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食品是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必要資源。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只有把好食品質量關,才能確保人們的生活安全,促進社會穩定。因此,如何做好食品檢測工作,已經成為現階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通過分析導致食品質量問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食品檢測工作,進一步保證食品安全。
1食品檢測的重要意義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現代人的生命安全。通過食品檢測能夠發現食品問題,監控食品質量,從每個環節保障食品安全。現如今食品安全存在較多問題,如違法食品添加劑、假冒偽劣商品、不合格的生產原料等,這些問題在食品生產中較為常見,容易使消費者出現食物中毒情況。因此,應加強食品檢測工作,進一步保證食品質量。食品檢測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食品安全管理,同時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進一步保證人們的食用安全。通過食品檢測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有效阻止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場。
2食品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
首先,經營者的道德素質不高,消費者缺少自我保護意識。有一部分食品經營者由于缺少法律意識,唯利是圖,注重食品的收益,從而忽略食品質量。因此,部分經營者在購進貨物時,并不會特別關注商品的商標、廠名、廠址以及生產日期,而一些消費者者在購買商品時會優先考慮商品的價格,從而忽略了食品的質量,導致消費者自身權益受到損害。
其次,消費者缺少食品安全知識。城鎮居民能夠從多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對于農村群眾而言,缺乏食品安全意識,缺少自我保護能力,這為違法食品的生產提供條件。生產蔬菜瓜果的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較低,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以及有機食品缺乏認識。由此導致無公害食品生產與銷售脫節,大多數人對無公害食品的認識度不高,導致生產者無法獲得利益。
最后,假劣食品流向城鄉結合部。由于城市交通便利,食品安全監管力度較大,一些不法商販為獲得利益,利用農村市場販賣偽劣食品,導致農村市場逐漸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聚集地。
3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
3.1 檢驗抽樣的原則
食品檢驗工作的樣品選擇一般是在眾多產品中選取一定比例的樣品,抽樣原則與最終食品檢測結果有一定的聯系。隨機原則是指在檢測抽樣時隨機,避免人為主觀性影響抽樣,隨機抽取樣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全面地反映產品的情況。在食品隨機抽樣時,一般不考慮其他因素,只需要保證樣品的干凈程度,能夠達到檢測的標準。區別抽樣原則是指被檢測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性,應采用合適的檢測方法,才能確保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對于固體和液體的食品,也應根據檢驗需求選擇適合的抽樣方法,才能確保最終結果的準確性。
3.2 食品檢驗技術的應用
食品檢驗技術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動食品檢驗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食品檢測機構應不斷更新自我知識,引進更多的檢測技術,鼓勵檢測人員積極學習,并應用到食品檢測工作中。現階段食品檢測工作中,最常應用兩種檢測方法。第一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由于不同物質對特殊光的吸收程度存在差異,通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夠有效測定食品中含有的特定元素,還能測定特定元素的具體情況。在實際檢測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被檢樣品進行處理,使被檢樣品形成蒸汽,光譜在照射蒸汽時會被吸收,通過計算分析,能夠確定元素的類別以及數量,同時還能進一步發現,實物樣品中各元素的比例;第二種,食品微生物檢測法。由于食品中含有水和空氣,符合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再加上某些食物中含有脂肪和蛋白質,微生物更容易滋生。食品中的微生物能夠導致食品變質,從而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微生物檢測法主要是對致病菌進行檢測,能夠發現食品中是否含有細菌,是否符合現代人的使用標準。由此,能夠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3.3 加強食品檢測工作管理
食品檢測工作質量的提高,應從制度管理入手,有效落實各項檢測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食品檢驗工作的效率。首先,加強對食品檢測操作規范管理,確保食品檢測人員能夠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檢測工作,并將檢測過程中的信息以及數據有效記錄,以備后期檢查。其次,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構建數據庫,既能提高檢測數據的利用率,又能推動檢驗工作的發展。最后,加強監督管理,通過對檢驗人員進行思想教育,避免在樣品抽樣時受到主觀意識影響,將不合格的食品納入標準內,從而忽略食品安全。
4結束語
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現代人的日常飲食安全,有利于推動社會穩定。現階段的檢測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最終食品檢測的結果導致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從而危害消費者的健康。食品檢測部門應加強對食品檢測工作的管理,通過創新檢測技術,應用先進的檢測設備,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同時也要加強對檢驗人員的管理,鼓勵檢驗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形成食品安全意識,能夠對檢驗結果負責,以此全面提高食品檢測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進一步推動食品生產行業的持續發展。