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徐明暉
【摘 要】“福流”指當人們全神貫注地做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時獲得的物我兩忘、酣暢淋漓的心理體驗。“福流課堂”是一種讓“福流”潤澤課堂的課堂樣態,旨在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師生幸福涌動。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在“福流課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并不斷開展實踐探索。
【關鍵詞】福流;福流課堂;福流教育;校本實踐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0-0007-03
【作者簡介】1.王薇,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南京,210004)副校長,高級教師;2.徐明暉,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南京,210004)教師,高級教師。
一、“福流”的定義及產生條件
“福流”是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概念,源于英文單詞“FLOW”,也譯為“心流”,指個體將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福流產生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說:“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臨了,福流就產生了。當人們在活動中產生福流時,他們會享受并高效地完成所做的事情。”
教育教學實踐中,福流產生的條件包括:(1)技能與挑戰相平衡。想要獲得福流體驗,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技能要與面臨的任務難度相匹配,任務難度可以稍微高于現有能力,是那種“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高度”。(2)每一步都設立明確的目標。無論進行什么樣的活動,想要達到福流狀態,就必須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指引,目標是動力產生的源泉,激勵人們把它變成現實。(3)及時給出行動反饋。有了及時的反饋,就可以知道自己當下的狀態是什么樣的,任務完成到了哪一步,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 “福流課堂”的實踐探索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舞臺,是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陣地。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對福流教育的追求和踐行,從打造“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福流課堂開始。
(一)福流課堂的心理基礎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動用大腦的高級功能,激活前額葉腦區。如果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害怕、緊張、抗拒的,他的前額葉腦區就無法正常啟動工作。因此,首先要讓學生克服害怕、恐懼與緊張的情緒,達到安全、放松、有趣的狀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常參與學習過程,才有可能體驗福流。所以,福流課堂建設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心理感受。
首先是從害怕到不怕:教師要想辦法消除學生的害怕心理,緊張、抗拒等情緒會妨礙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潛力,阻礙他們參與學習活動。其次是從不怕到輕松: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初步接觸學習目標,理解一些學科基礎知識,獲得初步的成功體驗。再次是從輕松到自由發言:隨著對學科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學生放松下來,以正常的學習者的身份來思考問題、參與對話,推動課堂進一步深入,這時學生開始體驗成就感和參與分享合作的快樂。最后是從自由發言到集體心流:學生處于一個寬容、友好、活躍的課堂里,任何新思路、新想法都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智慧鏈接生成集體智慧,人人高度專注,都能感受到自己對知識、對課堂的主導,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這時福流便產生了。
(二)福流課堂的特征
1.課堂環境更安全。
福流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互動的機會,創造一個安全、尊重、贊賞、共振的課堂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做起來,對集體智慧有貢獻。
2.課堂參與更積極。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是福流課堂的核心組織形式。福流課堂中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根據師生、生生互動情況,教師創造性地組織一個又一個適合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隨機生成的“資源”做出判斷、整合、開發、提煉,讓所有學生達到充分獨立、充分合作、充分分享的狀態。
3.學生學習更高效。
福流課堂啟動的是團體動力與集體智慧,學生不是一個人在學習,而是融入班集體,和同學、老師一起學習。這是一種師生全部智慧在線并激蕩后的學習,類似同步協作編輯的超鏈接文本模式,產生的學習效能超乎想象。
(三)福流課堂的課堂樣態
福流課堂的操作環節包括:明確任務、自主學習、互助合作、總結提煉和檢測反饋。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目前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已初步形成了福流課堂的課堂樣態。
第一環節:學生匯報。
首先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預習或完成作業的,這一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尊重。這時不僅能看到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還能看到他們付出的努力與獨特新穎的思路等,教師應做出及時反饋,給予關注和肯定。分享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錯誤、困難、知識漏洞等,能自動吸引其他學生參與討論,自然生成一個個可討論、有張力的真實學習情境。這時,學生的學習目標是非常明確具體的。
第二環節:質疑補充。
所有的學生都做過預習,自然會有不同的思路與解法,而且這些問題的難度與學生現有的學科能力水平相匹配,是“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高度”。所以,在質疑補充環節,一人拋磚引玉,眾人各抒己見。這樣一個集聚眾人智慧,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環境,是高效的學習環境,學習成果集中了所有學生的聰明才智,每個人都感到欣喜和滿足。
第三環節:互助合作。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掌握知識較快,有的學生知識漏洞比較多,教師可讓已懂已會的學生去指導那些還不會的同學,通過同級別的對話、提問,消除大多數知識盲點。互助合作增強了助人學生的自豪感,同時也極大地滿足了學生之間情感交往的需求,消除了高中學生可能出現的過度競爭與壓力防御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相互認可與欣賞,利于福流狀態的產生。
第四環節:總結提煉。
在前幾個環節中,學生個別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過程充分融合,這有利于教師立足全班觀察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科水平。最后教師根據學情鼓勵學生做全面總結,形成共識,在此過程中加以點撥,使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斷以更高水平、更綜合全面的方式匯總凝練。這時,學生專注于學習的過程和階段性學習目標的達成,滿足于克服一個個困難、解出一道道題目所獲得的內心愉悅。
第五環節:檢測反饋。
最后,再次回到作業反饋,學會面對新的題目,舉一反三。在練習相近相似題的過程中,學生活化自己的解題心得,從而真正掌握這一知識點所需的智力技能。及時的反饋讓學生和教師感到知識掌握可控有效,帶來極好的體驗,整個課堂福流涌動。
三、從“福流課堂”走向“福流教育”
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關于“福流課堂”的探索始于20世紀90年代對有效學習以及學校心理教育的研究,經歷了對話教學、高效課堂、滾動教學、多元敘事教學法、長善教育等階段后,學校在學生觀、教學觀、成才觀等方面逐步形成一致的認識。2020年,在心理學“福流”概念的啟發下,學校提出打造“福流課堂”,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被極大地激發;教師們積累了對話、長善、激勵等教育技巧;課堂呈現出師生情感交融、積極主動、輕松高效的景象,教學質量提升、師生共同成長;班集體和諧有序,師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
2021年,學校又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旨在創設“幸福在流動”的教育生態,讓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四個維度的幸福感,成為和諧校園里的“幸福人”。下一步將通過福流年級組、福流教研組的操作示范等,加強福流教師團隊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五育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結合辦學目標提出了“明德、啟智、健體、尚美、悅勞”的教育主張,未來將繼續推行“福流課堂”的深入實踐,同時以課程和活動為抓手,將福流教育滲入學校的常規工作中,進一步落實“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