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夢嬌
優秀學生的作文不但語言優美,而且構思巧妙,如飲一壺美酒;但是,每次批到那幾篇平淡無奇,甚至不成文的作文時,總會眉頭緊鎖。究其原因:一方面,人的先天智力因素及后天的學習能力和習慣會影響作文的水平;另一方面,僅靠老師課上的引導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是不夠的。
一、幫助學生克服怕寫作文的心理
每次寫作文,班上總有學生在動筆前就在嘴里念叨不會寫,然后不是半天不動筆就是想辦法“移花接木”一篇來應付老師。究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在心里面害怕寫作文,養成了害怕動腦筋的壞習慣。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必須對其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寫作建立在字、詞、句的基礎上,是學生綜合知識內化到外化的過程。作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重在積累,更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美好的事物。所以,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運用了“三步走”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步擺脫害怕寫作的心理。
第一步:多讀精摘。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閱讀對于寫作的幫助就像造房子似的,看得多了,自然手里的材料就多了。同時,學生邊看還要邊摘抄,不但要不同類型的文章分開記,更要記下美文構段的思路,在寫作的初期可以依葫蘆畫瓢,減輕心理負擔。
第二步:讀后有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惫P者直接從課堂著手,學生每天都在接觸文質皆美的佳作,往往有看懂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就算學會的思想誤區,而忽略作者在文字間流露的思想感情。所以,筆者在平時課上提問的時候,總會問: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表達的?學生能根據引導,從生活實際出發來思考,讀出自己的見解,并和大家分享,這才是閱讀的價值。堅持這樣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在下筆時也考慮在文中寫其所想,融入自我。
第三步:靈活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光靠平時的作文訓練是不夠的,作文布置多了,學生的壓力也大,所以需要用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完成作文練習。最簡單的是把口述的內容寫下來,也叫口頭作文。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新的事物,學生也經常會犯些小錯,這些身邊的例子就可以和同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心理素質得到了鍛煉。在會說的基礎上讓學生寫下來,學生就不會無從下筆了。每周堅持一篇片段練習也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還給學生想象的翅膀
小學階段,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寫一篇合格的作文,往往要細心輔導,為了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還會加入一些條條框框,甚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只能得到千篇一律的文章。這一招用多了,學生就不愿自己思考,等著老師提供現成的,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行文中不能展開想象,就打不開寫作的路,自然無從下筆。可以說,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一條有效途徑。從心理學角度講,小學階段學生的想象力是最強的。教師要做的是正確引導,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1.利用教材,合理想象
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學中誘發學生的想象,就能豐富課堂生活,激發情趣,活躍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學完了課文《三打白骨精》之后,教師不妨布置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孫悟空》。學生就會一下子產生興趣,思維馳騁萬里,海闊天空,無處不在。有的結合時代精神,讓孫悟空和白骨精成了好朋友;有的運用高科技,“一打”就解決了白骨精;有的上天入地,幾經周折,終于戰勝了狡猾無比的白骨精……不僅思路開闊,題材新穎,而且具有創新意識。
2.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教師精心選擇貼近生活的素材、符合學生關注的話題,也能給學生搭建想象的平臺。如《長大后我就成了×××》《100年后的地球》《盲人的世界》《如果我會魔法》等題目,學生看到后肯定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有說不完的話。這類題目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挑戰性,想象空間很大,便于發揮。教師在肯定學生創意的同時,稍加指點,就可能出現佳作。
3.正確命題,激發欲望
一篇作文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寫作欲望是否強烈,而寫作欲望是否強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命題是否成功。毋庸置疑,那種大而不當的“空題”,望而生厭的“老題”,無話可說的“死題”,是絕對打不開學生的“胃口”,引不起學生的興趣的。只有摸準學生的脈搏,“鉆到學生的心里出題”(葉圣陶語),學生思維的閘門才會打開,文思才會如泉涌出。小學生的情感世界是異常豐富的,他們敏感活躍,喜歡表現自己。我們在命題時就要善于捕捉他們喜怒哀樂的情感火花,撥動他們的心弦,開發他們靈感深處的寶藏,從而使他們在強烈的寫作欲望的催動下進行心靈的“燃燒”。
三、靈活的評價是學生寫作的動力
作文教學中,評價是一個重點的也是藝術性最強的環節,一個好的評價甚至能讓一個學生重新認識寫作的意義。
1.尊重差異,層層表揚
評價學生作文時,教師通常會采用讀優等生作文的方法,起到榜樣和讓學生相互學習的作用。其實,對于后進生,表揚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后進生的作文一般表現為語言枯燥乏味、內容平淡無奇,提高空間最大。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多留意有進步的地方,在分數和評語上給予肯定,激發后進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勞動被尊重的快樂。對于中等生的評價是最難的,他們雖然人數最多,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對象。由于精力有限,教師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單獨表揚,但也要為他們創造機會。
2.學生互評,取長補短
學生互改的過程,既是一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也是作者本人對同學的建議進行反駁,與評改者進行辯論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得到的評價更全面,利于今后寫作水平的提高。
3.注重過程,多元評價
如若我們一味注重學生作文的結果,那么一些后進生的作文只會令我們越來越頭疼,乃至喪失信心。然而我們換一個角度,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文過程,那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體會與收獲遠遠會比我們想象中的好。例如:為了讓學生“筆下有話”,我先讓學生玩起了“二十四點”,然后請學生把剛才玩 “二十四點”的經過寫下來?!八?、刷、刷”不到半小時,學生便寫好了。由于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具體可感的情境,學生感到有物可寫,有話可說,寫作興致盎然,寫出的文章實在、可讀性強。作文點評時,我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肯定,學生信心倍增。
如何切實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是廣大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為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我們應不斷探索與實踐,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易于動筆,敢于想象,表達真情實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南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