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珊,王婷婷,賀 勇,謝 軼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四川 成都 610041)
2020年1月底,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要求教學單位開展線上教學,各地要區別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網上教學的特點,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安排,合理選擇學習資源。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20年春季本科教學全部轉為線上教學。醫學檢驗系講授的實驗診斷學課程亦從以往的線下課堂教學轉為線上網絡教學。該課程由醫學檢驗系負責教授臨床醫學五年制、八年制學生對醫學檢驗不同亞專業的實驗室報告解讀。然而,由于教學形式不同,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教學效果、學生滿意度等多方面差異還有待探討。本文介紹實驗診斷學線上、線下教學開展情況,對比分析了2019年度的線下教學和2020年度的線上教學兩種方式,希望為臨床醫學線上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生為授課對象,其中2019年度教學對象包括2016級五年制和2015級臨床八年制,共296人。2020年度教學對象包括2017級五年制和2016級臨床八年制,其中包括2017級五年制2個班226人,2016級臨床八年制以及2017級臨床八年創新班共89人,合計人數315人。
2019年度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形式,2020年度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采用線上教學形式。對醫學檢驗系承擔的實驗診斷學課程,我們圍繞教學效果,設計多個不同的教學問題,包括授課內容選題緊密結合臨床、授課內容概念清晰、授課內容重點突出、授課內容完整、授課教師表述流暢以及教師授課能引起我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后收集學生意見,并對兩種形式的滿意度進行分析。
開課前我們提供了兩種線上教學工具,向學生征集意見。第一種,通過騰訊會議等工具進行網絡實時教學;第二種,由各個授課教師錄制好教學視頻,提前一周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提前學習或者在當次網絡課堂上現場學習。按照教學計劃日程,采用微信群或QQ群進行在線答疑及總結。此外,針對重點問題,由教師在QQ群中提問,提高大家的關注度。
根據2020年春季教學計劃,內容涉及臨床生化、臨床血液檢驗、臨床微生物、臨床分子診斷、臨床免疫及輸血相關6個亞專業的實驗室報告解讀。實驗診斷學的教學部分共36個學時,涉及了心肌標志物的報告解讀、梅毒檢測的報告解讀、血清蛋白電泳的報告解讀、免疫固定電泳的報告解讀、凝血報告的解讀、血常規報告的解讀、正常骨髓象的報告解讀、分子診斷的臨床應用、輸血報告的解讀等方面。
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本科學生未能及時返校,共收到有效問卷回復78份,占總人數的24.8%(78/315)。2019年收到的有效問卷為148份,占總人數的50.0%(148/296)。
針對線上教學工具,71.8%(56/78)的學生認同PPT+旁白+在線討論的方式,另外28.2%(22/78)的學生選擇了全程直播+在線討論。關于在線直播,59.0%(46/78)的學生選擇了騰訊課堂的形式。
對2020年線上教學這一不同于以往的教學形式,64.10%(50/78)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降低了自己的學習效率。6個調查內容的總體很滿意度2019年(83.23%)明顯高于2020年(32.27%)。2019年學生對“授課內容選題緊密結合臨床”和“教師授課能引起我的學習興趣”很滿意度分別達到81.76%和78.39%;而2020年降低至38.46%和28.21%。對教師進行知識傳遞的表述、完整、清晰、重點突出4個方面的教學評價,發現2019年很滿意度為77.71%~96.62%,2020年為28.21%~38.46%。見表1。
表1 2019和2020學年學生對實驗診斷學課程中實驗室報告解讀的滿意度調查(%)
2019年學生在聽完課后認為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檢驗報告知識內容的比例為77.03%(114/148),而這一比例在2020年下降至20.51%(16/78)。認為報告解讀不需要改進的比例由2019年的 88.51%(131/148)下降至2020年的70.51%(55/78)。
線上教學具有覆蓋人群廣、資源可反復使用、靈活性和高效性等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是當前一種新的教學形式。線上教學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應對自己的在線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1]。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師和學生準備線上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面對屏幕進行線上教學時,失去了學生的及時反饋,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講授,這種講授往往使學生缺乏代入感,因而學生認為教師的線上講授是“冰冷的”。另外,本科學生極少接受線上教學,沒有線上學習的經驗,也不清楚線上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因此對教學內容往往感到茫然,在線上教學討論時也容易冷場。
相對于在線直播,學生更傾向于選擇PPT錄播的形式,說明大學生在時間管理方面有更多自己的想法。選擇PPT錄播,可以更加靈活地掌握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當今社會時間碎片化現象十分嚴重,作為新時代的本科學生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是其脫穎而出成為骨干的關鍵,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系統化學習更是當代學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不僅影響學生學習與成就,而且是終身學習中最重要的形式,將持續影響學生畢業、畢業后甚至終身獲得教育的能力。因此,提供優質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碎片化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課題。此次線上教學教師提供PPT錄播的形式中錄播時長非常重要,過長的錄播難以持續吸引學生注意力。研究發現,通常吸引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是15分鐘左右,因此錄播時長不宜超過20分鐘[2]。
通過兩個學年的對比我們發現,2020年采用線上教學后,學生的整體不滿意度上升,但這兩個學年的教師隊伍并未發生改變,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在線下提前學習PPT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外界干擾,不能像課堂上那樣全身心地投入PPT的學習中,導致部分內容沒有聽清或沒有想明白,以至于對部分內容不理解,導致其滿意度下降,認為是教師沒有講清楚。其次,所有課程均為線上教學,因此學生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電腦上,對視力的影響以及長期關注屏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均會使學習效率降低。再次,部分教師針對此次線上教學,需要單獨學習錄制軟件的操作,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且部分教師可能在錄制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練導致錄制失敗,這對于教師的心理也會有一定影響,可能影響其授課效果。不可否認的是,教學是教與學的互相結合,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激發教師更多更好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