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崇信 黎海平 鐘舒陽 王云 林柳燕
摘要:目的 研究在治療青光眼視神經萎縮中采取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的臨床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中選取84例,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醫組、西醫組,均42例,分別給予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常規西醫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結果 對比西醫組,中醫組總有效率較高(P<0.05);兩組治療前視力、視野缺損程度、眼壓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西醫組,中醫組視力高,視野缺損程度、眼壓水平均較低(P<0.05)。結論 對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給予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與針灸聯合使用,可顯著改善患者視力,減輕視野缺損程度,降低眼壓,促進患者預后恢復,值得借鑒。
關鍵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針灸
【中圖分類號】R7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067-01
青光眼是臨床常見病癥,近年來該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病率為1%~2%,中國原發性青光眼為670萬左右,致盲為63.5萬左右,是造成患者失明的主要因素[1]。隨著病情進展,青光眼可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與其軸突等損傷,造成神經纖維喪失、神經膠質增生,而致視神經萎縮,造成患者視殘余功能逐漸消失,對患者生理、心理帶來嚴重影響[2]。目前針對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常規西醫多采取藥物治療,但療效不佳,且極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降低預后效果。近年來,中醫在治療眼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學中,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屬“視瞻昏渺”、“青盲”等范疇,多以肝腎虧損、情志不暢等因素引起[3]。針刺是我國傳統治療方式,其可改善眼部血流動力學,改善視力。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是治療視網膜、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常用藥,經穴位注射可發揮一定的臨床效果。因此本文就本院選取的84例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選取的84例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入組標準:(1)均符合《實用眼科學》[4]中青光眼視神經萎縮診斷標準;(2)雙眼中至少1眼矯正視力≤0.3或(和)視野<15°。排除標準:(1)與患者交談存在障礙;(2)伴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3)對研究藥物過敏。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4例患者分為2組,均42例。中醫組男、女各28、14例,年齡在18~65(42.35±6.38)歲;西醫組男、女各27、15例,年齡在18~65(41.24±6.54)歲。2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中醫組給予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選擇面側部,外眥角、眉梢2條延長線相交周圍可觸及顳淺動脈部位,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00495,規格:2ml:氫溴酸樟柳堿0.2mg、鹽酸普魯卡因20mg),2ml/次,1次/d。
針灸:選穴:四白、瞳子髎、攢竹、風池、目窗、合谷、太沖穴,雙側取穴。操作:使用75%酒精消毒穴位局部皮膚,選擇0.16mm×40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生產),對四白、瞳子髎、風池、合谷、太沖穴進行直刺,進針0.5~1.0cm,得氣后留針20min;對攢竹穴進行平刺,進針0.3~0.5cm,對目窗穴進行直刺,進針0.1~0.3cm,得氣后留針20min,1次/d,隨后起針局部按壓3min,1次/d。
西醫組給予患者服用甲鈷胺片(沈陽萬隆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41229,規格:0.5mg),0.5mg,3次/d。
療程:2組均以28d為1療程,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療效,療效評價標準[5]:治愈:視力恢復超過1.0,視野正常,且無暗點;有效:視力恢復≥4行,視野恢復>20°,且中心暗點消失;好轉:視力恢復≥2行,視野恢復10°~20°,中心暗點縮小;無效:病癥無改善,甚至加重。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視力、視野缺損程度、眼壓水平,視力使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視野缺損程度使用蔡司電腦視野計檢測,數值越大,與正常人視野偏離越小,視野越佳;采用 Goldmann 眼壓計計算眼壓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 20.0程序解析數據,t檢驗計量數據,選用描述,χ2檢驗計數數據,選用%描述,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描述。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中醫組總有效率92.86%較西醫組73.81%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視力、視野缺損程度、眼壓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視力、視野缺損程度、眼壓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與西醫組相比,中醫組視力較高,視野缺損程度、眼壓均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是臨床常見病癥,該病主要是以視乳頭凹陷性萎縮與視野漸進性缺損為主要病理特征,若無法及時獲得有效的治療措施,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管狀視野,甚至造成患者失明,降低其生活質量[6]。目前西醫多采取藥物治療,但西藥治療遠期效果不佳,且極易產生不良反應,影響患者預后恢復。
近年來,中醫治療疾病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屬“青盲”范疇,多以火、痰、淤等侵襲臟腑,造成肝臟陰陽失調,氣血不暢,目中珠內津液氣血淤阻不暢,長此以往,造成經絡不暢,神水淤積,目竅失充而致青盲[7]。因此治療多以活血化瘀、滋補肝腎為主要原則。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是眼科常用藥物,該藥可有效緩解平滑肌痙攣,鎮靜中樞神經,進而改善微循環,促使缺血組織迅速恢復。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由山莨菪堿、普魯卡因組成,各成分共同做功,可增加眼底血液供應,促進視神經缺血癥狀改善[8]。針灸是中醫傳統治療方式,四白屬足陽明胃經,可祛瘀通絡、祛風明目,瞳子髎屬足少陽膽經,可清肝明目、通絡止痛,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可祛風清熱、鎮痛,風池屬足少陽膽經,可溫熱行氣、滋養肝腎,目窗足少陽膽經,可情頭名目、祛風散熱,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可清熱解表、通絡止痛,太沖屬足厥陰肝經,可疏肝理氣,對上述穴位進行刺激,可調和陰陽,促進血液循環。本文研究顯示,治療后,中醫組對比西醫組總有效率、視力均較高,視野缺損、眼壓水平均較低,表明上述治療方式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效果,確保治療效果,減輕其眼壓,促進其視力恢復,改善視野缺損程度,值得借鑒。
綜上所述,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與針灸聯合應用,可提升治療效果,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提升視力,減輕視野缺損,促使眼壓下降,促進患者日后恢復,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小英,吳娟,劉潔.穴位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治療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的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20,33(6):116-118.
[2]付晉,呂婧,孫河,等.孫河應用疏肝通竅法治療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經驗總結[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21,31(1):30-33.
[3]周晶,王輝,孫曹毓.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及復方樟柳堿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醫學綜述,2021,27(1):199-203.
[4]劉家琦.實用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83-186.
[5]潘永明,殷悅,楊鴻飛.丹梔逍遙散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老年青光眼病人視神經損害的療效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9,33(5):491-493.
[6]王越,陳麗芳.青光眼術后應用復方樟柳堿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對眼血流動力學指標及視功能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10):1189-1190.
[7]李瑞玲,俞瑩,李一婧,等.針刺治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12):146-149.
[8]林寧寧,崔珊珊.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治療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20,43(7):1382-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