、修改和增補。
針對第一輪調查中的27條三級指標、1條新增二級指標、2條新增三級指標和15條修改表述的三級指標,又開展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44個三級指標的第二輪德爾菲專家咨詢,并根據指標篩選原則及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了進一步整理,經專家討論后新增6個二級指標和相應11個三級指標;修改4個二級指標;完善34個三級指標。最終形成包括3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45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
本研究首先對行政領導、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管理人員及心理咨詢師進行個人深度訪談,廣泛征詢各方面意見,通過對訪談記錄進行劃線和編碼的方式進行定性分析,初步形成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管理規范的三級指標體系。而后選擇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漆t院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機構管理者和心理咨詢師作為專家開展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專家人數達76人,68.4%的專家具有高級職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權威性。兩輪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專家積極性較好,問卷回收率均>80%,超過50%的專家對指標提出了修改意見。專家權威程度結果表明所選專家對心理咨詢領域較為熟悉,判斷依據以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為主,保證了指標體系的科學性。第二輪調查中各指標的重要性平均分均>3.5分,變異系數均<20%,說明指標的重要性較高。由于指標數目和專家數量較多,兩輪專家的協調系數較低,但兩次德爾菲專家咨詢的專家協調程度較差,考慮可能與專家人數較多、專業背景不同、心理學流派多樣以及關注的重點不同有關。本研究在線上咨詢的基礎上還開展兩次線下專家討論會,對篩選后的指標體系進行專家論證,最終專家達成一致意見,保證了結果的可靠性,并形成由3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45個三級指標構成的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管理規范。
由于本規范只針對北京市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因此在規范中明確了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參與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及心理咨詢從業人員,并要求咨詢機構有能力配合政府完成公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對于機構的軟硬件要求主要參考《北京市心理咨詢服務行為規范》[21]及《北京市心理咨詢行業管理辦法》[22]的相關要求,同時結合專家意見及北京市實地評估結果進行修訂。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點:(1)由于德爾菲專家咨詢納入的專家人數較多,涉及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管理者、心理咨詢師、精神專科醫院醫生、心理治療師、衛生行政部門領導、高校心理專業教授、方法學專家等多種專業背景,導致專家協調系數較低。但綜合考慮指標重要性評分的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后,可發現專家的一致性較好,并且本研究通過召開線下討論會的方式對條目進行逐條討論,最終專家們的意見達成一致;(2)本研究主要基于定性的研究方法進行指標的凝練和整理,因此指標的實際評價效果還需要進行后續驗證;(3)由于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參與“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篩查及心理問題干預”項目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及心理咨詢從業人員,因此評價的指標體系只適用于該人群,外省市心理咨詢機構的管理規范還需在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后方可制定并實行。
本研究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構建北京市社會心理咨詢管理規范的三級指標體系,為評價社會心理咨詢機構資質、心理咨詢從業人員資質及培訓基地資質提供理論依據。后續將在實踐中對指標進行不斷完善,使其成為可操作性強、特異度高的社會心理咨詢管理規范,真正為規范北京市的心理咨詢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