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萬興麗,蘇紹玉,胡艷玲,陳 瓊,李小文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新生兒護理單元/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勝任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澳大利亞護士及助產士學會將護士的勝任力定義為“在專業領域中所表現出的技能、知識、態度、價值和能力”[1]。2003 年國際護士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提出注冊護士核心勝任力框架,將護理核心勝任力定義為“護士為提供安全及合乎倫理準則的護理服務所要求的特別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2]確定4項護理核心勝任力為評判性思維、評估、溝通和技術操作。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等國際組織強調合格的護士對于醫療系統的安全和質量的重要性,護士的低能力會增加住院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3]。美國新生兒科護士協會聲明新生兒科實踐護士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并持續保持勝任力,以確保臨床安全和為患者及家庭提供優質護理[4]。劉明等人合作構建了中國注冊護士核心勝任力框架,此后諸多研究者依據此框架和CIRN量表對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進行調查[5]。但國內和國外現有研究中暫時缺乏廣泛認同的新生兒專科核心勝任力量表[6],本研究以劉明等[7]編著的中國注冊護士核心勝任力量表為基礎,研究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現狀,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某“三甲”婦產兒童專科醫院新生兒科(含新生兒重癥監護室)155名在職護士作為調查對象,排除其中固定的辦公室護士4人,共納入151名護士作為調查對象。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年齡、性別、最高學歷、職稱、層級、新生兒科工作年限共6個項目。
1.2.2 注冊護士核心勝任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 該量表由劉明等[7]編制,共7個維度、58個條目,7個維度分別為:批判性思維、科研;臨床護理;領導能力;法律、倫理實踐;專業發展;教育、咨詢;人際關系。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0=完全沒有能力,4=很有能力),分數越高代表核心勝任力越強,總分為0~232分,其中174~232分(>3分)為高水平,116~173分(2~3分)為中等水平,<116分(<2分)為低水平。該量表總體信度Cronbach’s α值0.983,校度相關系數KMO值為0.926,7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74.728%。
將問卷內容錄入問卷星,并編制統一的指導語予以解釋,說明填寫注意事項,并在微信平臺發放問卷。
回收數據錄入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采取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選擇(±s)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方差分析后采用LSD法進行事后檢驗。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差異的因素進一步納入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共發放151份問卷,有效回收149份,有效回收率為98.68%。149名護士中男性11人(7.38%),女性138人(92.62%);平均年齡(27.92±4.71)歲。
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總分為(171.90±26.88)分,條目總均分為(2.96±0.46)分,為中等水平。
以核心勝任力為因變量,以一般人口學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性別、最高學歷、職稱、層級及工作年限新生兒科護士的核心勝任力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新生兒科護士CIRN總分
CIRN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法律、倫理實踐;人際關系;臨床護理;領導能力;專業發展;教育、咨詢;批判性思維、科研。其中法律、倫理實踐和人際關系兩個維度為高水平(>3分),詳見表2。
表2 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表2 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s,分)
維度得分法律、倫理實踐人際關系臨床護理領導能力專業發展教育、咨詢批判性思維、科研3.42±0.52 3.16±0.52 2.97±0.57 2.93±0.54 2.87±0.55 2.79±0.64 2.65±0.51
以護士核心勝任力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賦值方法見表3。結果顯示,職稱和性別納入回歸方程,R2=0.133,調整后R2=0.121,可解釋12.1%的變異度。職稱β值為0.304,對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影響較大,具體結果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
表4 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由調查可知,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總分為(171.90±26.88)分,條目總均分為(2.96±0.46)分,為中等水平。Mirlashari等[8]運用CIRN量表測量117名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的核心勝任力水平,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護士具有中等能力,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國內學者豆欣蔓等[9]對300名兒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調查結果也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目前,國內有關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的研究很少,涉及新生兒科護士的核心勝任力水平現狀的研究更少,缺乏有力的橫向對比。本研究中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尚未達到高水平,說明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表2可知,新生兒科護士CIRN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法律、倫理實踐;人際關系;臨床護理;領導能力;專業發展;教育、咨詢;批判性思維、科研。該結果與王春婷等[10]對于近10年我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研究現狀的分析結果相符,法律與倫理實踐得分較高,各級醫院護士的科研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都比較欠缺。法律與倫理實踐得分較高,說明普法教育和警示教育是有效的,護士知曉工作中的法律風險和倫理風險,并予規避。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受到高度重視,也是高層次教育質量的評定指標之一,本研究中各層次護士此能力均較低。解冰等[11]也指出,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我國護士普遍的薄弱之處。護理批判性思維是護士檢驗觀點、假設、原則、結果、信念和對護理實踐情景中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思維和反思推理過程[12]。在圍產醫學和危重新生兒救治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新生兒科護士需要頻繁運用批判性思維來檢驗既往知識在當下情景中的合理性,促進觀念更新,使護理實踐更科學、優化和有益于患者。
3.2.1 男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高于女護士 盡管男護士比例較女護士少,但男護士核心勝任力得分高于女護士(P<0.05)。研究顯示,男護士在性格、突發事件處置、抗壓能力等方面強于女護士[13]。基于男性的生理、心理特性的優勢,近年來護理招生、醫院招聘等均向男性傾斜。本研究也證實,在新生兒科護士中,男性較女性核心勝任力水平更高,新生兒科護士中吸納更多的男性是有益的。
3.2.2 新生兒科護士在31~40歲時核心勝任力最強 根據表1可知,隨著年齡增加,CIRN得分越高,但40歲以上得分下降,可能與40歲以上群體樣本量少有關,也可能與其參與工作較早(2000年以前),目前主要承擔臨床質控工作,而實際參與其他工作較少有關。31~35歲組CIRN高于25歲及以下組(P<0.05),36~40歲組 CIRN 高于 25歲及以下、26~30歲組(P<0.05)。說明新生兒科護士在31~40歲時是核心勝任力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時候,此年齡段的護士一般是護理骨干,在臨床承擔護理組長、臨床教師和部分質量改進項目負責人的工作。3.2.3職稱和層級越高、新生兒科工作年限越久,總體來說,核心勝任力水平越高 由表1可知,護師CIRN得分高于護士(P<0.05),主管護師CIRN得分高于護士(P<0.05)。CN2和CN3層級護士的CIRN得分高于CN0層級護士(P<0.05),CN1層級護士的CIRN得分與其余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科工作年限>5~10年及更長的護士,其核心勝任力較新入職和工作>3~5年的護士明顯更高(P<0.05);工作 1~3年者 CIRN得分也高于新護士(P<0.05)。國內對護士職稱的評定有嚴格的考核和認定,但一般年資越高、工作經驗越多、職稱越高。CN2~CN3層級的護士均為護師和主管護師,工作經驗也是5年以上,這一群體的護士核心勝任力基本接近或達到高水平。這提示我們對于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的培訓應當集中在其入職后的前5年內,通過科學、多樣的培訓方法和護理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護士的核心勝任力,使其成長為高水平的護理骨干。
3.2.4 大專、本科學歷護士的核心勝任力高于碩士學歷護士不同學歷護士中,大專組核心勝任力得分高于碩士組(P<0.05),本科護士與碩士學歷護士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福建省對ICU護士核心勝任力的研究中[14],大專學歷者核心勝任力高于本科及以上學歷(P<0.05)。Bathish等[15]的研究指出,學歷對護士能力影響沒有意義。現有研究中,學歷高低與核心勝任力未顯示出線性相關性。在本研究中,雖然本科學歷護士占69.80%,但實際有一定比例均為專升本繼續教育學歷。盡管現在的護理教育進行著不同的改革,但這或許值得對學歷教育質量控制進行反思。
由表4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性別和職稱是影響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的主要因素,職稱β值為0.304,對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影響較大。但二者能解釋總體變異度僅12.1%,說明還需要通過更深入的研究來尋找除一般人口學因素以外的影響護士核心勝任力的因素。有研究表明[7],護士核心勝任力發展的一般人口學影響因素主要為工作年限和層級,其與核心能力呈正相關,除此之外,個人的心理特征、組織氛圍與社會支持等也會對核心能力產生影響。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尋除人口學資料外的影響因素,也為以后的護士核心勝任力干預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由于缺乏廣泛認可的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勝任力評估量表,故選用通科護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對新生兒科護士核心勝任力進行測量,對其專科核心勝任力測量不足,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早日研制出客觀的、專科性強的、適合新生兒專科護士的核心勝任力量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