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SIPO,江蘇蘇州 215000)
鏈傳動是一種鏈輪帶動鏈條的嚙合傳動,其傳動具有一定的撓性。由于鏈傳動既具有齒輪傳動傳動效率高,傳動較準確的特點,又具有帶傳動較大傳動距離的特點,并具有結構簡單,便于維修和保養等優勢,因此鏈傳動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日本是使用鏈傳動比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從英國進了奧斯汀和希爾曼兩種品牌的汽車開始,就在發動機的正時系統中采用了滾子鏈?,F在日本鏈條行業發展穩定而迅速,以椿本(TSUBAKI)公司為首的知名廠家己經生產出了各種耐磨損、耐沖擊、耐腐蝕、耐環境、壽命長、可靠性極高的多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鏈條產品,成為各種汽車主機配套的主打產品。除了日本以外,一些生產鏈條歷史悠久的國外企業眾多,產品規格多、性能好、精度高、壽命長[2]。
牽引或起重鏈的檢索分類號主要集中在F16G13/12下,未使用關鍵詞。此外,在ECLA、FI分類體系下上述分類號下的沒有細分;對于近年來興起的CPC分類號,也沒有細分分類號。確定以IC分類號F16G13/12為主進行檢索,在中文庫中得到樣本288篇申請,并在外文庫中得到分析樣本479篇。最后的檢索完成日期為2018年6月末。
由圖1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國內牽引或起重鏈技術發展的速度明顯滯后于國外,早在1968年國外就有牽引或起重鏈技術專利申請的提出,而當國外牽引或起重鏈技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時,國內牽引或起重鏈技術才剛剛開始萌芽發展,但在后面的一段時間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

圖1 全球專利申請量
圖2顯示了排名前4的申請人、國別和數量,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為日本的(TSUC)TSUBAKIMOTO CHAIN CO(株式會社椿本鏈條),其主要針對的是以增強鏈板強度的結構設計;緊隨其后第二名為德國的(THEI-N)THEILE GMBH & CO KG J D,主要提高鏈條之間的連接強度;第三是德國的(RIEK)RUD KETTEN RIEGER&DIETZ GMBH&CO KG,其注重于鏈條的形狀涉及提高鏈條綜合力學性能,而第四的日本的(KITO)KITO KK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鏈條的防腐防磨性能。上述排名靠前的申請人即為申請量最多的兩個國家日本和德國,上述申請量占據了兩個國家的大部分專利申請量,可謂是在牽引或起重鏈條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2 全球專利申請量前四的申請人申請量分布圖
結合牽引或起重鏈技術應用領域廣泛的特點,縱觀全球申請量,由于日本的專利申請量在整個牽引或起重鏈技術發展過程中占領先地位,且注重技術國際化的推廣,在多個國家進行申請,且牽引或起重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均有涉及,所以在此列出日本的牽引或起重鏈技術在各個主要領域的應用的發展脈絡。
在萌芽階段,從1971年開始,JPS4854343A公開了利用熱處理方式提高鏈條的防腐性能,但不能完全解決鏈條承載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接著,1978年,JPS54147122A公開了利用材料的特性提高其變形能力,這是對鏈條制造原料進行改造,以進一步提高使用性能,最后,1985年,JPS60501513A公開了利用改變形狀結構提高承載能力,但該鏈條的缺點是減振降噪的性能較差,承載平穩性一般。
在成熟階段,該技術不僅開始注重結構上的改進,還涉及防腐、防磨、降噪、提升強度等方面的改進,還在逐步應用于其他應用領域。在1997年,JPH09324376A突破性的將玻纖材料引入牽引鏈條中,打開了非金屬鏈條的新時代,到1998—1999年,JPH10509917A和JPH11287299A分別公開了提高防腐、防噪、防振的結構,最后發展到2001年,JP2001124151A公開了對提高拉伸強度的研究和JP2001132799A對降低銷軸彎曲特性的研究,可見,在技術成熟階段,其已經開始研發如何在利用牽引或起重鏈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新興技術提高部件的所需性能指標,其側重點在于對結構上的改進。
在高峰階段,2004年,JP2004263810A公開了如何提高疲勞強度,2006年JP2006194408A發現普通鏈條暴露于外面的話手指容易卡入到孔中,通過結構改造形成防夾手的鏈條,之后到了2013年,JP201372547A對提高抗拉強度進行了研究。
至此,從上述的技術發展的分析可以看出,牽引或起重鏈的技術發展從最初基本的鏈板銷軸結構,到后來的利用復雜又精密的結構,實現各種性能的提高,再進一步對材料進行改進,提高承載力和耐久性。因此,在審查員實際的審查過程中,判斷申請的創造性時,必須對本領域的現有技術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夠更好更準確地把握案件的實質,對創造性做出一個更加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