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駒 方恒曉 羅磊


摘要:目的 研究二尖瓣置換手術中左心耳閉合預防中風的近中期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單位2017.05-2019.05間70例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患者病案資料作為研究樣本,基于患者手術差異進行分組,其中35例納入實驗組(接受左心耳閉合處理),另35例納入對照組(未接受左心耳閉合處理);比較兩組近中期療效差異。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ESRS評分與實際中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予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治療者左心耳閉合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近中期中風風險,且不會影響圍術期安全性。
關鍵詞:二尖瓣置換手術;左心耳閉合;中風;預防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163-01
“中風”即缺血性腦卒中,是心臟手術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尤其心臟瓣膜手術,另外合并心房纖顫的患者,發生中風的預后風險更高。有學者發現,二尖瓣置換術中絕大多數血栓發生于左心耳內[1]。基于上述發現,學者們提出觀點,在二尖瓣置換術中嘗試左心耳閉合干預,或可有效降低此類患者中風風險,改善患者預后[2]。為進一步論證上述觀點的正確性,同時也為本單位更好地積累臨床工作經驗,本文進行一項回顧性分析,將2017.05-2019.05間符合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病案資料納入,探討在二尖瓣置換術中采取左心耳閉合處理,對此類患者術后近中期中風并發癥的預防作用。現整理研究結果,攜研究結論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單位2017年05月至2019年05月間70例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患者病案資料作為研究樣本,基于患者手術差異進行分組,其中35例納入實驗組,另35例納入對照組。前組中男女比例18:17,年齡42~74歲,平均(58.61±7.6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9例,心肌梗死病史6例,頸動脈狹窄6例,其他4例。前組中男女比例17:18,年齡43~75歲,平均(58.94±7.88)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9例,心肌梗死病史7例,頸動脈狹窄6例,其他3例。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①已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②實驗組患者同期進行左心耳閉合干預;③依從性好,配合度高;④可耐受相應治療者。
(2)排除標準:①病案資料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③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病者;④嚴重全身性感染。
1.2 方法
常規建立心肺轉流,通過房間隔切口查探左心房情況,當有血栓存在,直接予以清除。實驗組接受左心耳閉合處理,對照組未接受左心耳閉合處理。
心耳閉合:順著二尖瓣后瓣環向左心耳開口方向縫合,左心房部分折疊,左心耳開口封閉處理。左心耳閉合(雙層縫合法)各項操作在心內開展,以平行褥式縫合(3-0可吸收線)行左心耳縫合處理,后再以連續縫合法將該吻合口進一步加固,保持5mm左右針距。當上述左心耳閉合干預完成后,予以瓣膜置換術。
術后:術后第1d,指導患者華法林(企業: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993)2.5mg口服治療,同時根據每日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合理范圍1.8~2.0)調整華法林劑量;在INR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前,需要予以患者肝素鈉1mg/kg抗凝,靜脈給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指標,并在術后建立為一年的隨訪,對比兩組缺血性卒中風險評估量表(ESRS)與實際中風發生率差異,詳情見下。
(1)手術指標:①手術時間;②術后住院時間;③術后并發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低心排血量綜合征)。
(2)ESRS:用于評估患者術后缺血性卒中發生風險,滿分9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中風風險越高[3]。
(3)中風:根據患者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機體體征與癥狀、顱腦CT檢查等多重評估,并邀請2名神經內科專家在雙盲原則下參與患者的術后隨訪,以專家會診結果作為患者中風病發的評估依據(排除出血性腦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
1.4 統計學處理
經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ESRS評分與實際中風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ESRS評分與實際中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研究證實,瓣膜置換術后存在較高的栓塞風險,其中尤以中風最為常見與典型。關于二尖瓣置換手術后近中期栓塞的原因,與動脈粥樣硬化、血小板激活、凝血功能紊亂、心房纖顫等因素有關。
為進一步降低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患者術后栓塞風險,臨床將華法林長期給藥作為一項針對性策略。但該藥的抗凝效果治療窗窄,且極易受其他藥物甚至食物的影響,進而導致抗凝效果不佳,加重接受瓣膜置換術治療患者的栓塞風險[4]。因此,找尋一種華法林抗凝替代方案,成為臨床改善二尖瓣置換手術患者術后栓塞并發癥的重要課題。
臨床已經證實,在二尖瓣置換手術中,絕大對數患者的栓塞源于左心耳[5]。因此專家學者們紛紛倡議,通過人工閉合左心耳的方式干預、下調栓塞風險,或可顯著降低此類患者預后。大量文獻報道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的可行性。本文以此作為理論依據,開展回顧性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實驗組ESRS評分與實際中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這證實了上述觀點的科學性。
綜上,予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治療者左心耳閉合處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近中期中風風險,且不會影響圍術期安全性,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勝中,譚今,于濤,等.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中閉塞左心耳預防風濕性心房顫動患者腦栓塞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3):115-119.
[2]張林,姜勝利,任重雷,等.房顫患者二尖瓣生物瓣置換及左心耳閉合后的抗栓治療[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6,32(5):289-290,301.
[3]龔志云,姜勝利,任崇雷,等.二尖瓣置換術中閉合左心耳預防心房顫動中風的作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5,31(8):457-461.
[4]王嵩,謝于峰,顏大亮,等.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合并左心房血栓55例治療經驗[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9):4-6.
[5]杜洋.二尖瓣置換術同期閉合左心耳對心房顫動中風的預防作用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18(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