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茜君,楊君素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云南曲靖 655000
腦梗死的發病較快,具有較高致殘率、致死率,受病情影響,患者多伴有抑郁癥,其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也是引起腦梗死復發的危險因素[1-2]。數據表明,中風后1年發生抑郁的概率為50%~60%,患者可出現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甚至有自殺念頭,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嚴重。對于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西醫主要應用抗抑郁類藥物進行干預,然而長期應用西藥治療,可導致患者出現用藥依賴性以及耐藥性,降低臨床治療效果,難以滿足臨床治療需求[3]。隨著中醫在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中的治療研究日益深入,中醫藥也開始在臨床治療中得到重視。該院對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患者開展艾司西酞普蘭聯合烏靈膠囊治療,對其療效展開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共80例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患者,將其作為此次研究的人群。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為腦梗死合并抑郁;②患者信息資料完整;③患者知悉研究且自愿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病史者;②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③伴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以隨機數表法均等分組,依次設為對照組(n=40)以及觀察組(n=40)。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50~80歲,平均(63.21±5.51)歲;病情持續時間1~5年,平均(2.21±1.10)年。 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1~80年,平均(66.24±5.45)歲;病情持續時間1~5年,平均(2.19±1.11)年。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對象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開展艾司西酞普蘭 (批準文號:H20100 541)口服治療,20 mg/次,1次/d。
觀察組患者開展艾司西酞普蘭聯合烏靈膠囊 (國藥準字Z19990048)治療,艾司西酞普蘭用法以及用量與對照組一致。烏靈膠囊用量為3粒/次,3次/d。
兩組均開展為期6周的治療。
①抑郁程度: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分值越高則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
②指標檢測: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炎癥指標進行檢測,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患者5-羥色胺(5-HT)以及去甲腎上腺素(NE)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D分值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MD分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程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程度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32.24±4.10 32.19±4.11 0.054>0.05 13.22±2.54 21.28±3.10 12.720<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水平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IL-23、TNF-α 低于對照組,NE、5-HT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IL-6(μg/L)治療前 治療后IL-23(μg/L)治療前 治療后TNF-α(μg/L)治療前 治療后95.21±10.52 95.30±11.08 0.037>0.05 51.24±6.24 72.01±9.24 11.782<0.05 129.32±16.42 130.14±17.24 0.218>0.05 70.14±8.14 91.34±10.67 9.991<0.05 136.43±15.67 135.67±15.25 0.220>0.05 75.25±8.24 98.45±10.76 10.827<0.05 NE(ng/L)治療前 治療后5-HT(μg/L)治療前 治療后40.42±3.90 40.56±3.89 0.161>0.05 80.87±9.01 56.22±5.25 14.950<0.05 240.32±24.32 239.15±23.46 0.219>0.05 296.32±33.46 270.45±25.74 3.876<0.05
抑郁是腦梗死常見并發癥,腦梗死的發病較快,具有較高致殘率、致死率,受病情影響,患者多伴有抑郁癥[3-4]。艾司西酞普蘭屬于5-HT再攝取抑制劑,藥物可對突觸前膜5-HT再攝取能力進行選擇性干擾,促使突觸間隙5-HT的聚集,并對5-HT在神經細胞的傳遞效能予以強化,從而改善患者抑郁癥狀[5-6]。藥理研究證實,烏靈膠囊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在γ-氨基丁酸、谷氨酸中的攝取能力得到加強,激發谷氨酸脫氫酶活性以及大腦皮層γ-氨基丁酸受體結合活性,使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得到改善,實現鎮靜效果[7]。
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AMD分值(13.22±2.54)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IL-6(51.24±6.24)μg/L、IL-23 (70.14±8.14)μg/L、TNF-α(75.25±8.24)μg/L、NE(80.87±9.01)ng/L、5-HT(296.32±33.46)μg/L優于對照組的 (72.01±9.24)μg/L、(91.34±10.67)μg/L、 (98.45±10.76)μg/L、 (56.22±5.25)ng/L、(270.45±25.74)μg/L(P<0.05)。謝均等[8]人研究得出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與烏靈膠囊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抑郁程度、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HAMD分值(15.52±1.87)分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IL-6(51.12±6.36)μg/L、IL-23(70.42±8.17)μg/L、TNF-α(74.20±8.37)μg/L、NE(80.37±9.05)ng/L、5-HT(295.10±35.24)μg/L優于對照組的 (72.04±9.59)μg/L、(91.36±12.52)μg/L、 (99.53±11.56)μg/L、 (56.28±5.54)ng/L、(273.45±30.89)μg/L(P<0.05)。 與該院此次研究數據相符。這表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患者的癥狀改善、抑郁緩解有顯著優勢。該研究證實,抑郁癥的病情與機體炎性細胞因子釋放存在密切聯系,IL-6、IL-23以及TNF-α在腦梗死后抑郁病情發展中均起著參與作用,可經血腦屏障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反應加重,使CRP以及免疫調節通道激活[9-10]。TNF-α的表達則于5-HT水平存在聯系,TNF-α水平的提高可導致神經-內分泌平衡失衡,導致患者抑郁情緒加重[11]。抑郁癥還與機體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存在聯系,腦梗死患者的NE以及5-HT能神經通道受抑制,導致NE、5-HT水平下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亢進,對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造成抑制,從而引起抑郁[12]。中成藥輔助西藥在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患者治療中可改善患者炎癥指標以及致抑郁指標。
綜上所述,應用艾司西酞普蘭聯合烏靈膠囊對腦梗死恢復期合并抑郁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以及炎癥因子水平,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