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當前我國各大城市發展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對自身的物質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同時也改變了原有的精神文明狀態,自身的審美眼光在不斷的提高。城市建筑不僅局限在功能需求上的滿足,同時還要體現出地域人文文化特色。江蘇省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文化宣傳地,其實當中蘊含的良好的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特色,從而能夠更好的凸顯出城市精神文化特點,以此保證建筑設計當中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要素。為整個建筑事業的全面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江蘇城市;建筑設計;表達
引言:
在我國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在材料運用方面、工藝展現方面、結構實施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國的傳統建筑能夠對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的傳承,更好地賦予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的寄托。只有這樣才會讓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自信與自豪。現代建筑同傳統建筑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可以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時候加入更多的傳統要素,展現出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還保證建筑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滿足。與城市的發展特色進行結合,對于人文特色彰顯起到一定的幫助,同時還會更好的讓市民感受到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傳統文化在建筑當中的表現分析
(一)傳統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現
第一,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內涵與意義,經常是各種各種道法與自然環境進行結合,形成天人合一的良好境界。這樣的道教理念在建筑當中經常會有表現。古代建筑設計人員經常將房屋建筑本身定義為環境當中的一部分,需要同外在環境進行結合,從而表現出不同的自然道德理念,如果建筑本身與外在環境存在一定的沖突,一定要根據外在環境做出改變,更好的順應環境發展態勢,所以說古代建筑經常會看到利用花草樹木所雕刻出的各種構造造型。第二,古代建筑更加注重圖案的應用,比如:烏龜千鶴都代表著吉祥的寓意,那么就會在古代建筑當中進行彰顯與表現,通過色彩的運用表現出不同種裝飾效果。除此之外,在古代建筑當中對于顏色的定義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黃色主要代表著帝王專屬,而對于紅色與綠色則是黃金貴族的偏愛,平民百姓只能專屬于青瓦色,這種色彩的定義代表著等級的劃分,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建筑的重要表現,對于人文地域特色的表現起到了積極的影響[1]。
(二)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表現
當前世界經濟實現了全面的提升,加快了網絡技術的運用與發展,從而拉近了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使得更多的外來文化涌入到我國,這樣將會導致傳統文化受到多種外在文化的侵襲與影響。在現代建筑當中如何將傳統文化進行延續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代工業革命起始于西方國家,所以說現在建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加入了很多西方要素,在結構建設、材料運用、工藝展示等方面都是以西方要素為主導。我國建筑有著悠遠的歷史,在很多著名的城市當中都留下了偉大的建筑形式,但是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正在被一步步的侵蝕,為了保證這種傳統文化不會消失,就需要在現代建筑當中加入更多的傳統文化要素,使得傳統文化形式得以保護,在未來的人們就能夠看到傳統文化建筑的表現形式。以下圖一就是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表現。
二、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遵循的主要要點
(一)歷史要素與人文要素的結合
建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形式展現,我國具有的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并且一直處在世界文化前列當中,所創造出的文化內涵往往是豐富多彩的。當下要想在世界面前進行全面的展現,就需要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樣才會博得外國人的喝彩。更好的提高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力,為我國的民族復興做出重要的貢獻,保證精神文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在建筑設計的時候加入更多的人文要素和歷史要素,從這兩大層面進行出發,保證所設計出的建筑會得到人們的一致認可,同時還會加強歷史民俗的理解,讓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的重視[2]。
(二)人文要素與技術要素的結合
建筑進行設計的首要條件一定要以建筑技術水平作為主要基礎,然后通過發散理念進行的創造融合。如果說建筑技術是一種外在表現,那么人文歷史文化就是建筑內部的內在形成。一個良好的建筑設計不僅要表現出外在形式,同時還要彰顯出良好的內涵意義,才能夠引入更多的人們去欣賞,所以說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將人文要素與技術要素進行結合,才能夠創造出更為新穎的建筑形式。我國的傳統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所以建筑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進行充分的利用,保證與當地的周圍環境進行融合,以此能夠彰顯出良好的民族精神內涵,對于歷史的良好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三、傳統文化在江蘇建筑設計中的表現分析
(一)通過建筑空間表現出傳統文化內涵
在我國的古代建筑當中,經常會進行亭臺樓閣設計,在局部區域進行雕龍畫鳳,為人們呈現出十分優美的畫風。而現代建筑不能夠完全仿照傳統建筑形式。但是可以在具體空間上可以加入更多的中國特色元素,為人們帶來良好的空間視覺沖擊。比如:對江蘇省博物館的建筑設計手法進行分析。整體建筑結構同忠王府緊臨,在忠王府的襯托之下形成良好的歷史氛圍。但是整體建筑結構沒有同這個歷史景點進行完全融合,在具體設計的時候凸顯出現代理念的建筑應用形式。首先,整個博物館的主體框架采用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立體設計,為人們呈現出不同的感覺享受,對于當地的江南文化特色進行滿足,為人們呈現出了不同種的水鄉環境,以此表現出良好的古典美感。其次,在博物館屋頂設定了天窗結構,通過天窗更好的攝入足量的采光照度,對于屋內的采光效果做到進一步的滿足,對于傳統建筑存在弱光的缺點進行了完善。這樣良好的設計能夠更好的凸顯出人文地域氣息,對于蘇州文化特色做出了巧妙的描繪,同時還彰顯出現代建筑的美感[3]。
(二)通過材料的運用表現出傳統文化內涵
在我國有著地域廣闊的領土,從南到北都有著不同建筑結構,從不同的地區角度來看,建筑地域形式要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古代建造者會挖掘出當地的可用材料,建造出符合當地的建筑形式。所以說建筑材料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對于當地的地域風貌能夠做出進一步的展現。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現代建筑,往往會利用更為科技感的材料,無論是在實用性方面,還是在功能展示方面都會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而在進行設計建筑的時候可以使用當地的裝飾材料,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原始材料所產生的魅力,從而勾起更多的回味與幻想。比如:在這長廊結構設計都可以利用磚木材料進行應用,然后加入更多的雕刻畫面,對于江南當地的特點形式能夠進行全面的展現,特別是蘇州園林景觀就是十分典型的古代材料構建的現代建筑形式。
(三)通過細節的設計手法表現出傳統文化內涵
要想對傳統文化要素進行全面的展現,需要設計人員對設計細節進行全面的把控,保證人們在對建筑物欣賞的時候如同是對一種藝術品的鑒賞。通過對細節的觀察能夠掌握獨具匠心的藝術風格,以此能夠形成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形式。在江蘇當地有多種歷史文化內涵,因此可以對這些歷史文化進行理解,然后尋找出建筑設計靈感,在設計的時候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保證裝飾環境更加的全面,同時還會體現出地域文化的古韻,從多個角度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建筑美感。
四、結束語
江蘇當地具有的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設計人員一定要掌握江蘇當地的風土人情,將更多的歷史要素融入到現代建筑當中,保證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發揚,同時也會對我國的建筑事業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想,王鈴. 傳統文化元素在江蘇城市建筑設計中的表達[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000(002):104-105.
[2]靳松.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居舍,2020(24):126-127.
[3]單偉. 傳統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設計上的應用[J]. 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